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代紙幣的別名是什么
最早的紙幣叫交子,后來又叫做關子,會子。
交子
2,筆在古代美稱是什么
在東周戰(zhàn)國時,國家分裂為好幾個小國,各國文字都略有不同,對筆的稱呼也不一樣:楚國稱“聿”,吳國稱“不律”,燕國稱“弗”,只有秦國稱做“筆”。秦始皇統(tǒng)一了列國,才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稱做筆,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可能是出于對毛筆的珍愛吧,歷代的文人雅士還為毛筆另起了一些別稱和雅號。①毛穎。穎,就是筆鋒。唐代大文豪韓愈作有《毛穎傳》。②毛錐子。五代史《史弘肇傳》:“安朝廷,定禍亂,直徑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雹酃艹亲?。韓愈《毛穎傳》中說,“聚其族而加束縛寫,秦始皇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城,號管城子。”譯成白話就是說把它同類(獸毛)聚集一起并縛扎起來,秦始皇叫蒙恬洗干凈,然后封在管城(毛管)里,所以叫管城子(也叫管城侯)。④墨曹都統(tǒng)。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征集:薛稷(唐著名書家)封筆為墨曹都統(tǒng)、黑水郡兼亳州刺史。⑤中書君。秦始皇封蒙恬于管城,并累拜中書之故,后人遂別稱筆為管城子或中書君。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筆排第一位!
文房四寶
3,古代毛筆的別稱有哪些
毛筆剛問世時的稱謂有不律、插(竹)等,現(xiàn)在統(tǒng)一叫毛筆。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tǒng)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明的。早期毛筆式樣多種,名稱也不一。據(jù)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等文獻記載,吳國稱之為“不律”,楚國稱之為“聿”,燕國叫“弗”,秦國叫“筆”。后來秦一統(tǒng)天下,“筆”的名字便被確定下來,因為是用獸毛制成,所以叫毛筆,一直沿用至今。擴展資料:中國上下五千年,形成自己的燦爛文化,古代常稱的“文房四寶”,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外在體現(xiàn)。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其中四寶之首的筆,即毛筆,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產(chǎn)品。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文人都是用它揮灑奇思,宣泄情懷。文人以筆為鋤,以紙為田,筆耕不輟,因而漫長的中國歷史便成了“筆下春秋”。毛筆,比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歷史更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歷史舞臺,而毛筆與近代出現(xiàn)的鋼筆、鉛筆、圓珠筆,并稱為當代四大筆,在當今的書畫史上依然大放異彩,其生命力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關于毛筆始于何時,眾說紛紜。最有故事性的說法要屬秦國大將軍蒙恬造筆?!妒酚洝贰恫┪镏尽返葧隙加杏涊d,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制成毛筆。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毛筆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璉百姓建“蒙公祠”,于每年蒙恬生日時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沿襲至今。但據(jù)史家考證,中國毛筆起源遠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歷史。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毛筆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毛筆:中國獨有的文化發(fā)明
答:在東周戰(zhàn)國時,國家分裂為好幾個小國,各國文字都略有不同,對筆的稱呼也不一樣:楚國稱“聿”,吳國稱“不律”,燕國稱“弗”,只有秦國稱做“筆”。秦始皇統(tǒng)一了列國,才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稱作筆,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赡苁浅鲇趯γP的珍愛吧,歷代的文人雅士,還為毛筆另起了一些別稱和雅號,如:毛穎。穎,就是筆鋒。唐代大文豪韓愈作有《毛穎傳》。毛錐子。見五代史《史宏肇傳》:“安朝廷,定禍亂,直徑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管城子。韓愈《毛穎傳》中說,“聚其族而加束縛寫,秦始皇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城,號管城子?!比缱g為白話就是:“把它同類(獸毛)聚集一起并縛扎起來,秦始皇叫蒙恬給它洗干凈,就封在管城(筆管)里,所以叫管城子?!保ㄒ步泄艹呛?,意思同上,見《文房四譜》)墨曹都統(tǒng)。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征集:薛稷(唐著名書家)封筆為墨曹都統(tǒng)、黑水郡王兼亳州刺史。中書君。秦始皇封蒙恬于管城,并累拜中書之故,后人遂別稱筆為管城子或中書君。(見《安徽文房四寶史》)
一、 管:《箋》:“彤管”,筆亦管也?! 《?、 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 ∪?、 毛穎:宋 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薄 ∷摹?管城子:唐 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 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 ∥?、 管城侯:《文房四譜》有此一說。又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文鋒,封為管城侯?! ×?中書君:《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 ∑?、 毛錐:南宋 楊萬里《誠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薄 “?、 毛錐子:《新五代史 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九、 毫、毫素:晉 陸機《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注:“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 毫錐:《白樂天集》:樂天與元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目為“毫錐”?! ∈?