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古代人那么能喝古代的酒跟現(xiàn)代的酒有什么區(qū)別
00:00 / 00:53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xiàn) 可在播放器設(shè)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2,古代時期古人喝的酒和現(xiàn)在的酒有什么區(qū)別
古代的酒和現(xiàn)在的酒不一樣,古代都是釀造酒,酒精度很低,發(fā)酵過了會酸化成醋。因為度數(shù)較低,一般飲用量較大,天氣寒冷時不得不加熱飲用,當然加熱的目的不止如此,釀造酒加熱味道更醇美,而且口感度數(shù)會高些?!侗静菥V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闭f明我國釀酒工藝在古代便已掌握,只是工藝沒有現(xiàn)在的成熟。古人應(yīng)該是用蘗釀出的酒,是一種甜酒,酒精度很低,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有些會加入草藥,味道要更辛辣些,類似現(xiàn)在的紹興黃酒,酒度數(shù)約有50% 左右,這都是后來的了。所以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如三國時期喝的都是十幾度的黃酒,類似現(xiàn)在的啤酒,所以才有千杯不醉呀!現(xiàn)代意義的白酒一般只蒸餾酒,度數(shù)在40-70度之間,因為酒性較烈,飲用量也小,所以現(xiàn)在很少有人再加熱飲用,不過一些老人還有飲用溫酒的習(xí)慣。這種酒一般認為是元代開始出現(xiàn)的,宋朝時梁山好漢動不動幾大碗或者是整葫蘆的酒一飲而盡,估計都是釀造的的低度酒,武松景陽岡喝過十八大腕,要是50度的蒸餾酒,估計早就酒精中毒而死了。其實,古代的酒和現(xiàn)在的糯米酒相似,就是所謂的水酒或者是米酒,度數(shù)較低,在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逢年過節(jié)總是自釀一些糯米酒。雖然古代的酒和現(xiàn)在的白酒有一些不同,但是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酒文化卻是不容小覷的。
3,古代人與現(xiàn)代人喝白酒有那些不同之處
白酒蘊含了千年的歷史文化,自古流傳的飲酒文化流芳百世。從早期的祭祀、慶典到如今的酒場飯局,白酒的價值已經(jīng)發(fā)生了演變。追溯白酒價值的演變過程,古人喝白酒喝的是“情懷”,而現(xiàn)代人喝的是“面子”,古人飲酒與現(xiàn)代人最大的不同是,古代人真的都抱著“不醉不罷休”的心態(tài)喝酒,無論李白還是王羲之,酒下的佳作令后人驚嘆。當然還有李清照和陶淵明等騷客的獨酌品味,他們大都品酒是品味一種源于生活的情懷。 而現(xiàn)代人喝白酒一般均在酒場飯局中,家庭聚會也會喝個些許。根據(jù)中國社會調(diào)查事務(wù)所在我國多個省份進行的8000多份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們喝酒的場合依次是:喜慶事占53.6%,來客人占47.3%,煩惱時占21.5%,生活習(xí)慣占10.1%。梁溪玉液品牌顧問表示,從這個結(jié)果可以看出,因結(jié)婚、生子、升遷、生學(xué)、生日等原因用酒量最大,其次因政務(wù)、商務(wù)接待、人情往來等原因的消費幾乎占到白酒消費市場的一半,而人們的自飲即側(cè)重于白酒的自有功能性消費卻非常少?!? 現(xiàn)在每天圖一醉的“酒鬼”越來越少了。多飲無益,少飲健康已經(jīng)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共識。而人們參與飲酒的場合多與酒的交際功能即社會價值有關(guān),在人們對健康愈來愈重視而有必要參與很多群體性活動的情況下,酒的功能價值屬性就顯得不重要了?! 】偨Y(jié)下來,現(xiàn)代人喝酒喝的是“面子”。面子背后的其實質(zhì)就是人們努力追求的歸屬感和自我實現(xiàn)的感覺。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們在生理的、安全的需要被滿足之后,都在追求受人尊重和社會的認同感?,F(xiàn)在人們交際用酒只所以大多用品牌酒,就是這個原因。從這種意義講,我們喝的不是酒,而是身份和面子。這是白酒社會價值的另一種表現(xiàn)。 簡單來說,古代白酒就是喝酒,求一醉。現(xiàn)在喝酒都不是純粹喝酒.................
