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為什么存放后就更好喝,純糧酒存放幾年更好喝

只要是純糧酒,存放10年后再喝,都行,至于品牌酒,就睜大眼睛,多用腦子想想。白酒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和水,液體會蒸發(fā),如果密封不好,白酒就會蒸發(fā)減少,以白酒度數(shù)為依據(jù),低度和高度白酒的存放時間對口感的影響是不同的,我自個喝的糧食酒,都是酒坊買來存放,口感自己勾兌。

1、便宜白酒長時間存放,會更好喝嗎?

1、便宜白酒長時間存放,會更好喝嗎?

俗話說“酒是越陳越香”,其實這并不完全正確,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有人以價錢為衡量標準,想當然的認為茅臺、五糧液這些名貴白酒存放的時間越久越香,而便宜的二鍋頭放久了味道就淡了,真的是這樣嗎?在《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飲料酒并不要求標注保質期,因為在這個酒度以上,菌類基本難以生存,

但是“不要求標注”不代表可以任意存放?,F(xiàn)行標準白酒通行度數(shù)一般有25度、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在低度與高度白酒分界線的討論上,各家說法不一,普遍接受的是以45度作為分界線。以白酒度數(shù)為依據(jù),低度和高度白酒的存放時間對口感的影響是不同的,

貴州省輕工業(yè)科學研究所就曾以38%vol純糧固態(tài)法優(yōu)級濃香型白酒為樣本,針對低度濃香型白酒的最佳飲用期做過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酒樣的己酸乙酯初始含量為192.2mg/100mL,已較為接近標準上限值,當貯存到2年時,指標已經非常接近標準下限值,當貯存到2.5年以后,己酸乙酯指標已不合格,實驗酒樣的總酯初始含量為3.29g/L,這在低度濃香型白酒中已不算低,但當貯存到3.5年以后,該項指標已不合格。

2、純糧酒存放幾年更好喝?

2、純糧酒存放幾年更好喝?

白酒在中國歷史悠久,香型眾多,它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fā)酵劑,經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而制成的飲料酒,白酒中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還含有約2%的其他約300多種成分,但幾乎不含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維生素等重要營養(yǎng)素,其中錳雖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害,且影響酒質,國家對其有限量標準,為≤2毫克/升。

其它一些微量成分(或稱風味物質、香味成分)的種類及含量與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生產工藝及在貯存老熟過程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白酒新酒通常帶有刺激性氣味,入口辛辣酸澀,口感欠佳,必須通過一段時間的陳釀(也叫老熟或陳化)后,異雜味才會消失,口感才會變得醇和綿柔,回味悠長關于白酒自然老熟的機理,有“締合說”、“酯化說”、“氧化說”、“溶出說”、“揮發(fā)說”等多種學說。

例如說,白酒在陳放過程中,酒中的酒精與水進行了緩慢的締合,一定時間內,陳放的時間越長,締合得越多,酒的烈性也就越低,越綿柔,與此同時,酒中的醇類會和有機酸起化學反應,產生多種酯類物質,酯類具有各種特殊的香氣。由于酒中的酯化反應比較緩慢,優(yōu)質酒一般需要貯存三四年,甚至更長一點時間,不過,酯化反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趨向平衡,如果繼續(xù)貯存,會使酒精度數(shù)降低,酒味變淡,揮發(fā)損耗也會增大。

特別的,對于低度白酒[通常指酒精度40%(V/V)以下的產品],在存放一段時間后(通常需一年或更久,但因酒而異),容易出現(xiàn)酯類物質水解,并導致口味寡淡的問題,因此,在購買低度白酒時,最好選擇兩年以內的白酒產品。如果是一些在勾兌過程中添加了香味劑的白酒,更加不能較長時間存放,否則口感會變得苦澀膩味,此外,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進行的,普通家庭由于缺乏恒溫、恒定的干濕度等保存白酒的條件,即使在儲存期限內,恐怕也難以陳放出“百年佳釀”。

3、為什么醬香型白酒要儲藏5年后才好喝?

3、為什么醬香型白酒要儲藏5年后才好喝?

大家伙都聽過一句話:酒是陳的香,這句流傳多年的古語,相信絕非空穴來風,事實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白酒的質感和口感都會發(fā)生改變,尤其是醬香型白酒,可以說時間對它的影響最大,剛出酒的醬香型白酒,口感爆烈,味道混雜,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暴躁無比,實在不能用可口來形容。但經過幾年的存放、馴化沉淀,分子間的磨合,大分子不規(guī)則結構隨著大空隙陶壇排出體內,小分子細膩深藏于身,香氣經過提煉,這時他的美才可凸顯,初嘗小杯,入口小烈,三杯之后順滑無比,味道前段細膩多樣,讓人目不暇接,中端堅挺厚重,讓人不可小視,尾端香氣悠長,讓人愛不釋手,醬酒的細膩只有時間才可賦予,好酒好比良駒,除了底子,還要加上歲月。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