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有三萬元在不怎么發(fā)達的縣城開什么樣的店才能賺錢
開一個“金徽”酒專賣店。
這種酒在我們縣城里銷量相當好的,我一個哥哥就在經(jīng)營這種酒。
2,鄭州金輝酒業(yè)做的怎么樣
恩,恩,聽你這么說,是不是賣酒的。
用酒一直在金輝拿的,酒保真,有假一賠十的誠若!服務不錯,每次用酒都在10分鐘內(nèi)送到,上次下大雨小伙依然10分鐘送到?。?!
3,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急啊
我給你講一下 俞瑞,字伯牙,戰(zhàn)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碑斍俾曌兊们逍铝鲿硶r,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伯牙誦云: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于衣夾間取出解手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拋 殘,金徽零亂。鐘公大驚,問道:“先生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4,金字開頭的成語大全
金字開頭的成語 :金碧輝煌、金口玉言、金榜題名、金甌無缺、金風玉露、金戈鐵馬、金剛怒目、金玉良緣、金玉滿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金字招牌、金雞獨立、金枝玉葉、金玉其質、金雞消息、金張許史、金斷觿決、金華仙伯、金篦刮目、金革之世、金友玉昆鳴、金石之策、金友玉昆、金印紫綬、金章玉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金題玉躞、金印如斗
金榜掛名金榜題名金碧輝煌金碧輝映金碧熒煌金篦刮目金璧輝煌金鑣玉絡金鑣玉轡金波玉液金帛珠玉金不換金鏣玉絡金釵鈿合金釵換酒金釵十二金釵十二行金釵細合金蟬脫殼金城千里金城石室金城湯池金翅擘海金丹換骨金鐺大畹金貂換酒金貂取酒金貂貰酒金釘朱戶金斷觿決金飛玉走金粉豪華金風送爽金風未動蟬先覺金風玉露金剛努目金剛怒目金剛眼睛金戈鐵甲金戈鐵馬金戈鐵騎金革之患金革之難金革之聲金革之世金谷墮樓金谷酒數(shù)金鼓連天金鼓齊鳴金鼓喧天金鼓喧闐金光燦爛金光蓋地金光閃閃金龜換酒金閨國士金閨玉堂金匱石室金壺墨汁金華殿語金輝玉潔金徽玉軫金雞獨立金雞放赦金雞消息金齏玉鲙金枷玉鎖金漿玉醴金漿玉液金盡裘敝金盡裘弊金精玉液金科玉律金科玉臬金科玉條金口木舌金口玉牙金口玉言金口玉音金口御言金塊珠礫金蘭契友金蘭之交金蘭之契金蘭之友金鑼騰空金馬碧雞金馬玉堂金門繡戶金迷紙碎金迷紙醉金母木公金甌無缺金鎞刮膜金瓶落井金瓶素綆金鋪屈曲金漆飯桶金漆馬桶金人緘口金人三緘金人之緘金人之箴金舌蔽口金舌弊口金聲玉服金聲玉潤金聲玉色金聲玉振金聲擲地金石不渝金石交金石交情金石可開金石良言金石聲金石絲竹金石為開金石之策金石之功金石之計金石之堅金石之交金石之言金石至交金書鐵券金臺市駿金湯之固金淘沙揀金題玉躞金童玉女金頭銀面金碗盛狗矢金烏西墜,玉兔東升金烏玉兔金屋藏嬌金屋嬌娘金屋之選金屋貯嬌金無足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金吾不禁金相玉式金相玉映金相玉振金相玉質金鑲玉裹金牙鐵齒金衣公子金銀財寶金印如斗金印系肘金印紫綬金友玉昆金玉貨賂金玉錦繡金玉良言金玉良緣金玉滿堂金玉其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金玉其質金玉之言金章玉句金章紫綬金昭玉粹金針度人金針見血金枝花萼金枝玉葉金鳷擘海金裝玉裹金紫銀青金字招牌
金字開頭的所有成語:金榜掛名 金榜題名 金碧輝煌 金碧輝映 金碧熒煌 金篦刮目 金璧輝煌 金鑣玉絡 金鑣玉轡 金波玉液 金釵換酒 金釵十二 金釵細合 金蟬脫殼 金城千里 金城石室 金城湯池 金翅擘海 金丹換骨 金貂換酒 金貂取酒 金貂貰酒 金斷觿決 金風送爽 金風玉露 金剛努目 金剛怒目 金剛眼睛 金戈鐵甲 金戈鐵馬 金戈鐵騎 金谷酒數(shù) 金鼓連天 金鼓齊鳴 金鼓喧闐 金光蓋地 金龜換酒 金閨國士 金閨玉堂 金壺墨汁 金輝玉潔 金雞獨立 金雞消息 金枷玉鎖 金漿玉醴 金漿玉液 金盡裘敝 金盡裘弊 金精玉液 金科玉律 金科玉臬 金科玉條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金匱石室 金蘭之交 金蘭之契 金蘭之友 金馬玉堂 金門繡戶 金迷紙碎 金迷紙醉 金甌無缺 金瓶落井 金人緘口 金人三緘 金人之緘 金人之箴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金聲玉服 金聲玉潤 金聲玉色 金聲玉振 金聲擲地 金石不渝 金石交情 金石可開 金石良言 金石絲竹 金石為開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計 金石之堅 金石之交 金石之言 金石至交 金臺市駿 金湯之固 金淘沙揀 金題玉躞 金童玉女 金屋藏嬌 金屋嬌娘 金屋之選 金屋貯嬌 金無足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金吾不禁 金相玉式 金相玉映 金相玉振 金相玉質 金鑲玉裹 金印紫綬 金友玉昆 金玉錦繡 金玉良言 金玉良緣 金玉滿堂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金玉其質 金玉之言 金章玉句 金章紫綬 金昭玉粹 金針度人 金針見血 金枝玉葉 金鳷擘海 金紫銀青 金字招牌
5,帶重和金的成語
百舍重繭發(fā)音 bǎi shè chóng jiǎn釋義 形容走遠道的辛苦。出處 《戰(zhàn)國策·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苯x詞 百舍重趼
金榜題名 科舉殿試揭曉的榜上有名。謂殿試錄取 金碧輝煌 形容色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金碧輝映 同“金碧輝煌” 金碧熒煌 同“金碧輝煌” 金篦刮目 比喻翻然醒悟 金璧輝煌 同“金碧輝煌” 金鑣玉絡 見“金鑣玉轡” 金鑣玉轡 ①指施于馬匹的華美御具。②比喻爵祿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金釵換酒 語本唐元稹《三遣悲懷》詩之一:“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后用以形容貧窮潦倒,落拓失意 金釵細合 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金蟬脫翹 亦作“金蟬脫殼”。①比喻趁暫時未被對方察覺,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機逃脫。②比喻蛻變改易 金蟬脫殼 見“金蟬脫■” 金城千里 謂遼闊的國土堅城環(huán)繞,險固可靠 金城石室 比喻險固的城池 金城湯池 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 金翅擘海 見“金鳷擘?!?