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材泡酒為什么要用高度酒
炮制藥酒一般采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優(yōu)質(zhì)白酒較為適合,這樣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殺滅中草藥材中粘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為什么在熬有的中藥的時候要用酒拌一下呢
酒有活血通絡(luò),易于發(fā)散和助長藥效的特性,常用于祛風(fēng)通絡(luò)和補益方劑中使用,外用還可以祛風(fēng)活血,消腫止痛。
那時醫(yī)生根據(jù)草藥的藥性說的,有些藥是需要有些處理才能達到,它的最佳藥效的。
酒有活血通絡(luò),作為藥引子
不同的中藥熬制的時間要求不一樣,比如治療感冒的中藥有解表的作用,這一類藥不能煎太久,一般是用水泡20分鐘,煎開后再煎2分鐘就行了。如果是補藥需要的時間就要長一點,煎開后要再文火熬一個小時左右。其他的一般就是泡20分鐘,煎開后再文火熬10多分鐘就行了。
3,藥為什么是苦的可以加糖不
加糖不好 最好不要加
良藥苦口,藥肯定是苦的了
有些藥物雖然較苦,但苦味起著一定藥理作用。有些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體分泌出消化液,這對于充分發(fā)揮藥效是大有好處的。如果嫌藥味苦而加糖后飲服,這種作用就不復(fù)存在,藥效也受到了影響。但有些卻是加糖了有輔助的作用,到底該不該加糖呢? 因為中草藥煎成湯劑后,常有一股苦澀味道,使人難以下咽。因此,不少人就在湯劑中加糖服用。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xué)的。 因為中藥加糖以后,將會降低藥物的療效、改變藥性。因此,不少中成藥制作的沖劑并不都是甜味的。俗話說:“良藥苦口”,意思就是某些藥物雖然苦味很重,但也必須吃下而且不能加糖,以保持藥性和藥效?! ≈嗅t(yī)在診病用藥時運用“辯證論治”的方法,將疾病分寒、熱、虛、實癥,熱病用涼藥,寒病用熱藥。從中醫(yī)觀點來看,糖也是一味藥。白糖由于涼性,可以去“火”;紅糖由于暖性,可以祛寒。民間流傳的藥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紅糖煮生姜、蔥頭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所以涼性藥物可加白糖,熱性藥物可加紅糖,不會影響藥效,如果隨便加糖則可能影響藥效?! ∮行┧幬镫m然較苦,但苦味起著一定藥理作用。有些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體分泌出消化液,這對于充分發(fā)揮藥效是大有好處的。如果嫌藥味苦而加糖后飲服,這種作用就不復(fù)存在,藥效也受到了影響。如瓜蒂散是一種苦味催吐劑,以苦味刺激舌頭上的味覺神經(jīng),通過神經(jīng)反射引起嘔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藥物失去藥效。所以,這類藥不宜加糖服用?! ≈兴幹械幕瘜W(xué)成分很復(fù)雜,其中蛋白質(zhì)、鞣質(zhì)等成分可與紅糖中的鐵、鈣等雜質(zhì)相互作用,使藥效有所改變。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鐵、鈣離子和其它物質(zhì),如果與湯藥同服,可能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使藥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性質(zhì)改變,出現(xiàn)沉淀、混濁等,這樣就可能會降低療效,有時對人體健康還有害處。由于中藥是由多昧組成,組成的藥液中化學(xué)成分復(fù)雜,因而最好避免加糖后服用。 因此不妨在醫(yī)生開方時,詢問一下能否加糖,加什么糖,據(jù)此加糖就可以了。
4,中藥的正確熬制方法
先用自來水泡半小時。泡的水不要丟了(中藥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藥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騰。沸騰后該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鐘。然后將藥汁瀝出。在用同樣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藥的過程可以省略)。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藥汁混合在分成兩份。就可以了。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⒓逅帟r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溶化藥”: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 《⑼杷幰话忝刻旆?,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于吸收增強療效?! ∥醇逅幮柰咨票9?,防止受潮、變質(zhì)?! ≡趺窗局兴?,如何服中藥?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nèi),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nèi),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闭f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zhí)行各種服藥方法?! 、贉珓┑姆ù笾路譃?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shù)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nèi),使體內(nèi)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diào)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nèi),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nèi),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調(diào)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diào)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y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yīng)該注意以下內(nèi)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yīng)該由醫(yī)生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后應(yīng)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yīng)。