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酒最基本的條件是密封,因為一切液體都會蒸發(fā),密封不好,酒就會因蒸發(fā)而減少,想必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因此,酒蒸發(fā)的結果,會使其中酒精的比例減小,濃度降低。因為酒精的沸點(標準大氣壓下78℃)低于水的沸點(標準大氣壓下100℃),如果加熱到酒精的沸點,酒精就會沸騰,在酒的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劇烈汽化,但水依然是只在表面緩慢的蒸發(fā),酒的濃度降低更快。
男性如果長期不喝酒身體會如何?
對經(jīng)常喝酒的男人來說,如果你有一個階段不喝酒,對你的身體影響很大,我的親身體會是,有一年我剛換了一個新單位,我結交的朋友呢,一喝酒就過敏,渾身通紅,一兩酒就鉆到桌子地下去了,害的我喝酒也找不到人作陪,沒換單位前我一星期要喝十場酒,天天酒場,夜夜笙歌,現(xiàn)在可好了,十天也喝不了一頓酒,天天睡不好覺,結果有一天爬山出了大汗,受涼了,得了頸椎病,這兒告訴你?。☆i椎病平常也就是脖子疼,頭疼,突然爆發(fā)可是全身麻木渾身無力,頭暈眼花,只能天天躺著才好受點兒,最厲害的一天,差點起不來床,出去吃早飯,跌跌撞撞要摔倒,200米的距離,還是雇了個三輪車回來的,還得上班,好多事兒,辦公椅上坐在那兒就渾身難受,只想躺著,吃了好多藥,也不管用,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個老朋友,喝了一頓大酒,差點醉了,身上卻不麻了頭也不暈了,就是心跳的厲害,到醫(yī)院去看病,大夫說,你這是頸椎病,開了兩種藥,一種是藥酒,把藥吃完,我想,既然能喝藥酒那也就能喝普通的酒,所以我就開始喝酒了,一喝酒就頭也不暈了,身子也不麻了,再加上鍛煉,最近幾年去醫(yī)院拍片,做CT做核磁共振,好幾個大夫都說你頸椎沒有變形,不是頸椎病,當然了,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是一受涼,就頭暈,走路像踩棉花一樣,喝點酒,躺一躺就緩和了,現(xiàn)在年齡大了,血壓高,心跳快,不敢喝酒了,因為天天吃降壓藥,唯一的辦法就是,冬天穿厚衣服,保溫,夏天再熱,也不敢吹空調(diào),吹風扇光膀子,總的感覺是喝酒對關節(jié)之類的病有好處,經(jīng)常喝酒的男人,千萬不要突然間不喝了,我的一個朋友說三天不喝酒,渾身肌肉疼,我的另外一個朋友說一天不喝酒就胃疼,謝謝。
白酒隔水加熱可以提高酒精濃度嗎?
加熱只能加快白酒濃度的降低。白酒的濃度是指其中酒精的體積占白酒總體積的百分比,比如53o飛天茅臺,是說酒精的體積占酒的總體積的53%,一瓶500ml的酒中含酒精265ml。保存酒最基本的條件是密封,因為一切液體都會蒸發(fā),密封不好,酒就會因蒸發(fā)而減少,想必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并且,遇到這種情況,有人就說不能喝了,親口嘗一下就知道,酒味已明顯變淡。
原因可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說明,將水和酒精同時擦在手背上,會發(fā)現(xiàn)酒精先干。表明,在同樣的條件下,酒精比水蒸發(fā)得要快。因此,酒蒸發(fā)的結果,會使其中酒精的比例減小,濃度降低。加熱只是加快蒸發(fā)的速度,但酒精依然比水蒸發(fā)得快,當然使酒的濃度降低加快。因為酒精的沸點(標準大氣壓下78℃)低于水的沸點(標準大氣壓下100℃),如果加熱到酒精的沸點,酒精就會沸騰,在酒的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劇烈汽化,但水依然是只在表面緩慢的蒸發(fā),酒的濃度降低更快。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什么能夠成功,將領們?yōu)槭裁磿怀霰鴻?,難道兵權它不香嗎?