、 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jīng)意,神妙獨到秋毫顛”?! ∈?、 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趕考舉子將入場之際,嗜利者爭賣“健毫”、“圓鋒”名筆。其價高過平時十倍,“號定名筆”。 十三、 羊毫、狼毫、兼毫:湖筆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兩種混合制成。羊毛筆頭乘羊毫、狼毛筆頭稱狼毫、兩種混合筆頭稱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稱謂“筆”之別稱?! ∈?、 龍須:《龍須頌》:“再釋其筆,曰龍須友”。筆有一副頌譽聯(lián):龍須作友,鴝眼流光。“龍須”指筆?! ∈濉?兔毫、麟管:楹聯(lián):“兔毫推趙國,麟管賜張華”,這里有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王羲之的《筆經(jīng)》:漢時諸郡獻兔毫,惟有趙國毫中用?!跋侣?lián)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祀》:張華著《博物志》,晉武帝賜給名筆“麟角管”,作為鼓勵?! ∈?雞距、鹿毛、鼠須、麟角:有一對聯(lián):“雞距鹿毛花開五色,鼠須麟角筆掃千軍”。上聯(lián)“雞距”、“鹿毛”均為古代名筆。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雞距筆賦》:“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本之功?!焙笳叩涑觥短茣?地理志》:蘄州蘄春郡士貢:白紓簞,鹿毛筆。下聯(lián)“鼠須”、“麟角”亦俱為古名筆?!豆P經(jīng)》云:“世傳張芝、鐘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芒?!薄镑虢恰奔礊椤镑虢枪堋?。 十七、 佩阿、昌化:《致虛閣雜俎》:筆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十八、 湖穎:湖筆又稱湖穎。湖穎,是湖筆最大的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發(fā)亮的縫穎,業(yè)內(nèi)人稱之為“黑子”,這是其他筆所沒有的。故而稱之。
4,對文房四寶中的紙硯墨的了解
h
【釋義】 俗指筆、墨、紙、硯。
【出處】 宋·梅堯臣《再和潘歙州紙硯》詩:“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來構成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在林林總總的筆類制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tǒng)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于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
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貍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fā)、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zhì)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
【筆】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fā)現(xiàn)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筆。其后,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zhàn)國筆,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古居延地區(qū)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墨】
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這種獨創(chuàng)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xiàn)。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內(nèi)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xiàn)于今者,當十分珍貴。
在人工制墨發(fā)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jīng)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于開始出現(xiàn)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來用模制,墨質(zhì)堅實。據(jù)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庇澉缭诮耜兾魇∏ш柨h,靠近終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來燒制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
從制成煙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jīng)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guī)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nèi)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于側面,以便于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紙】
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曾經(jīng)為歷史上的文化傳播立下了卓著功勛。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tǒng)的手工紙依然體現(xiàn)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fā)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在紙張發(fā)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是采用什么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根據(jù)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采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后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chǎn)生以后,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鐘鼎文”。再后,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于絲織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fā)現(xiàn)了刻于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fā)明的。但近年的考古發(fā)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fā)現(xiàn),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右紙均據(jù)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