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yīng),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jié)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yīng)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nèi)容和區(qū)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yīng),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傊澄锏恼_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fù),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處理的藥物 1,先煎。目的為了增加藥物的溶解度,降低藥物毒性,充分發(fā)揮療效。先煎的藥物有:(1)有毒藥物:烏頭,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陸等。(2)礦物類,動物骨類: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應(yīng)先煎15~30分鐘?! ?,后下。目的為了減少揮發(fā)油的損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壞。后下藥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黃,鉤藤,番瀉葉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鐘入藥即可?! ?,烊化(溶化)。應(yīng)于其他藥物煎得慮出液后,再入藥液中溶化。有阿膠,龜膠,鹿膠,蜂蜜,硭硝等?! ?,另煎。貴重藥材應(yīng)另煎。如:羚羊角,人參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應(yīng)包煎。 二、火候 一般應(yīng)“先武后文” 三、煎藥時間 解表藥:頭煎時間:10~20分鐘。二煎時間:10~15分鐘 滋補藥:頭煎時間:30~35分鐘。二煎時間:20~25分鐘 一般藥:頭煎時間:20~25分鐘。二煎時間:15~20分鐘 四、服藥 1、服藥溫度 一般藥物宜溫服,嘔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湯劑宜冷服,解表藥宜熱服?! ?、服藥時間 滋補藥宜飯后服,安神藥宜臨睡前服,解表藥宜趁熱服并覆蓋衣被,令其出汗 3、服藥劑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兒童一次75ml,每日2次。 還有湯劑煎煮器具應(yīng)用瓷器,陶瓷等,不銹鋼也行。千萬別用銅或鐵具。
5,煎藥
中藥的炮制 中藥來源于植物、礦物和動物,其中不少品種必須經(jīng)過炮制才能應(yīng)用于臨床,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和有毒的品種,若不經(jīng)過炮制或炮制不當,就可能產(chǎn)生副作用或中毒現(xiàn)象。有些中藥雖無毒,而往往是一藥多效,如檳榔生用能驅(qū)蟲,炒焦則消導(dǎo)作用增強,炒炭則有止痢作用。因此,必須根據(jù)臨床需要進行炮制,才能達到預(yù)期的目的。中藥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簡單歸納如下: ?。?)改變藥物的性能,緩和或提高藥物的作用。如生地黃性味甘寒,能清熱涼血生津,用于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癥及熱病口渴等癥。炮制成熟地則性味變成甘溫,能滋陰補血,適用于血虛或腎陰不足等癥。又如何首烏經(jīng)炮制后,可除去其中致瀉成分,而增強本品的滋補強壯作用?! 。?)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例如川烏、草烏、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和巴豆等,具有十分強烈的毒性,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如烏頭屬藥材,其毒性成分為二帖生物堿,都是雙酯型的,極小量即能產(chǎn)生麻舌感。炮制后逐步脫去脂肪酸根、芳草酸根形成烏頭次堿和烏頭原堿等,前者毒性極小,后者基本無毒,都易溶于水,且具有生物堿的化學(xué)特性與止痛的藥理活性?! 。?)便于制劑、煎服和貯藏。有些礦物藥如赭石、自然銅等,動物藥如瓦楞子、穿山甲等和某些種子類藥材,堅實難碎,不便于調(diào)劑和制劑,有效成分也難以煎出,必須經(jīng)過煅、淬、炒等方法,使之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煎煮出來,從而提高療效。如爐甘石煅后氧化鋅成分含量增高,而增強了消炎、收斂的作用。有些藥材炮制后使之干燥、消毒,防止蟲蛀及霉變而利于貯藏。 ?。?)清除雜物及非藥用部分。植物藥中,有的是利用其根、莖、種子、果實、果穗、花、葉,其中往往含有泥沙或枝梗等雜物;有的利用其莖皮、根皮的而往往含有木質(zhì)心部分,這些都必須經(jīng)炮制后除去。還有的藥材來源于同一植物,藥用部分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黃根能止汗,莖能發(fā)汗,必須把兩者分開方能入藥?! ≈兴庂|(zhì)量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治療效果,關(guān)系到病人生命安全。而炮制的目的則是為了用藥安全和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一起煎了當然 還要小火咕嘟 藥性才能充分被釋放
