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酒祖是杜康嗎
- 2,白酒圖的作者是誰在中國獲得了什么美譽
- 3,清圣濁賢是什么物品的別稱啊
- 4,白酒又名什么
- 5,圖里河暢銷的52度低端白酒是什么牌的
- 6,20825是什么標準的酒
- 7,誰能介紹一下龍虎斗這道菜
- 8,白酒是什么糧食釀造的
- 9,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草藥嗎
- 10,介紹下一斑蝥
1,酒祖是杜康嗎
沒有錯。杜康不但是酒的始祖。而且他釀的酒讓人忘憂忘愁。
是,!
酒是杜康造傳流,
能和萬事解千愁!
李白貪杯江心喪,
劉伶大醉臥荒丘!
沒有杜康,何以解憂?答案是肯定的
杜康首釀酒,故就又名杜康
是的。
傳說是,不過有爭議~~
2,白酒圖的作者是誰在中國獲得了什么美譽
中國白酒板塊全景圖
3,清圣濁賢是什么物品的別稱啊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圣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圣演變成一個典故。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于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 "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后,酒氣可以通到臍部; 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據(jù)《三國志》記載,漢代末年,中原一帶發(fā)生大災荒,田地收獲無幾,百姓生計受到嚴重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官府下令,嚴禁釀造糧食酒。但有些釀酒業(yè)戶唯利是圖,不顧百姓口糧的嚴重緊缺,仍偷著釀酒賣。當時的飲酒者也都忌諱說“酒”字,他們把清酒稱為“圣人”,把濁酒稱作“賢人”,于是“圣人”、“賢人”的說法就在酒徒中間廣為流傳。后世遂以為清酒濁酒的別稱。如宋代陸游《溯溪》詩:“閑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 很明顯“清圣濁賢”是酒的別稱。
4,白酒又名什么
酒的別稱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蘗、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圣、濁賢
5,圖里河暢銷的52度低端白酒是什么牌的
圖林情 原漿 我就是圖里河人 家鄉(xiāng)的酒都是糧食酒 很好喝 高度六十 中度五十 低度三十多 如果有需要可以和我聯(lián)系
52度的白酒有很多種類,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白酒(Chinese spirits)的標準定義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fā)酵劑,經(jīng)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jīng)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jīng)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而應該稱之為含有酒精的飲料。白酒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中國白酒Spirit)之一,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后經(jīng)蒸餾而得。白酒又名燒酒、白干,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酒。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庇纱丝梢缘贸觯覈拙频纳a(chǎn)已有很長的歷史。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優(yōu)質白酒必須有適當?shù)馁A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為低度酒。
圖林情 原漿 我就是圖里河人 家鄉(xiāng)的酒都是糧食酒 很好喝 高度六十 中度五十 低度三十多 如果有需要可以和我聯(lián)系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6,20825是什么標準的酒
20825是GB/T20825標準的酒。GB/T20825規(guī)定老白干香型白酒是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香氣清雅醇香,具有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為主體的自然協(xié)調(diào)復合香氣,酒體醇厚甘冽、回味悠長。它和清香型白酒最大的區(qū)別是口感。白酒白酒,英文名(Baijiu),是中國酒類(除了果酒、米酒外)的統(tǒng)稱,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中國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jīng)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三角地帶有著全球規(guī)模最大、質量最優(yōu)的蒸餾酒產(chǎn)區(qū),分別為中國三大名酒的茅、五、瀘,其白酒產(chǎn)業(yè)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半壁河山。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白酒