4,古代的酒和現(xiàn)代的酒在口感上有什么不同嗎
因為釀酒技術(shù)的不同,口感肯定有所不同,古代的酒多是糧食發(fā)酵的,沒有脫糖,以甜酒為多而有雜質(zhì),現(xiàn)代的液體酒雖然也是以糧食為主,可富含酒精,但添加各種原料提升口感。古酒以甜酒為主說起中國的酒文化,那是可以追溯到商周,甚至更久之前,不過以前的酒濃度都比較低,最初的時候大概也就是3度左右,后來隨著釀酒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提升到10到20度左右,在酒濃度上與現(xiàn)代的啤酒差不多,而蒸餾技術(shù)大概是元后期才有的,所以元宋之后,酒濃度達到與現(xiàn)代差不多的狀況。因酒濃度的不同,酒本身的味道就有所不同,加上最初釀酒是以糧食為原材料發(fā)酵制造的,大部分是米酒,米粒之中含有的糖分并沒有脫去,所以古酒以甜酒為主,就算是果酒,也一樣沒有脫糖。古酒口感略有雜質(zhì)我們看電視經(jīng)??吹揭粋€細節(jié),就是古裝電視劇的人不是大口壇的唱酒就是拿著篩子慢慢篩酒喝。大碗大壇的原因就如上面所說,因濃度較低,不容易醉,所以喝多也沒什么,那為什么需要篩呢?原因就是古酒是封存發(fā)酵的,酒成之后并沒有進行任何過濾,一旦開封搖動,里面的東西會混起來,如果直接喝的話會喝到雜質(zhì),所以在喝的時候是需要篩濾一下的。元朝之后的酒大多是采用了蒸餾技術(shù),不僅在酒濃度之上有所提升,雜質(zhì)也得到控制。淺說白酒“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 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庇腥苏J為白酒在唐的時候就已經(jīng)興起了,不過之前叫燒酒,“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 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這是趙希鵠在《調(diào)燮類編》寫的,但這個似乎又不能作為考證,還有一說是元朝游牧民族自外國傳入,“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边@是《飲食辯》中的說法。酒文化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不斷在傳承之中發(fā)展新的技術(shù),其實古法釀酒,據(jù)說是口感更為飽滿,更有悠長的回味,與現(xiàn)代添加多種成分不同,更有酒感,我未曾切身對比過,不知你對比過嗎?
5,古代喝的白酒和現(xiàn)在的有什么區(qū)別
古代的白酒就和現(xiàn)在的酒釀差不多,酒精含量很少,現(xiàn)在的白酒指燒酒、是將經(jīng)過發(fā)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復(fù)雜得多,原料各種各樣,酒的特點也各有風格,酒名也五花八門。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我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氣馥郁、純凈、溢香好,余香不盡;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冽,酒體諧調(diào),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凈、變化無窮的優(yōu)美味道,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我國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數(shù)這樣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罕見的。近幾年,國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數(shù),有不少較大的酒廠,已試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現(xiàn)市場初期,大多數(shù)消費者不太習(xí)慣,飲用起來總覺著不夠味,“勁頭小”。90年代初,城市消費者已經(jīng)開始習(xí)慣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個較好的品種了。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建國后統(tǒng)稱白酒、白干酒。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jīng)過發(fā)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白酒的名稱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為原料生產(chǎn)出來的酒。有的以產(chǎn)地命名,如:茅臺、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蘭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fā)酵、貯存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二鍋頭、回龍酒等,則又是以生產(chǎn)工藝的特點命名的。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tài)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F(xiàn)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F(xiàn)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真正的二鍋頭系指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謂回龍酒,就是將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為回龍酒。 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眾說不一,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xiàn)。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fù)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shù)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diào)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chǎn)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jù)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shù)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jīng)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闭履聦懙摹讹嬍潮妗分姓f:“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xiàn)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xué)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6,古代喝的白酒和現(xiàn)在的有什么區(qū)別拜托了各位 謝謝
肯定是不一樣的,古代的白酒就和現(xiàn)在的酒釀差不多,頂多就有點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憐,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復(fù)雜得多,原料各種各樣,酒的特點也各有風格,酒名也五花八門。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我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氣馥郁、純凈、溢香好,余香不盡;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冽,酒體諧調(diào),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凈、變化無窮的優(yōu)美味道,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我國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數(shù)這樣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罕見的。近幾年,國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數(shù),有不少較大的酒廠,已試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現(xiàn)市場初期,大多數(shù)消費者不太習(xí)慣,飲用起來總覺著不夠味,“勁頭小”。90年代初,城市消費者已經(jīng)開始習(xí)慣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個較好的品種了。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建國后統(tǒng)稱白酒、白干酒。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jīng)過發(fā)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白酒的名稱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為原料生產(chǎn)出來的酒。有的以產(chǎn)地命名,如:茅臺、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蘭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fā)酵、貯存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二鍋頭、回龍酒等,則又是以生產(chǎn)工藝的特點命名的。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tài)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F(xiàn)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F(xiàn)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真正的二鍋頭系指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謂回龍酒,就是將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為回龍酒。 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眾說不一,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xiàn)。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笨梢娫谔拼瑹浦褟V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fù)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shù)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壁w希鵠寫的《調(diào)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chǎn)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jù)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shù)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jīng)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闭履聦懙摹讹嬍潮妗分姓f:“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xiàn)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xué)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