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瓷,中國有名陶瓷

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有名陶瓷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瓷器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xiàn)了早期的瓷器,不過做工都是比較粗糙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的瓷器制作技術原來原出色。下面小編來盤點下,中國最著名的七大瓷器。第七名:官窯貫耳瓶。顧名思義,官窯就是朝廷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窯。所制產(chǎn)品特供皇室,專燒專用?!肮俑G貫耳瓶”表現(xiàn)的不是它的裝飾,而是它本身如玉質(zhì)般的、莊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藝術風格上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制品反映出東方民族諄厚樸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第六名: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在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后,上釉入窯經(jīng)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一組繪雄雞昂首傲視,一雌雞與一小雞在啄食一蜈蚣,另有兩只小雞玩逐。另一組繪一雄雞引頸啼鳴,一雌雞與三小雞啄食一蜈蚣,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第五名: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六方形瓶體,造型周正,釉質(zhì)肥厚潤澤,青花色澤青翠。紋飾以肩為界,上部繪折枝花卉紋,下部繪折枝佛手、石榴、壽桃及花開紋,寓以"福祿壽"三多之意。繪畫工藝精湛,圖案雍容華貴。是乾降時期官窯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紋。第四名: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攬,故此又稱"橄攬瓶"。此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產(chǎn)于雍正景德鎮(zhèn)官窯,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稱“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摸起來有種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現(xiàn)一種啞光的感覺,但圖案更為立體。第三名: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叭敫G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作的一首詩,詩中的“元人畫”不是由毛筆和著水墨與顏色畫在宣紙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窯爐中,以火為畫筆一氣呵成。這樣的畫法全世界僅有一家,它不是工筆畫、不是寫意畫,它是“鈞瓷”。第二名:汝窯天青釉水仙盤。汝窯 , 青瓷之首“雨過天青色”即形容它的顏色。此水仙盆方圓口、淺腹,直壁下收,下承以四云頭足,通體滿釉,釉色如澄澈的天空,似“雨過天晴云開處”的淡青色,釉中摻有汝州當?shù)氐默旇煞郑悦婀鉂涩摑櫠嘧?,如春水般柔和清澈,妙不可言,且開細片,紋線細小,底有細小的支釘痕,為裹足支燒,通過支丁痕可見胎色為香灰胎。第一名: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zhuǎn)心瓶。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zhuǎn)心瓶是乾隆官窯創(chuàng)制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復雜,在鏤空的瓶內(nèi)套裝一個可以轉(zhuǎn)動的內(nèi)瓶。此瓶底施湖綠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其工藝可謂是“官窯珍品”。
粉彩瓷是最漂亮的瓷器

中國有名陶瓷

2,中國五大名窯八大名瓷是什么

汝窯、鈞窯、官窯、定窯、哥窯、磁州窯、景德鎮(zhèn)窯、耀州窯。宋代是我國瓷器事業(yè)發(fā)展的最高速時期,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窯,即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后來五大名窯繼續(xù)發(fā)展,增加了磁州窯、景德鎮(zhèn)窯、耀州窯,八種瓷器又并稱為八大名瓷器。中國的瓷都:中國歷來有三大瓷都的說法,分別是江西景德鎮(zhèn)、福建泉州市德化縣、湖南醴陵市。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自不必說,藝術陶瓷,品種繁多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以工藝瓷聞名天下,青花、釉里紅、粉彩、斗彩等皆為上品,一度是中國對外國元首的贈品。德化:宋元時期曾隨著泉州刺桐港的繁榮而暢銷海外,《南海一號》打撈出來的陶瓷很多產(chǎn)自德化。德化白瓷一直獲得了國內(nèi)外的崇高評價,享有“中國白”的盛譽,尤其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備令人神往的藝術魅力,明代建白瓷器,稱為“東方藝術的明珠”。醴陵市:醴陵陶瓷生產(chǎn)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guī)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醴陵釉下五彩瓷1915年和國酒茅臺同時獲得巴拿馬國際金質(zhì)獎章,近代醴陵瓷器作為人民大會堂裝用瓷器而被稱為“國瓷”。

中國五大名窯八大名瓷是什么

3,中國的名瓷是什么

青花瓷 青花瓷創(chuàng)燒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后經(jīng)高溫燒成,釉色晶瑩、透徹、素靜、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間,發(fā)色青翠,雖色相單一,但感覺豐富。青花瓷經(jīng)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玲瓏瓷 玲瓏瓷是在明宣德年間鏤空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細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狀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人窯燒制而成。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結(jié)合一體,形成了人人喜愛的青花玲瓏瓷。碧綠透明的玲瓏和色呈翠蘭的青花互為襯托,相映生輝,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 粉彩瓷 粉彩亦稱軟彩,是瓷器的釉上裝飾,白清康熙晚期開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圖案輪廓,再堆填色料,在攝氏七百多度的溫度下烘燒而成,顏色柔和,畫工細膩工整,有四畫風味。又有浮雕感,畫面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國歷史故事和神話為主的人物,有秀麗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鳥翎毛,有工整對稱的幾何圖案等。 顏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種氧化金屬,經(jīng)過焙燒以后,就會顯現(xiàn)出某種固有的色澤,這就是顏色釉。影響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著色劑作用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粒度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說“自然界有什么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么顏色的瓷器”,您如果參觀一下景德鎮(zhèn)的顏色釉瓷,就會相信此話不假。當然,有許多顏色釉的配料和燒制是十分困難的,如“祭紅釉”,就有千窯一寶之說。
我國陶瓷產(chǎn)地遍及全國,歷代名窯名瓷層出不窮,民間陶瓷生產(chǎn)制作綿延不斷。從原始青瓷到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的日臻成熟,經(jīng)隋至唐,瓷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南方以生產(chǎn)青瓷、北方以生產(chǎn)白瓷為主的格局。 唐三彩著名軟彩陶器,至今不衰. 宋代的哥、汝、官、鈞、定“五大名窯”為后世稱頌,代表民間美術的磁州窯以及景德鎮(zhèn)青白瓷,集中反映宋代陶瓷工藝美術的絢麗多姿。元代青花、明清彩瓷的高超技藝,代表了中國瓷業(yè)的高峰水準。 今天,瓷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邁入大生產(chǎn)、高科技的行列。日用陶瓷、工業(yè)陶瓷、建筑陶瓷發(fā)展迅速。
中國五大名瓷 汝瓷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笨梢娙旮G是繼定窯之后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官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jù)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nèi)司窯,也稱“內(nèi)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tǒng)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diào)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zhì)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定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哥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zhì)地優(yōu)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于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fā)現(xiàn),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fā)現(xiàn);另一個是修內(nèi)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學者根據(jù)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nèi)司官窯特征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nèi)司官窯 鈞瓷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nèi)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 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diào),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 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 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jīng)高溫產(chǎn)生 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 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汝窯 景德鎮(zhèn)窯 哥窯 等中國古代8大官窯出產(chǎn)的青花瓷和其他的
鈞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
鈞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
景德鎮(zhèn)陶瓷

中國的名瓷是什么

推薦閱讀

花雕是什么?中國黃酒中的奇葩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