7,誰能介紹一下龍虎斗這道菜
“龍虎斗”又名“龍虎鳳燴”,是聞名中外的廣東傳統(tǒng)名菜。
傳說這道菜的創(chuàng)始人是清朝同治年間的江孔殷。他在北京做官,曾品嘗過各種名菜佳肴,對烹飪頗有研究。當江孔殷七十誕辰將要來臨之際,親朋好友紛紛請他在大壽這天拿出一道誰都沒吃過的新菜,他因此反復琢磨。一天他正閉目養(yǎng)神,忽然聽到老貓在不停地叫喚,他睜開眼看見老貓正朝籠里的一條蛇張牙舞爪,籠中的蛇也昂首吐舌,似要向貓撲去。江孔殷靈機一動,便想出了用蛇和貓制成的菜肴,蛇為龍,貓為虎,因二者相遇必斗,故名曰“龍虎斗”。待過生日時,他就把“龍虎斗”這道新菜奉獻給諸親友。親友們品嘗后,都覺得不錯,但感到貓肉鮮味還不足,建議再加雞共煮,其味更佳。江孔殷根據(jù)大家建議在此菜中又加了雞,這樣就一舉成名。后來此菜雖然改稱為“龍虎鳳燴”,但人們?nèi)粤晳T稱它為“龍虎斗”。
“龍虎斗”配料多樣,肉嫩香滑,味鮮特異,營養(yǎng)豐富,秋冬食之最宜。
原料
三蛇肉(眼鏡蛇、金環(huán)蛇、過樹榕蛇)200克,貓或豹貍肉150克,雞絲100克,水發(fā)魚肚50克,冬菇絲175克,木耳絲75克,姜絲50克,生油250克(實耗25克),蛋清1個,麻油、陳皮、精鹽、紹酒、白酒各少許,生粉15克,雞湯750克,原蛇湯250克,檸檬汁絲15克,白菊花30克。
制法
(一)將活蛇宰殺,去頭尾、皮和內(nèi)臟,洗凈“蛇殼”(帶骨蛇肉)入砂鍋內(nèi)煮熟,取起拆出蛇肉。貓或豹貍肉入沸水鍋中氽1分鐘后撈起洗凈,取出瀝干水,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姜汁、白酒、蔥煮熟,取出拆肉。
(二)將拆出的蛇肉、貓或豹貍肉撕成細絲,用姜、蔥、精鹽、紹酒煨好。雞絲先用蛋清、干淀粉少許拌勻上漿,然后炒鍋燒熱,下生油250克,至四五成熱時,放入雞絲過油至斷生取出,瀝干油。將姜絲放入沸水鍋中煮約5分鐘撈起,放清水中漂清,去凈姜絲辣味。
(三)將蛇肉、貓或豹貍肉、雞絲等原料放入炒鍋,加雞湯、蛇湯、紹酒、精鹽燒滾后小火稍燴,然后旺火燒開,用濕淀粉少許勾薄芡,加生油、麻油少許,出鍋倒入大湯盆內(nèi),白菊花、檸檬葉絲撒在面上。
8,白酒是什么糧食釀造的
白酒又名燒酒、白干兒、火酒、烈性酒、高度酒。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酒類,為麥黍、高粱、玉米、紅薯、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fā)酵、曲釀、蒸餾而成的一種飲料。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因主要采用燒(蒸)工序,亦稱燒酒。因含酒精量較高,所有有些地方直呼其為烈性酒或高度酒。我國的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白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根據(jù)所用糖化、發(fā)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tài)發(fā)酵酒與液態(tài)發(fā)酵酒二種。白酒的起源晚于黃酒。但起源何時說法不一。據(jù)金代出土文物,一套銅制燒(蒸)酒名考證,其歷史較遲也在800年以上。白酒不同于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傳統(tǒng)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欲、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心腦血管有利。1. 白酒主要以糧食、薯類和各種輔助原料為主輔料,以大曲、小曲、麩曲等酒曲為糖化劑,以優(yōu)質凈水為釀造水,采用獨特的生產(chǎn)工藝和釀造技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白酒品種。2. 大曲酒:是用大曲作糖化發(fā)酵劑,先釀成酒醅,而后蒸餾得酒。大曲多以小麥、大麥、豌豆等為原料,彩用自然繁殖微生物的方法制成,形如磚塊。微生物主要是:曲霉菌、根霉菌、酵母菌等,并有一些雜菌。由于大曲里有復雜的微生物群,故大曲酒具有黏郁的曲香和醇厚的味感。3. 小曲酒:是用小曲作糖化發(fā)發(fā)酵劑釀成酒醅,而后蒸餾得酒,小曲用小米、小麥、米糠等為原料,其菌種是由“曲母”接種而來的,含有根霉菌、毛霉菌、酵母菌等,小曲中加入各種藥材,故又名“藥曲”或“酒藥”。用小曲釀成的酒具有清雅的芳香和醇甜的味感。4. 麩曲酒:是以麩曲作糖化發(fā)酵劑,并加酵母菌釀制而成。麩曲主要是用小麥麩皮為原料制成的酒曲,菌種主要是純培養(yǎng)的曲霉菌,用麩曲可以釀造出各種風味優(yōu)美的曲酒。5. 醬香型:白酒香型之一,以貴州茅臺酒為代表,故也稱茅香型。其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飲后空杯留香。據(jù)有關部門研究,茅臺酒成分已達66種之多,其主要香多數(shù)專家認為是環(huán)狀化合物。6. 清香型:白酒香型之一。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來代表,故也稱汾香型。其特點是清香純正,諸味協(xié)調(diào),醇甜柔和,余味爽凈。它的主體香成分主要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
9,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草藥嗎
你所出示的圖片,很清晰的看出,屬于中藥薤白。(可見下圖對比)