金丹換骨 喻詩人創(chuàng)作進入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 金貂換酒 《晉書·阮孚傳》:“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后以“金貂換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羈 金貂取酒 見“金貂換酒” 金貂貰酒 見“金貂換酒” 金斷觿決 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形容決斷迅速 金風玉露 秋風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金剛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剛怒目 見“金剛努目” 金剛眼睛 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金戈鐵甲 同“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 ①指戰(zhàn)爭,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③借指武職、軍人 金戈鐵騎 見“金戈鐵馬” 金谷酒數(shù) 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焙笠浴敖鸸染茢?shù)”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金光蓋地 比喻錢神的本領高強 金閨國士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金閨玉堂 指朝廷官宦 金輝玉潔 形容文辭斑斕簡潔 金枷玉鎖 枷為套在頸上的刑具,鎖為鐵環(huán)鉤連而成的刑具?!敖鸺嫌矜i”比喻既是珍寶,又是包袱 金漿玉醴 ①道教謂以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藥。參閱晉葛洪《抱樸子·金丹》。一說指唾液。②比喻美酒 金漿玉液 見“金漿玉醴” 金盡裘敝 形容貧困失意的樣子。語本《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納。黑貂之裘弊,黃金百鎰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金科玉律 謂不可變更的法令或規(guī)則。后多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 金科玉臬 同“金科玉律” 金科玉條 同“金科玉律” 金口木舌 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崩钴壸ⅲ骸敖饘毱淇?,木質其舌,傳言如此,則是仲尼常在矣?!蓖魳s寶義疏:“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揚圣人制作之義,亦如奮木鐸以警眾也?!薄敖鹂谀旧唷痹改捐I,古時施行政教時,奮木鐸以振告萬民。后借喻為宣揚圣人教導的話 金口玉牙 喻口齒尊貴,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金口玉言 見“金口玉音” 金口玉音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金口御言 同“金口玉音” 金門繡戶 指富貴人家 金迷紙醉 謂居室和陳設精美華麗,使人迷戀醉心。后用以比喻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金甌無缺 比喻國土完整 金瓶落井 猶言石沉大海。語本南朝齊寶月《估客樂》詩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金人三緘 指人之慎言。語出《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金聲玉服 見“金聲玉色” 金聲玉潤 喻文章氣韻優(yōu)美。語出漢班固《東都賦》:“玉潤而金聲。” 金聲玉色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金聲玉振 ①謂以鐘發(fā)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②比喻聲名昭著遠揚。③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金聲擲地 謂擲地作金石之聲。形容語言文字鏗鏘有力 金石不渝 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jié)操等 金石交情 見“金石之交” 金石可開 見“金石為開”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金石絲竹 指鐘、磬、琴瑟、簫管四類樂器。亦泛稱各種樂器 金石為開 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金石之交 ①比喻堅貞不渝的友情。②指盟約 金石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石至交 見“金石之交” 金臺市駿 猶言千金市骨。謂不惜以高價買養(yǎng)駿馬。比喻延攬賢才十分誠懇。語本《戰(zhàn)國策·燕策一》所載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故事 金淘沙揀 從沙里淘揀金子。比喻寫作時琢詞煉句 金童玉女 道教謂供神仙役使的童男童女 金屋藏嬌 見“金屋貯嬌” 金屋嬌娘 指高貴而美麗之女子 金屋之選 謂被貴人選為妻室 金屋貯嬌 《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shù)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L主指左右長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痹笣h武帝要用金屋接納阿嬌作婦,后常用以形容娶妻或納妾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映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振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質 形容人或物外表和內(nèi)質俱美 金鑲玉裹 喻榮華的生活 金印紫綬 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魏晉以后,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綬,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薄逗鬂h書·皇后紀論》:“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亦作“金章紫綬”?!