杯酒釋兵權并不是像我們所認識的那樣,隨隨便便幾場酒會,趙匡胤就收盡天下藩鎮(zhèn)之兵了,尤其是在造反都是家常便飯的五代后期,趙匡胤雖然有意建立一個不同以往的長壽帝國,但突然要對已經(jīng)桀驁不馴慣了的武將們發(fā)難,趙匡胤所遇到的困難還是很大的。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時代,中原地區(qū)先后有五個朝代交替,而南方則有十余個勢力較弱的政權爭霸,此外還有一些沒建立政權的節(jié)度使們,比春秋戰(zhàn)國還熱鬧。
宋朝初建,國內(nèi)百業(yè)待興,國外群雄割據(jù),而當時完全繼承了后周政權的宋朝,同樣也面臨著武將強悍的局面,總的來說有三股勢力:第一: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十兄弟,年輕時一起投靠了后漢樞密院郭威的帳下,歷經(jīng)郭威、柴榮兩個政權,幫助趙匡胤代周建宋,為宋朝開國功臣;第二:柴榮時期和趙匡胤平起平坐的武將,位高權重,這一部分人以慕容延釗、王彥超、武行德為首;第三:這部分人的地位更高,也更難馴服,他們是后晉乃至于后唐時期就身居高位的武將,其地位可以和柴榮對等,甚至于超越柴榮,比如后周的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后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進、女婿張永德等;趙匡胤在建國后,就開始著手解決以上三股勢力,而其中較為容易的,無疑是為趙匡胤馬首是瞻的義社十兄弟在五代時期,造反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趙匡胤本人也是通過造反起家的,當年他逼后周恭帝柴宗訓讓位時,那種凄涼悲情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最后連自己的小命都不由自主,這一切無非都是自唐朝以來的武將權力過大、擁兵過重的陋習所導致的。
為了防止同樣的悲劇再次出現(xiàn)在自己家人身上,趙匡胤必須迅速且最大程度地解除武將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唐中后期以來,節(jié)度使權力十分強大,繼之而來五代十國亂世,無一不是由節(jié)度使所建立的,所謂“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足以證明當時那“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社會環(huán)境;雖然五代皇帝牢牢把握著中央軍隊大權,但他們的后繼者卻都是沒經(jīng)過戰(zhàn)火洗禮的深宮天子,所以其兵權就逐漸下移到別的武將身上,后唐時期的六軍諸衛(wèi)使、后晉時期的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后周時期的殿前都點檢,都是掌握了中央軍的最高軍事機構,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都是由這些職位建立政權的;同樣的,趙匡胤也是從后周的殿前都點檢而得以掌握后周兵權,兵不血刃地繼承柴宗訓的禪讓,所以趙匡胤一上位,最必須解決的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
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是慕容延釗,出身將門,從后漢時期就跟著郭威南征北戰(zhàn),后周建立后,慕容延釗先被封為鐵騎都虞候,柴榮登基后授予殿前都指揮使都校,后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建立宋朝后,將自己當任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授予慕容延釗,屯兵真定防御契丹和北漢。他成為了趙匡胤最先釋兵權的人。建隆二年春天(宋朝建立第二年),慕容延釗由真定回開封述職,在正經(jīng)的朝事過后,趙匡胤特意留下他一起到城郊狩獵喝酒,言語間開始給慕容延釗下套,讓他對自己表忠心,順勢就驢下坡,把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收歸國有,改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直接取消了殿前都點檢一職,由皇帝親自掌握禁軍大權。
趙匡胤解除慕容延釗兵權之所以如此容易:慕容延釗和趙匡胤關系很好,“與太祖友善”,這對在柴榮時期最耀眼的雙子星,在戰(zhàn)場上借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當年趙匡胤身為殿前都點檢時,其副職則由慕容延釗當任,趙匡胤“常兄事延釗”,有點類似于三國孫策和周瑜,所以到趙匡胤代周建宋時,最有可能制止趙匡胤的慕容延釗反倒是按兵不動;除了慕容延釗外,趙匡胤同時還解除了另一個人的兵權: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