別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獨蒜、薤白頭
味辛、苦,性溫。歸肺、心、胃、大腸經(jīng)
功能理氣寬胸、通陽散結。主治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帶、瘡癤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亦可煮粥食。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注意:氣虛者慎用
附方:
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栝樓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栝樓薤白白酒湯)
②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栝樓薤白半夏湯)
③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樓實一枚(搗)。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shù)沸。分溫三服。(枳實薤白桂枝湯。①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④治赤?。恨?、黃柏。煮服之。(《本草拾遺》)
⑤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切,煮作粥食之。(《食醫(yī)心鏡》)
⑥治奔豚氣痛:薤白搗汁飲之。(《肘后之》)
⑦治霍亂干嘔不息:薤一虎口。以水三升煮,取半,頓服,不過三作。(《獨行方》)
⑧治炙瘡腫痛:薤白(切)一升,豬脂一升(細切)。以苦酒浸經(jīng)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敷上。(《梅師集驗方》)
⑨治手足瘡:生薤一把。以熱醋投入,封瘡上。(《千金方》)⑩治咽喉腫痛:薤根,醋搗,敷腫處,冷即易之。(《圣惠方》)
(11)治鼻淵:薤白三錢,木瓜花三錢,豬鼻管四兩。水煎服。(《陸川本草》)
(12)治食諸魚骨鯁:小嚼薤白令柔,以繩系中,持繩端,吞薤到鯁處,引之。(《補缺肘后方》)
(13)治妊娠胎動,腹內(nèi)冷痛:薤白一升。當歸四兩。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古今錄驗方》)
薤白圖片
10,介紹下一斑蝥
斑蝥[來源]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633237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干。[產(chǎn)地分布]主產(chǎn)于河南、廣西、安徽、江蘇、湖南、貴州等省區(qū)。[藥材特征]南方大斑蝥: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一對,觸角多已脫落。背部具革質鞘翅1對,黑色,有3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nèi)翅2片。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3對。有特殊的臭氣。黃色小斑蝥:體型較小,長1~1.5cm。[主要化學成分]南方大斑蝥主含斑蝥素(Caantharidin)1~1.2%。此外,尚含脂肪油12%、樹脂、蟻酸、色素等。黃黑小斑蝥含斑蝥素 0.97~1.3%。[功能主治]破血消癓,攻毒蝕瘡,發(fā)泡冷灸。用于癥瘕癌腫,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居⑽拿?MYLABRIS【別名】花斑蝥、花殼蟲【來源】本品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干。【制法】 生斑蝥:除去雜質。米斑蝥:取凈斑蝥與米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除去頭、翅、足。每10kg%B
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633237,曬干。 [產(chǎn)地分布] 主產(chǎn)于河南、廣西、安徽、江蘇、湖南、貴州等省區(qū)。 [藥材特征] 南方大斑蝥: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一對,觸角多已脫落。背部具革質鞘翅1對,黑色,有3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nèi)翅2片。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3對。有特殊的臭氣。 黃色小斑蝥:體型較小,長1~1.5cm。 [主要化學成分] 南方大斑蝥主含斑蝥素(Caantharidin)1~1.2%。此外,尚含脂肪油12%、樹脂、蟻酸、色素等。黃黑小斑蝥含斑蝥素 0.97~1.3%。 [功能主治] 破血消癓,攻毒蝕瘡,發(fā)泡冷灸。用于癥瘕癌腫,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英文名】 MYLABRIS 【別名】花斑蝥、花殼蟲 【來源】本品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干。 【制法】 生斑蝥:除去雜質。 米斑蝥:取凈斑蝥與米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除去頭、翅、足。