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在哪里,絲綢之路河西走廊都是哪到哪呀

1,絲綢之路河西走廊都是哪到哪呀

河西走廊嘛,在甘肅境內(nèi),又叫甘肅走廊...因?yàn)樵邳S河"幾"字以西,所以又叫河西走廊... 絲綢之路的話,就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從長安(西安)到過中亞的商道,因?yàn)檫\(yùn)送大量的絲綢,所以也叫絲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河西走廊都是哪到哪呀

2,河西走廊是指哪個地方

河西走廊 位于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脈以北 、合黎山和龍首山以南、烏鞘嶺以西。又稱甘肅走廊。因在黃河以西故名。 河西走廊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窄各處不等,由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最寬300千米。面積8.9萬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大部為祁連山北麓沖積-洪積扇構(gòu)成的山前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礫石組成,多砂磧、戈壁,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質(zhì)較細(xì),大多為黃土狀物質(zhì),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綠洲農(nóng)業(yè)區(qū)。走廊的河流全屬于發(fā)源于祁連山地的內(nèi)陸水系,51條大小河流匯合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河西走廊內(nèi)部起伏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剝蝕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間是2—3公里寬的沖積平原,它們又被突出其間的丘陵、山地分割為武威平原、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個平原的中部多是綠洲區(qū),溝渠交錯,耕地如織。綠洲之間貫穿有戈壁、沙漠。 屬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年均溫約6~11℃。走廊是西伯利亞氣流南下 的通道,故冬季達(dá)半年之久 。1月均溫多在- 8~ - 12℃之間,極端最低溫超過-30℃ 。7 月均溫多在20~26℃之間,極端最高溫高于40℃ 。年降水量30~160毫米 ,而大部地區(qū)蒸發(fā)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時以上,無霜期約160~230天左右。綠洲農(nóng)業(yè)發(fā)達(dá),是中國大西北的糧棉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是歷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從古都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由漢武帝主持開發(fā)。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一直向西延伸?,F(xiàn)代蘭新鐵路經(jīng)此。
河西走廊是指位于我國甘肅省的位于祁連山以北的地區(qū),呈西北東南走向,面積約9萬平方千米。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guān),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蘭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瓜州)。民族上居住著漢、蒙古、裕固、藏等民族。自漢朝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來是內(nèi)地連接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jìn)行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介于祁連山脈和北山山脈(包括龍首山、合黎山等)之間的狹長低地,東西長約1200公里。走廊底部海拔多在1200—1500米之間,以敦煌一帶地勢最低。因其位于黃河以西,故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內(nèi)部起伏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剝蝕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間是2—3公里寬的沖積平原,它們又被突出其間的丘陵、山地分割為武威平原、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個平原的中部多是綠洲區(qū),溝渠交錯,耕地如織。綠洲之間貫穿有戈壁、沙漠。河西走廊是歷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從古都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一直向西延伸

河西走廊是指哪個地方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