這個和慕容延釗一樣和趙匡胤“情好親密”的后周武將,是趙匡胤的堅定支持者。在建隆元年的李筠、李重進之亂中都有他和慕容延釗的身影,而他所當任的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是除了殿前都點檢外權力最大的武職,趙匡胤將這兩個職位授予自己所信任的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除了信任之外,也為之后奪去他們兵權做鋪墊;雖然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都掌握著禁軍的力量,但畢竟遠離朝廷,是趙匡胤為了防備北方和平定叛亂而特意安排在邊境重鎮(zhèn)的,所以實際上禁軍的大部分軍隊都還掌握在趙匡胤本人手里,加上他們又是以述職原因入京的,隨身所帶的只有少量親兵,在趙匡胤奪取他們禁軍兵權,改任地方節(jié)度使時,他們除了答應之外也沒有別的路了。
解決了這兩人并不代表趙匡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趙匡胤畢竟只是一個人,他不可能完全把禁軍掌握在自己手里,依舊只能下放,像韓令坤的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一職,就被交給了義社十兄弟中,地位僅次于趙匡胤的石守信,和對付慕容延釗、韓令坤一樣,在任命之后同樣也讓他去鄆州鎮(zhèn)守,遠離京師,既避免其在中央造成影響,也有利于日后的奪權。
柿子要挑軟的捏,在處理了親信之后,趙匡胤開始向他的“兄弟”下手了建隆二年七月,也就是廢除了殿前都點檢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趙匡胤特意召集了當年跟著他一起投軍,一起偷雞摸狗、浴血奮戰(zhàn)的義社十兄弟入宮喝酒,也就是石守信、王審琦等,以及當任著殿前副都點檢的高懷德、侍衛(wèi)親軍都虞候張令鐸等人,之后就發(fā)生了我們所熟知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趙匡胤蘿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一面將他們?nèi)口s出京師,一面和他們結成姻親,賜田賜地,石守信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其子石保吉娶趙匡胤次女延慶公主為妻,王審琦為忠正軍節(jié)度使、其子王承衍娶趙匡胤長女昭慶公主為妻,高懷德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娶趙匡胤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張令鐸為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其女嫁于秦王趙廷美。如此一來,所有禁軍力量就全部歸入趙匡胤手里了,方便他日后再次進行禁軍分權:首先將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分開,分為馬軍和步軍,再以殿前都指揮使司取代殿前都點檢一職,將禁軍力量三權分立,簡稱為“三衙”,以弱化原來的殿前都點檢和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權力;之后再分,以三衙、樞密院、率臣分掌禁軍兵權,“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將調(diào)兵權(樞密院)、統(tǒng)兵權(三衙)、握兵權(率臣)三分,互不統(tǒng)屬,皆對皇帝一人負責;事實上,石守信當時的情況和慕容延釗差不多,他們雖然身兼禁軍重職,可老早就被趙匡胤安排在了邊鎮(zhèn)駐守,在朝廷中始終無法結成一股足以反抗趙匡胤奪權的力量,特別是趙匡胤任人唯親,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所擁有的政治、軍事資本比高懷德等人要強大得多,只有拿下了自己的“義社十兄弟”,其余人自然也只能乖乖地服從了。
當“杯酒釋兵權”的時候,最先跪下磕頭的就是石守信。作為從死人堆里崛起的趙匡胤,憑著他的個人威信,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從那些親信、兄弟們手里奪回兵權,這事之前的柴榮也做過,他就將后漢朝獨掌兵權的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權力一分為二,設立殿前都點檢分而化之。只不過趙匡胤比之前的短命王朝多走了一步,再繼續(xù)將禁軍權力細分,以樞密院、三衙、率臣六權分立,把兵權打了個稀碎。
而在解決了內(nèi)憂之后,擺在趙匡胤面前的就是最麻煩的外患了,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帝國三大勢力”中的第三部分鑒于唐朝節(jié)度使的教訓,趙匡胤最害怕的其實是當時駐守各地的藩將,這些武將很多都是跟著郭威、柴榮起家的,比如鳳翔軍節(jié)度使王彥超、安遠軍節(jié)度使武行德、護國軍節(jié)度使郭從義、定國軍節(jié)度使白重贊、邠州軍節(jié)度使楊廷璋等,忠武軍節(jié)度使宋偓等等。