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于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于文書的書寫。
【硯】
[url 硯,也稱"硯臺",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手"。因為墨須加水發(fā)磨始能調(diào)用,而發(fā)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梢宰鞒幍氖^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產(chǎn)石之處,必然有石工,所以產(chǎn)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最著名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東魯硯、江西龍尾硯、山西澄泥硯。硯臺的講究是:質(zhì)細地膩、潤澤凈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fā)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chǎn)于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雖同出一地,其石質(zhì)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葉白、魚腦凍、冰紋金星、羅紋、眉子、紅絲、燕子、紫金石、龜石、等。石佳還須工精,硯臺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門藝術,從取石、就料、開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運其匠心。有的精品硯已不實用,以其名貴只能作古董觀賞、珍藏,而舍不得濡水發(fā)墨了。硯的名貴,有以石質(zhì)貴者,有以制作貴者,有以名人用而貴者等等。
硯需常洗,不得與沾染,每發(fā)墨必須硯凈水新。墨錠則愈古舊愈好,因時間愈久其膠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儲舊,而必須加新。如恐沾油,洗時可用蓮蓬或舊茶葉刷滌。加水以微溫為好,切勿以滾水價值加之,以防爆裂。所以書家不但應懂得用硯,還應會養(yǎng)硯。
筆、墨、紙、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講究,所謂"名硯清水,古墨新發(fā),慣用之筆,陳舊之紙",合起來是整個一套,再寫出我們的文字,綜合成為我們獨特的傳統(tǒng)書法藝術。它不但為我們自我欣賞,而是越來越得到了世界各國人們的矚目、珍愛。]筆掭:又稱筆硯,用于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制成片狀樹葉形。
先說筆(毛筆)。筆的使用在我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筆為文房四寶之首,故雅號、戲稱也多。最早的當推《詩經(jīng)·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边@里稱筆為“管”。曹植則稱筆為“寸翰”,其《薤露行》云:“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弊笏挤Q筆為“柔翰”,如《詠史》詩:“弱冠異柔翰,卓犖觀群書?!表n愈更為筆立傳封爵,其擬人化寓言《毛穎傳》云:“毛穎者,中山人也,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與絳人陳玄、弘農(nóng)陶泓、會稽楮先生友善?!贝藗鲉柺篮?,毛穎、管城子、中書令、中書君,便成了筆的雅稱;而陳玄、陶泓、楮先生則成了墨、硯、紙的別名。白居易稱筆為“毫錐”,故《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标懹蝿t稱筆為“毛錐”,其《醉中作》詩云:“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此外,筆尚有“龍須友”、“墨曹都統(tǒng)”、“毫州刺史”等諸多雅號。
次說墨。三千年前,墨就產(chǎn)生了,并與筆相提并論,如《莊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傳》云:“易元光,燕人也,其先號青松子,頗有才干,封松滋侯。”易水盛產(chǎn)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煙制成,故稱其先人為“青松子”。這樣,“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號或戲稱。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稱“玄圭”,如楊萬里《春興》詩:“急磨玄圭染霜紙,撼落花須浮硯水?!绷硗猓€有“烏金”、“組圭”、“龍賓”、“龍香劑”、“黑松使者”、“松煙都護”、“玄香太守”等雅號,語出唐馮贄《云個雜記·墨封九錫》:“薛稷又為墨封九錫,拜松煙都護、玄香太守、兼毫州諸郡平章事?!?
再說紙。紙的應用要晚于筆和墨,產(chǎn)生于東漢。《文房四譜·紙譜》引文嵩《好畤侯傳》云:“楮之白,字守玄,華陰人,中常侍蔡倫搜訪得之于耒陽,貢于天子,封好畤侯。”楮皮白,可造紙,故稱為“楮知白”,亦稱“楮先生”,簡化為“楮生”。紙還有“云肪”、“云藍”之稱,如米芾《寄薛郎中》詩:“象管鈿軸映瑞錦,玉麟棐幾鋪云肪”。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淚,灑上云藍紙不知?!?
后說硯。硯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比紙的歷史悠久。《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云:“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勛績,封之即墨侯?!庇谑恰笆撝小?、“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硯還有“石友”、“石泓”之稱。如王炎《題童壽卿博雅堂》詩:“判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黃庭堅《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詩:“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碧K軾則稱硯為“黑白月”,其《龍尾石月硯銘》云:“萋萋兮霧轂石,宛宛兮黑白月。”硯形似月,分割為磨墨和盛水兩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