有人認為中藥的煎煮時間越長越好,有人把買來的中藥一股腦兒全倒入鍋中,根本不考慮處方上寫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藥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實這些做法全都不對。煎中藥時最好用砂鍋或砂罐煎。加水量應(yīng)該是在輕輕按住中藥時,讓水面高出藥物2厘米左右。煎藥前應(yīng)當先用冷水浸泡中藥,使中藥變軟、細胞壁膨脹后再煎煮。煎藥的火候一般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煎藥時要根據(jù)中藥的性質(zhì)與治療需要,選擇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緩煎。需要煎煮較短時間的中藥,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較長時間的中藥,則宜用文火緩煎。也別太專業(yè)了,嚎。。。稍微正規(guī)點就OK啦~~~
應(yīng)該跟水一起煎!!水 現(xiàn)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zhì)潔凈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余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nèi)放置數(shù)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中醫(yī)學(xué)中,指入湯劑的一些藥物需在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如有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因其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 15 分鐘后,再將其他藥物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蠣等。對某些有毒藥物,為降低毒性,亦應(yīng)先煎或久煎。如附子、烏頭等。 中藥學(xué)術(shù)語。系煎藥法之一。指某些藥物煎煮時不與其它藥物同下,而提前煎煮。如礦物類、介殼類藥物,石膏、代赭石、牡蠣、鱉甲等,質(zhì)重而有效成分難以煎出,應(yīng)打碎先煎,約煮十分鐘后再下其它藥物。再如,麻黃須先煎三兩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藥合煎,可避免服后煩心。 如何煎藥 許多人都煎過中藥,但是真正掌握煎藥要領(lǐng)的人卻不多。有人認為中藥的煎煮時間越長越好,有人把買來的中藥一股腦兒全倒入鍋中,根本不考慮處方上寫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藥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實這些做法全都不對,那么,如何正確地煎煮中藥呢? 一、選擇合適的器具。 煎中藥時最好用砂鍋或砂罐煎。砂鍋、砂罐的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與中藥里的化學(xué)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而且它們受熱均勻,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如果沒有砂鍋,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代替。煎藥最忌使用鋁、鐵、銅等金屬器皿。因為這些金屬易與中藥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可降低藥效,甚至產(chǎn)生毒副作用。 二、控制水量。 煎中藥時加水過量會使藥液過多,藥汁濃度過低而影響藥效;但若加水太少,則不僅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還很容易煎焦。 正確的加水量應(yīng)該是在輕輕按住中藥時,讓水面高出藥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還要根據(jù)藥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煎藥時間的長短適當增減。 三、先用水泡。 煎藥前應(yīng)當先用冷水浸泡中藥,使中藥變軟、細胞壁膨脹后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藥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葉、莖為主要成分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植物的根、種子、果實等為主的藥物應(yīng)當浸泡30~60分鐘。8 治療外感的祛邪藥物,浸泡時間稍短;治療內(nèi)傷的滋補類中藥,浸泡時間可稍長。 四、掌握好火候。 煎藥的火候一般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煎藥時要根據(jù)中藥的性質(zhì)與治療需要,選擇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緩煎。需要煎煮較短時間的中藥,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較長時間的中藥,則宜用文火緩煎。 用武火煎藥時,水分蒸發(fā)快,藥液容易外溢。所以煎中藥多數(shù)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緩煎。 五、控制好煎藥時間。 煎藥時間的長短應(yīng)根據(jù)病情和藥性來定。煎藥時間可分為3種: 1.輕辛發(fā)散類中藥多為治療外感疾病的發(fā)汗解表藥,這類藥多由花、葉、全草等組成。其藥性輕揚發(fā)散,味芳香,含有較多揮發(fā)油。這類中藥的煎煮時間宜短。f 煎第一次時,要求在藥煎沸后再煎煮10分鐘左右;煎第二次時,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鐘左右。B 2.滋補調(diào)理類中藥多為調(diào)補人體氣血和陰陽平衡的藥物,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類藥物第一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鐘;第二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鐘。C 3.其它藥物第一次煎時,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鐘;第二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鐘左右。 煎煮中藥時,還應(yīng)按醫(yī)師的處方要求處理,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藥確實有挺多講究。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煎藥方法,才能使中藥發(fā)揮出更好的療效。
我來回答你吧.藥和水一起煮,直到水開后,把火關(guān)到最小,慢慢熬.