稌x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焙笥靡源父吖亠@爵 金友玉昆 謂一門兄弟才德并美。后常用為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金玉錦繡 指珍貴華美之物 金玉良言 見“金石良言” 金玉滿堂 ①極言財富之多。②引申為稱譽才學美富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比喻外表華美而內(nèi)質破敗 金玉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章玉句 指華麗的詩文 金章紫綬 見“金印紫綬” 金昭玉粹 謂如金玉之明美 金針度人 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針詩格》三卷。見《宋史·藝文志八》。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三:“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币蛑^把某種技藝的秘法、訣竅傳授給別人 金針見血 猶言一針見血。比喻說話簡短,切中要害 金枝玉葉 ①形容美好的花樹枝葉。②比喻皇族子孫以及出身高貴的人 金鳷擘海 喻詩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徹 金字招牌
6,金字開頭成語
金石為開、金榜題名、金碧輝煌、金蟬脫殼、金城湯池、金剛怒目、金戈鐵馬、金科玉律、金鼓齊鳴、金迷紙醉、金相玉質、金玉良言、金枝玉葉、金玉其外
金榜題名 科舉殿試揭曉的榜上有名。謂殿試錄取 金碧輝煌 形容色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金碧輝映 同“金碧輝煌” 金碧熒煌 同“金碧輝煌” 金篦刮目 比喻翻然醒悟 金璧輝煌 同“金碧輝煌” 金鑣玉絡 見“金鑣玉轡” 金鑣玉轡 ①指施于馬匹的華美御具。②比喻爵祿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金釵換酒 語本唐元稹《三遣悲懷》詩之一:“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焙笥靡孕稳葚毟F潦倒,落拓失意 金釵細合 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金蟬脫翹 亦作“金蟬脫殼”。①比喻趁暫時未被對方察覺,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機逃脫。②比喻蛻變改易 金蟬脫殼 見“金蟬脫■” 金城千里 謂遼闊的國土堅城環(huán)繞,險固可靠 金城石室 比喻險固的城池 金城湯池 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 金翅擘海 見“金鳷擘?!?金丹換骨 喻詩人創(chuàng)作進入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 金貂換酒 《晉書·阮孚傳》:“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焙笠浴敖瘐鯎Q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羈 金貂取酒 見“金貂換酒” 金貂貰酒 見“金貂換酒” 金斷觿決 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形容決斷迅速 金風玉露 秋風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金剛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剛怒目 見“金剛努目” 金剛眼睛 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金戈鐵甲 同“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 ①指戰(zhàn)爭,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③借指武職、軍人 金戈鐵騎 見“金戈鐵馬” 金谷酒數(shù) 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后以“金谷酒數(shù)”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金光蓋地 比喻錢神的本領高強 金閨國士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金閨玉堂 指朝廷官宦 金輝玉潔 形容文辭斑斕簡潔 金枷玉鎖 枷為套在頸上的刑具,鎖為鐵環(huán)鉤連而成的刑具。“金枷玉鎖”比喻既是珍寶,又是包袱 金漿玉醴 ①道教謂以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藥。參閱晉葛洪《抱樸子·金丹》。一說指唾液。②比喻美酒 金漿玉液 見“金漿玉醴” 金盡裘敝 形容貧困失意的樣子。語本《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納。黑貂之裘弊,黃金百鎰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金科玉律 謂不可變更的法令或規(guī)則。后多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 金科玉臬 同“金科玉律” 金科玉條 同“金科玉律” 金口木舌 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崩钴壸ⅲ骸敖饘毱淇冢举|其舌,傳言如此,則是仲尼常在矣。”汪榮寶義疏:“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揚圣人制作之義,亦如奮木鐸以警眾也?!薄敖鹂谀旧唷痹改捐I,古時施行政教時,奮木鐸以振告萬民。后借喻為宣揚圣人教導的話 金口玉牙 喻口齒尊貴,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金口玉言 見“金口玉音” 金口玉音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金口御言 同“金口玉音” 金門繡戶 指富貴人家 金迷紙醉 謂居室和陳設精美華麗,使人迷戀醉心。后用以比喻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金甌無缺 比喻國土完整 金瓶落井 猶言石沉大海。語本南朝齊寶月《估客樂》詩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金人三緘 指人之慎言。語出《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金聲玉服 見“金聲玉色” 金聲玉潤 喻文章氣韻優(yōu)美。語出漢班固《東都賦》:“玉潤而金聲?!?