今天我們就來揭秘為什么古代人喝酒為何能做到千杯不醉吧~~~~古代的豪放人士都愛酒,比如那武松打虎之前狂飲十八碗酒,卻走路絲毫不慌武松真的有那么能喝嗎?古代白酒度數(shù)到底有多高。三、古代有一種美酒叫做醽(ling),味道純美,顏色就是綠色,為什么古代的人都是千杯不醉,萬杯不倒的人物。
1、為什么古代文人墨客均好酒?
在咱們的印象當中啊,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學問人,都愛喝酒。得虧那陣兒是沒有汽車呀,要不然都得酒駕逮起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那陣兒沒汽車,據(jù)說啊,這人一喝酒就興奮,一興奮啊,頭腦就閃靈光,容易捕捉創(chuàng)作的靈感,酒精刺激人,能發(fā)揮各種的想象力和潛在能力,這文章寫的就出奇。有典故,比如說,咱們東晉的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有《蘭亭序》,那就是喝多了以后寫的,醉書《蘭亭序》,等他這酒醒了,再讓他寫,哎呀,寫不出來了!就這陣兒晃晃悠悠,朦朦朧朧的,這勁頭兒啊,似有若無,赫!寫得特別好,
他這么大能耐,自己再仿學都學不出來。咱再說說杜甫,杜甫剛住這個成都他那個草堂的時候,就寫過一首《客至》,都落了佩了,都住草堂啦,還忘不了喝酒吶,“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旁邊一老頭兒,隔著籬笆墻,“來,干杯!”倆人還喝呢!借酒澆愁。那么也有喝美了的,李清照,那位說這不是女的嗎?女的也喝酒?好么~!女的喝的更多!前兩天那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名字就是出自李清照寫的《如夢令》,這首詞的頭兩句寫著啦,“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昨晚上刮風下雨,啊,睡一宿挺美,我都睡一宿了,這酒還沒醒呢,還迷糊呢,“哎呀,好睡好睡!”還好睡呢!喝多少呀這是。
現(xiàn)在也是一樣,酒桌上您看那女的,敢端杯,就夠嗆,這女的要能喝,這比這男的邪乎,最有名的當屬李白了,有詩為證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你瞧,李白呀,經(jīng)常去這個都城長安的酒樓里喝酒,都城長安那是多繁華呀,酒肆兒、酒樓,太多啦,喝多了他也不回家,好么,直接就溜桌,在人那兒睡了。
這陣兒正睡著呢,好,唐玄宗找不著人了,上班兒沒來,上朝沒人,哪兒去了?快快,撒人兒找去,這個~不定又在哪家兒呢,挨家兒轉啊。好不容易找著了,大爺醒醒吧,醒醒吧,皇上找您去一趟,噢,走?!鞍?,皇上,我來了,呃~怎么沒酒???我可是神仙,我是酒~中仙,我還得接著喝?!边€要酒呢!您看見沒有,其實呢,他這酒量未必這么大,因為當時他們喝的那個酒呀,跟今天咱這個高度白酒啊,還不大一樣,更像咱們今天的黃酒,咱們現(xiàn)在喝的這白酒,這釀造技術啊,元代才逐漸形成,明清的時候,白酒才逐漸的取代了黃酒,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兒。
古人喝酒啊,都是大碗兒喝酒,很豪爽,度數(shù)呢,也很低,古代一斤大米能出7斤酒,那個時候的酒精度數(shù),也就相當于啤酒,4-5度的意思。那也不少啊,李白斗酒啊,一斗多大呀?唉,古代的容器標準啊,換算一下,咱拿現(xiàn)在瓶裝啤酒那瓶子容量核算一下的話啊,斗酒,也就9瓶啤酒左右,度數(shù)又不高,喝了也就10來瓶,酒量要大一點,那還沒到醉的程度呢,微醺,甚至哪兒也不是哪兒呢,這個大腦正好興奮呢,唉,有點兒來勁兒,再碰見李白這樣的詩仙,詩興大發(fā),作幾十首詩呀,唉,那也就是小菜一碟,當酒肴兒了他。
2、為什么在農(nóng)耕文明發(fā)達的古代中國,只發(fā)明了白酒,而沒有發(fā)明啤酒和葡萄酒?
目前,學界一般認為,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是地中海沿岸居民,而最早開始釀造啤酒的是埃及人,在古代,這兩種酒都傳入中國境內,但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依舊沒有被我們的祖先所完全接受,其實,古代的中國人更偏向于飲用黃酒和米酒。世界葡萄酒起源于地中海!據(jù)筆者了解,有跡象表明,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發(fā)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區(qū),
后來古羅馬帝國軍隊征服歐洲大陸和北非在內的大范圍土地,地中海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內陸湖。所以,古羅馬帝國對對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到了公元1世紀,古羅馬帝國征服高盧,也就是目前的法國,自此,開啟了聞名世界的法國葡萄酒的起源,有史料記載表明,法國最早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到了公元2世紀,才到達現(xiàn)在著名的葡萄酒圣地法國波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