用水先把藥泡上半小時再煎。煎2次,第一次開鍋后20分鐘,第二次15分鐘。
6,煎中藥的正確方式
原發(fā)布者:fanweizr中藥的正確煎法湯劑是中藥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種服法。古人對煎藥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論述。如《醫(yī)學(xué)源流論》中就說道:“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庇弥兴幹尾o論是用單味藥,還是用多味藥配成的方劑,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藥液做成湯劑后,才能服用,因此湯劑的煎法是很有講究的,它對藥物的療效有很大的決定作用。煎湯藥的程序雖然簡單,但其中包含的學(xué)問可大了,那么,怎么樣煎才能有效的發(fā)揮藥物的作用呢?我們先從煎藥的容器說起吧。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藥要用砂鍋,而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做的鍋,這是為什么呢?用陶瓷砂鍋煎藥是因為它的性質(zhì)穩(wěn)定,不容易與藥物起化學(xué)反應(yīng),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制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如果沒有砂鍋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銹鋼、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容器,因為金屬容器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化學(xué)發(fā)應(yīng),影響藥效甚至產(chǎn)生毒副作用?;颊叻煤笥锌赡艹霈F(xiàn)惡心、嘔吐等現(xiàn)象,加重病情。水是煎中藥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凈的水就行,井水、自來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藥劑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樣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誤時間,還會使湯液的濃度降低,同樣會影響療效,那么一劑湯藥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煎煮中藥的水量是根據(jù)藥物的性能、具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shù):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藥的煎煮: 先煎藥:一些質(zhì)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 10分鐘投入鍋內(nèi)。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nèi)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于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zhì)。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ZT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nèi),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nèi),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zhí)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shù)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nèi),使體內(nèi)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diào)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nèi),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nèi),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調(diào)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diào)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y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yīng)該注意以下內(nèi)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yīng)該由醫(yī)生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后應(yīng)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yīng)。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yīng),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jié)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yīng)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nèi)容和區(qū)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yīng),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fù),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 藥鍋要蓋上蓋子嗎? 許多人認為,在煎煮中藥時應(yīng)將藥鍋的蓋子蓋上。其實,不同藥材煎煮時敞著、蓋著鍋蓋,煮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有些中藥含有一定揮發(fā)成分,如薄荷、蘇葉、藿香等通竅治感冒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容易發(fā)散到空氣中,所以必須蓋著蓋子熬,否則藥效會不知不覺跑掉不少。西洋參等貴重藥材也同樣具有揮發(fā)成分,需要在密閉容器里煎煮。