尤其最讓趙匡胤擔憂的是,在建隆元年,趙匡胤剛剛登基不久,就爆發(fā)了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澤潞節(jié)度使李筠反宋復周的叛亂事件:李重進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和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起執(zhí)掌禁軍,本來他以外甥身份,是最有資格繼承郭威帝位的人,可最后柴榮以養(yǎng)子身份登基,這已經(jīng)讓李重進不滿了,到趙匡胤代周自立后,更是點燃了李重進早已躁動不安的心;李筠自后唐時期就戰(zhàn)功赫赫,到后周建立,李筠被任命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手握五州之地,成為后周抵御北漢的屏障,在趙匡胤登基之后,李筠逐漸有了不臣之心,特別是趙匡胤有意召他入京之后,李筠開始暗地里勾結北漢,起兵反宋;面對二李的發(fā)難,趙匡胤帶著親信慕容延釗和義社十兄弟親征,靠著柴榮留下來的家底,宋軍很快就擊敗了二李,六月李筠自焚而死,九月李重進全家自焚。
二李之亂證明了后周頑固派勢力猶在,雖然很多后周朝節(jié)度使都沒有明顯的復國行動,但趙匡胤也不得不防,除了石守信、王審琦之外,其余的義社兄弟在回京后全部被趙匡胤安排任命為節(jié)度使,穿插在后周節(jié)度使左右,以便監(jiān)視他們。到了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已經(jīng)完成了禁軍改革,手里握有可靠的兵權之后,趙匡胤就開始向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們下手了。
在當年十月,趙匡胤召集王彥超等人入朝,在后苑設宴款待,故技重施,照著慕容延釗、石守信的先例,再次要求節(jié)度使們留下兵權,回家養(yǎng)老或者接受閑職等。這一次,趙匡胤可不像前面那樣順利了,如果是慕容延釗、韓令坤、石守信等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那王彥超、武行德等人可和趙匡胤半點關系沒有,甚至于他們的地位還比趙匡胤高好幾個級別,在地方逍遙自在慣了,怎么可能輕易地交出兵權。
除了善于察言觀色的王彥超之外,武行德等人沒一個想要交權,顧左右而言他,一直把話題往別處引。不過可惜的是,武行德他們不是在自家地盤,而是在趙匡胤重兵分布的開封城里,正所謂我的地盤我做主,當武行德等人進入開封城時,他們的命運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百多年后,岳飛也不愿入京接受樞密副使一職,這就是原因了;這些人都經(jīng)歷過二李之亂,眼見有志復國的后周武將下場有多慘,他們大多都是從五代中期就已經(jīng)上過戰(zhàn)場的老將,基本都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當年的雄心壯志也早已被磨滅光了,而且就算他們能安全撤退,那接著來的義社節(jié)度使和禁軍,又要如何應付呢?何況趙匡胤這人看著和和氣氣的,可狠起來連義社兄弟都不留情,三衙之一的殿帥韓重赟,就因為一個未經(jīng)查實的“私藏親兵”罪差點被殺,最后還被解除了殿前都指揮使司職位,趕出了京城。
看著面前這個一臉和善的趙匡胤,他背后極有可能還暗藏著刀斧手,就等著一聲令下了;所以最后在趙匡胤多次強烈的要求下,后周節(jié)度使們也只好把兵權全部交出來,不同于前面的安排,趙匡胤將他們?nèi)堪才旁诰┏?,授予尊貴的虛職,還順便和他們做了親戚,像宋偓的女兒,就嫁給了趙匡胤為皇后,也就是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就這樣,趙匡胤將節(jié)度使和禁軍將領來了一場交換,將后周節(jié)度使全部收入朝廷,將可信任的將領外放到藩鎮(zhèn),完成了大宋帝國的軍事變動,扭轉(zhuǎn)五代以來的“武將犯上”的局面,也使得宋朝成為一個再度新興的王朝,徹底和五代時期做了個決裂。
總結:“杯酒釋兵權”表面一團和氣,內(nèi)里暗流涌動,稍一不慎就是一場血腥屠殺也多虧了趙匡胤年輕,腦子還不算昏聵,政治、軍事手段尚在,所以在他奪兵權的時候才不至于發(fā)生劉邦、朱元璋時期那樣的以血奪權的情況,也給后世留下一段“杯酒釋兵權、君臣情義深”的佳話,趙匡胤也由此成為了世代儒家帝王的表率。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于泰山。
可是趙匡胤也是矯枉過正了,由于擔憂武將亂政,除了中央之外,其軍事改革還涉及到了地方,趙匡胤將地方行政權和駐守軍隊的指揮權全部交給朝廷派去的文官負責,以文制武,成為了日后文官不懂軍事、武將不能管事的巨大缺陷。趙匡胤只加強中央禁軍力量,而過度分化地方軍隊,雖然結束了五代亂像,可也導致了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后果,地方戰(zhàn)斗力被嚴重削弱,終宋一朝,遼、金、西夏的外患最為嚴重,最后造成的就是“兵無制、用無節(jié),國家無法度,一切茍且而已”的局面,其國土面積也是歷代大一統(tǒng)王朝最小的,全盛時期的疆域連唐朝一半都沒有,宋朝被后世人稱為“弱宋”,其原因最主要的也在于趙匡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