金聲玉色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金聲玉振 ①謂以鐘發(fā)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②比喻聲名昭著遠揚。③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金聲擲地 謂擲地作金石之聲。形容語言文字鏗鏘有力 金石不渝 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jié)操等 金石交情 見“金石之交” 金石可開 見“金石為開”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金石絲竹 指鐘、磬、琴瑟、簫管四類樂器。亦泛稱各種樂器 金石為開 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金石之交 ①比喻堅貞不渝的友情。②指盟約 金石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石至交 見“金石之交” 金臺市駿 猶言千金市骨。謂不惜以高價買養(yǎng)駿馬。比喻延攬賢才十分誠懇。語本《戰(zhàn)國策·燕策一》所載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故事 金淘沙揀 從沙里淘揀金子。比喻寫作時琢詞煉句 金童玉女 道教謂供神仙役使的童男童女 金屋藏嬌 見“金屋貯嬌” 金屋嬌娘 指高貴而美麗之女子 金屋之選 謂被貴人選為妻室 金屋貯嬌 《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shù)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痹笣h武帝要用金屋接納阿嬌作婦,后常用以形容娶妻或納妾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映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振 同“金相玉質” 金相玉質 形容人或物外表和內(nèi)質俱美 金鑲玉裹 喻榮華的生活 金印紫綬 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魏晉以后,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綬,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薄逗鬂h書·皇后紀論》:“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币嘧鳌敖鹫伦暇R”?!稌x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焙笥靡源父吖亠@爵 金友玉昆 謂一門兄弟才德并美。后常用為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金玉錦繡 指珍貴華美之物 金玉良言 見“金石良言” 金玉滿堂 ①極言財富之多。②引申為稱譽才學美富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比喻外表華美而內(nèi)質破敗 金玉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章玉句 指華麗的詩文 金章紫綬 見“金印紫綬” 金昭玉粹 謂如金玉之明美 金針度人 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針詩格》三卷。見《宋史·藝文志八》。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三:“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币蛑^把某種技藝的秘法、訣竅傳授給別人 金針見血 猶言一針見血。比喻說話簡短,切中要害 金枝玉葉 ①形容美好的花樹枝葉。②比喻皇族子孫以及出身高貴的人 金鳷擘海 喻詩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徹 金字招牌
金蛇狂舞。
7,伯牙與鐘子期是什么關系
知音
他們是一對好基友
gay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伯牙痛失知音,悲痛萬分,就在子期墓前彈奏一曲“高山流水”,然后割斷琴弦,摔碎琴身,決心終生不復撫琴。玉笙拋殘,金徽零亂,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從此流傳。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歷代文獻關于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于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后世所傳誦。 據(jù)《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并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創(chuàng)作了《水仙操》。
1,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shù)赜忻麣獾那賻?。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跟他繼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闭f完,連成劃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nèi),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fā),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fā)。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鐘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么巍峨的高山?。 辈烙謴椓艘磺读魉纷悠诜Q贊到“多么浩蕩的江水?。 辈烙峙宸旨?,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游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jīng)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后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2,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所以,他們兩個是——知音——關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