而夏枯草、金錢草、絲瓜絡(luò)等中藥,由于重量比較輕,占的體積又很大,加上有的家庭煎煮器材容積比較小,這時候如果蓋住蓋子煮,藥液很容易往外溢,所以最好開蓋煎煮,并需要不時攪拌。 煎中藥半小時夠嗎? 大部分中藥一般煎30分鐘即可,但解表藥只要煎開鍋后10分鐘就行,補益藥可以文火慢煎40分鐘,礦物類、介殼類、有毒中藥可以多煎一些時間,如附子中的烏頭堿毒性極大,一般水煎三四個小時可以被破壞,所以在煎煮烏頭、附子這類藥物時,必須先煎、久煎。 煎藥前浸泡用涼水還是熱水? 中藥多為植物或動物的干燥組織,其有效成分及治療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縮的細胞內(nèi)。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能使藥材變軟,膨脹,煎煮時隨著水溫增高,組織內(nèi)高濃度的溶液就會向組織外擴散,藥材進一步膨脹,保證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而直接用沸水煎煮會促使動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zhì)、淀粉等成分產(chǎn)生凝固、韌化,水分不易滲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釋出,藥效降低。同時,涼水浸泡過的藥材可縮短煎煮時間,如平常需煎兩個小時的補藥,只需達到沸點后再煎半個小時即可。 煎中藥為何不能用鐵鍋? 因為很多植物藥材是含酸性或堿性的,而這些植物性藥物按成分分又含有鞣質(zhì)、有機酸等,會和鐵鍋里的鐵離子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可能產(chǎn)生副作用,所以煎中藥不能用鐵鍋。而用砂鍋煎煮中藥時,因為砂鍋的鍋底導(dǎo)熱十分均勻,煮起來火力比較和緩,而且整個鍋保溫性比較強,水分蒸發(fā)量比較小,有利于不耐熱成分的保存,藥劑成分保留比較全面,以保證不耐高溫的藥材質(zhì)不會流失。而用瓦罐煎藥,其實也是有缺憾的,因為瓦罐是用泥土做的,容易吸收各種藥物成分進入瓦罐材質(zhì)里面,再煮其他藥材就不時有串味的情況發(fā)生,從而影響藥效。 用自來水煎藥行嗎? 自來水中一般會含有余氯,尤其是水質(zhì)較差的地區(qū),余氯含量更高。氯是強氧化劑,可與多種有機物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只有當自來水煮沸成為開水,余氯才能揮發(fā)掉,也才能避免余氯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破壞。而在煮開水的過程中,自來水中鈣、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淀,從而減少了它們與藥材中有效成分結(jié)合沉淀的機會,提高了藥汁的治療效果。因此,煎煮中藥應(yīng)該用沸騰過后冷卻下來的涼開水。
7,熬中藥有的藥為什么要分先后次序
1:先煎:有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因其質(zhì)地堅硬,應(yīng)宜先煎藥,以便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對某些毒品藥物,如生南星、生草烏等,亦應(yīng)先煎或久煎,以降低其毒性。
2:后下:有些芳香類藥物,如薄荷、砂仁等,因大多含有揮發(fā)性成分,應(yīng)宜后下。對含蒽甙成分的藥物,如大黃、番瀉葉等,亦應(yīng)后下或短煎,以免影響其瀉下作用。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只是煎藥要講究方法,以利藥到病除。煎藥器具一般選用有蓋的陶瓷砂鍋或搪瓷鍋,因其受熱均勻,性質(zhì)穩(wěn)定。煎藥用水也很重要,應(yīng)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飲用水,如純凈水,井水、自來水,以不含消毒劑的優(yōu)質(zhì)天然水為佳。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飲片2—3厘米為宜。加水量則應(yīng)根據(jù)飲片重量、體積、吸水能力及煎煮時間而定。藥味多、體積大、吸水強、煎煮時間長的中藥加水宜多些,否則宜少些;頭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宜酌減;煎煮滋補藥加水宜多些而解表藥宜少些;用于少兒的湯劑可適當減少加水量。中藥適當浸泡濕潤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中藥在煎煮前宜在室溫下加水攪拌后浸泡30—60分鐘,使水分子充分浸入藥材組織。 煎煮火候、時間等也直接影響湯藥質(zhì)量?;鸷?,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狀態(tài),直至達到煎藥要求。每付藥一般煎二次,煎煮時間依藥方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滋補類藥,一般頭煎煮沸后再煮30分鐘左右。解表藥氣味辛香,富含揮發(fā)油,煎煮太久易使藥材有效成分揮發(fā)逸去,降低藥效,宜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鐘。一般藥煮沸后再煎煮約15分鐘即可。二煎藥宜比頭煎時間短些。煎液量,以每次煎煮后趁熱濾取煎液100—200ml為宜。藥味多的煎藥量宜多些,藥量少則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后,應(yīng)擠榨藥渣,避免煎液的損失。兩次煎液合并混勻后分兩次服。 還有一些特殊煎法,如薄荷等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性成分,不宜煎煮時間過長,需后下,一般在其他群藥文火煎煮一段時間后再加入同煎5—10分鐘即可。含粘液質(zhì)較多的車前子、葶藶子等中藥,易粘糊鍋底;旋覆花等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海金砂、蒲黃等花粉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應(yīng)避免漂浮,所以這幾類中藥都宜包煎。