每10kg%B 回答者: some_thing - 首席執(zhí)行官 十四級 12-23 20:58芫青科動物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南方大斑蝥 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 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1 對,觸角多己脫落。 背部具革質鞘翅1 對,黑色,有3 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nèi)翅2 片。 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 3 對。 有特殊的臭氣。 黃黑小斑蝥 體型較小,長1~1.5cm。 回答者:張人厲害 - 初學弟子 一級 12-23 20:59斑蝥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鞘翅目豆象科昆蟲斑蝥或苦苣斑蝥的蟲體。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外用攻毒蝕瘡,內(nèi)服破癥散結。 【臨床應用】1.用于瘡疽瘰歷等癥。 斑蝥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膚發(fā)赤,繼則起水泡,如敷貼過久,對肌膚有腐蝕作用。據(jù)文獻記載,前入有用本品炒酥研末,調(diào)蜜外敷,以治瘡疽瘰歷?,F(xiàn)臨床應用不多。 2.用于癥瘕積聚等癥。 據(jù)文獻記載,本品有破癥散結之功,可用于癥瘕積聚等癥。近代有用斑蝥微量,配合其它藥物,用以治療癌腫。 此外,本品研末放膏藥中貼大椎穴(在發(fā)作前1~3時貼),起水泡即去掉,可截瘧。 【處方用名】斑蝥(糯米同炒,去頭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厘,研末,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斑蝥酒《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斑蝥、樟腦、白酒,外用治神經(jīng)性皮炎。 【文獻摘錄】《本經(jīng)》:「主寒熱鬼疰,蠱毒,鼠
芫青科動物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南方大斑蝥 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 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1 對,觸角多己脫落。 背部具革質鞘翅1 對,黑色,有3 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nèi)翅2 片。 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 3 對。 有特殊的臭氣。 黃黑小斑蝥 體型較小,長1~1.5cm。
本品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體。 【性味、歸經(jīng)】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jīng)。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結。 【產(chǎn)地分布】主產(chǎn)于河南、廣西、安徽、江蘇、湖南、貴州等省區(qū)。 【藥材特征】南方大斑蝥: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一對,觸角多已脫落。背部具革質鞘翅1對,黑色,有3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nèi)翅2片。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3對。有特殊的臭氣。 黃色小斑蝥:體型較小,長1~1.5cm。 【化學成分】南方大斑蝥主含斑蝥素(caantharidin)1~1.2%。此外,尚含脂肪油12%、樹脂、蟻酸、色素等。黃黑小斑蝥含斑蝥素 0.97~1.3%。 【應用與配伍】 1.用于癥積,經(jīng)閉等。本品豐散而入血分,能破血瘀,消癥散結,通經(jīng)。治經(jīng)閉不適《濟陰綱目》以本品配桃仁、大黃用之。近代用治多種癌腫,尤以肝癌為優(yōu),可以斑蝥1~3只放入雞蛋內(nèi)煮食,若以斑螯素片內(nèi)服更佳,(每次0.25~0.5mg)能使癥狀改善,部分病例瘤體縮小。 2.用于癰疽惡瘡,頑癬,等。本品為辛散有毒之品,能以毒攻毒,消腫散結。治癰疽腫硬不破,《仁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搗膏貼之,可攻毒拔膿;治頑癬,《外臺》以本品微炒研末,蜜調(diào)敷,近代有以本品配甘遂研末,醋調(diào)外搽治牛皮癬者;治瘰疬瘺瘡,配白礬、白砒、青黛等,研末外摻,如《證治準繩》生肌干膿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多入丸散,0.03~0.08g;外用適量,研末敷貼,或酒、醋浸涂,或作發(fā)泡用。內(nèi)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參以緩其毒。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內(nèi)服宜慎,應嚴格掌握劑量,體弱及孕婦忌服。外用可刺激皮膚發(fā)紅發(fā)泡,甚至腐爛,不宜大面積使用。內(nèi)服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尿血及腎功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