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帽纓是什么意思
帽纓: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好
2,帽纓是什么
帽纓,一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二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漢語詞匯,一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二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帽纓,通俗的講,就是帽子上的纓穗,它常見于古代人戴的帽子,大部分是絲線或者麻做的,染以紅色,墜在帽子的中間,它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起到醒目
帽纓,通俗的講,就是帽子上的纓穗,它常見于古代人戴的帽子,大部分是絲線或者麻做的,染以紅色,墜在帽子的中間,它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起到醒目?! ∠嚓P(guān)典故 子路之死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wèi)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弊勇吩唬骸笆称涫痴卟槐芷潆y?!弊痈嶙淙?。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笔壜樃ヂ?。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jié)纓而死。(《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西漢·司馬遷) 絕纓大會 莊王嘉繇基一箭之功,厚加賞賜,使將親軍,掌車右之職。因令尹未得其人,聞沈尹虞邱之賢,使權(quán)主國事。置酒大宴群臣于漸臺之上,妃嬪旨從。莊王曰:“寡人不御鐘鼓,已六年于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愿與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俱來設席,務要盡歡而止?!比撼冀栽侔?,依次就坐。庖人進食,太史奏樂。飲至日落西山,興尚未已。莊王命秉燭再酌,使所幸許姬姜氏,遍送諸大夫之酒,眾俱起席立飲。忽然一陣怪風,將堂燭盡滅,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牽其袂。許姬左手絕袂,右手攬其冠纓,纓絕,其人驚懼放手。許姬取纓在手,循步至莊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內(nèi)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牽妾袖。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火察之?!鼻f王急命掌燈者:“且莫點燭!寡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庇谑前俟俳匀テ淅t,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者為何人也。席散回宮,許姬奏曰:“妾聞‘男女不瀆?!瘺r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獻觴于諸臣,以示敬也。牽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肅上下之禮,而正男女之別乎?”莊王笑曰:“此非婦人所知也!古者,君臣為享,禮不過三爵,但卜其晝,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盡歡,繼之以燭,酒后狂態(tài),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jié),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痹S姬嘆服。后世名此宴為“絕纓會”。髯翁有詩云: 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已絕纓。 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東周列國志--明·余邵魚)
你好!很高興為你答題!帽纓,通俗的講,就是帽子上的纓穗,它常見于古代人戴的帽子,大部分是絲線或者麻做的,染以紅色,墜在帽子的中間,它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起到醒目的作用。帽纓形就是帽纓的形狀!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漢語詞匯,一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二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稍殘,有28根毛線對折,對折處用毛線扎系,頂部有圓銅片,每根毛線由八股細線捻成。例句:文武百官遵命紛紛扯下帽纓繼續(xù)狂飲,過了好一陣子,莊王才下令點燈,這樣誰是行為不軌者已無法辨認。擴展資料:典故:大約2600多年前(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率領(lǐng)眾將領(lǐng)南征北戰(zhàn),平定各軍。凱旋而歸后,論功行賞,召來眾臣,大擺酒宴,歡聚一堂,慶祝勝利。這頓酒從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夜幕降臨。此時楚莊王依然酒興勃發(fā),便命令大臣們繼續(xù)喝酒,同時吩咐自己的愛妃許姬給群臣斟酒。當時宴會上有一個叫唐狡的武官,當時已喝得差不多醉倒了,看見許姬飄飄欲仙地向他走過來,一時間禁不住心猿意馬起來。說來也巧,突然一陣風把大殿里的蠟燭全都吹滅了,頓時宮中一片漆黑,伸手看不到五指。唐狡趁此機會,情不自禁地就伸出手去拉許姬的手。許姬非常生氣,順手把那人的帽纓揪了下來,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后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這時,衛(wèi)兵正要把蠟燭重新點上,楚莊王輕聲叫住他們:"等一下再點蠟燭!"他又對大臣們說:"諸位愛卿,今日大宴,我要給大家重新發(fā)一副帽纓以示表彰,請你們馬上把自己帽子上的纓穗先拉斷"大臣們聽了,不知道楚莊王是什么意思,但君命難違,只好稀里糊涂把自己帽子上那漂亮的纓穗扯斷了。隨后,楚莊王命令重新點上蠟燭,繼續(xù)飲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