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nèi),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nèi),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zhí)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shù)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nèi),使體內(nèi)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diào)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nèi),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nèi),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調(diào)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diào)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y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yīng)該注意以下內(nèi)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yīng)該由醫(yī)生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后應(yīng)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yīng)。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yīng),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jié)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yīng)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nèi)容和區(qū)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yīng),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傊?,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fù),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中藥的煎煮指示上,常會出現(xiàn)“先煎”、“后下”的字眼,這是什么意思?“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的毒性;而“后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fā)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所以應(yīng)嚴格遵照中藥師的煎藥指示。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藥物,因質(zhì)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鐘,再加入其它藥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藥,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10-30分鐘才能發(fā)揮效用。 后下的藥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fā)油多的藥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如鉤藤、杏仁、大黃等,通常應(yīng)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鍋。
某些中藥因質(zhì)地的原因,煎法比較特殊,若不正確操作會影響藥效的發(fā)揮,需加以注意.中藥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燉`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 先煎:介殼類和礦物類藥物,如磁石`生石膏`石決明`珍珠母`寒水石`龍骨`牡蠣`生紫石英`生瓦楞`龜板`鱉甲等,應(yīng)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放其他藥物.另一類是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如生附子`生半夏`生烏頭`馬錢子等,這些藥物煎得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少其毒性.后下:氣味芳香的藥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后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揮發(fā).如薄荷、紫蘇葉、藿香、佩蘭、芥穗、香薷、菊花、木香、細辛等。午夜-吧 www.5ye8.com這些藥物若與其他藥同煎,煎煮時間過長,容易破壞藥中有效成分而降低療效。 包煎:粉末`黏性及伴有絨毛的藥物宜包煎,即先用紗布包好,再放入砂鍋中煎制.細小種子類藥物,如車前子、葶藶子、青葙子等,煎藥時特別粘膩,如不包煎,容易粘鍋,藥汁也不容易濾除。如蒲黃、海金沙、馬勃、青黛、灶心土等,煎服時容易溢出或沉淀,所以需要包起來煎煮。有絨毛的藥物,如旋覆花、枇杷葉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濾除,服后會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嘔吐等副作用。 另燉或另煎: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鹿茸等,應(yīng)單獨燉或煎2―3小時,還可以放入陶碗中加水入籠屜蒸,以防止有效成分被吸附`丟失.可單獨服用,也可同其他藥混服. 烊化:膠質(zhì)`黏性大,又容易溶解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一起煎制容易焦化,應(yīng)該在溫水中慢慢攪拌,待溶化后,與煎好的藥液混合服用.例如阿膠`龜板膠`鹿茸膠`虎骨膠`飴糖等. 泡服:有些用量少`有效成分容易溶出的藥物,可用少量開水或煮好的藥液浸泡,半小時后,去渣服用.如藏紅花`胖大海`番瀉葉等. 沖服:某些研成細粉或制成散劑的藥物,需沖服.如:珍珠`牛黃`朱砂`琥珀`硼砂`玄明粉`三七`猴棗,以及一些液體藥物,如竹瀝水`生姜汁`藕汁,還有一些成藥,如紫雪散`蛇膽陳皮末`止咳糖漿等. 煎湯代水:某些藥物,應(yīng)在煎好后去掉藥渣,再用液體煎其余藥物,發(fā)揮輔助作用.例如玉米須,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還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藥效,可以使藥性變得溫和,具有溫中止血的作用. 在煎藥前將所有藥材浸泡半小時,再連同泡過藥材的水一并煎煮,可以促進藥材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析出,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里面有毒所以不能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