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彝,瑞普凡溫克爾何時被翻譯成中文

1,瑞普凡溫克爾何時被翻譯成中文

1877年,清朝官員張德彝出訪英國時,見到了根據(jù)歐文的《瑞普·凡·溫克爾》改編的戲劇?;貒螅瑥埖乱驮诔鲈L記錄中記述了對它的感受。30年后,早期翻譯名家林紓將《見聞札記》譯成中文,取名《拊掌錄》,這是歐文作品的第一個中譯本。在林譯中,《瑞普·凡·溫克爾》被譯為《李伯大夢》。
你好!已經(jīng)有中文版的了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7824.html?si=5如有疑問,請追問。

瑞普凡溫克爾何時被翻譯成中文

2,唐人街是怎么來的

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qū)聚居的地區(qū)。唐人街的形成,是因?yàn)樵缙谌A人移居海外,成為當(dāng)?shù)氐纳贁?shù)族群,在面對新環(huán)境需要同舟共濟(jì),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shù)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 在唐人街多數(shù)會看到很多唐人餐館,而餐館和洗衣鋪皆為早期華僑主要的營商行業(yè)。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舊區(qū),環(huán)境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問題亦是某一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 多年來,憑著隨著華人的富裕,華僑在外國的地位漸漸提高,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會選擇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區(qū)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現(xiàn)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xiàn)象。 現(xiàn)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經(jīng)成了中華文化區(qū)的代名詞。無論商業(yè),還是娛樂,以及各種文化設(shè)施,都是體現(xiàn)東方華夏色彩的。并沒有華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唐人街”這詞見于1872年。那一年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為各國貿(mào)易總匯之區(qū),中國廣東人來此貿(mào)易者,不下數(shù)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mào)易總匯之區(qū),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shè)肆,洋人呼為唐人街。六會館之名曰三邑,曰陽和?!蓖踉伳薜倪@句話與志剛的差不多。在這之前,王可能看過《初使泰西記》,因此,他在這里沿用了志剛的“唐人街”?!疤迫私帧笔腔浫巳A僑自創(chuàng)的名稱。 “唐人街”其實(shí)不是街,而是城。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huán)游記》中就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張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 chinatown。其實(shí),在這以前,張德彝更為直接,他將 chinatown 直譯為“中國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國,即越南交趾國……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國城’,因有數(shù)千華人在彼貿(mào)易,故名。” “中國城”后來一直有人在用,如1930年蔡運(yùn)辰《旅俄日記》:“飯后再赴旅館,新章五時亦至,候余甚久,公事畢,同游中國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墻高底,完全華式,華人名之曰中國城?!苯袢死顨W梵有一篇有關(guān)唐人街的隨筆,題目就叫《美國的“中國城”》(1975年),文章說:“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里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yīng)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干脆稱它為‘中國城’(chinatown),可能更恰當(dāng)一點(diǎn)。” 但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唐人街”還是要比“中國城”常用。

唐人街是怎么來的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