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汾陽市盛唐酒業(yè)53度青城青花不生產(chǎn)了嗎
汾陽市盛堂酒業(yè)53度的清晨青花應該是不生產(chǎn)了。
2,汾酒的歷史和最高榮譽
北齊成名據(jù)《北齊書》卷十一記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鄴酌兩杯?!逼溆H愛如此”。當時住在晉陽的北齊武成帝,高湛暢飲汾酒后,向遠在安陽的河南康舒王孝瑜推薦汾酒,當時“汾清酒”。說明當時汾清酒已成為國家級名酒,是宮廷貢酒,這是汾酒的首次成名。盛唐輝煌唐朝時期釀酒技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清酒的釀造已較為普遍,雖然工藝較為復雜,但酒液清澈,深受文人雅士喜愛。當時汾陽大地,汾陽大地,美酒飄香。晚唐詩人杜牧游訪杏花村,巧遇牧童,聞香駐足,寫下一首《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名滿天下。這是汾酒的第二次成名。一鳴驚人1915年2月20日美國國會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召開了大型國際博覽會。汾酒在此次大會上榮獲最高獎——甲等金制大獎章,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白酒品牌,自此,老白汾酒馳名中外,名震四海,成為享譽國際的世界名牌。這是汾酒的第三次成名。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白酒祖庭汾酒在巴拿馬賽會一舉奪魁,引起山西督軍閻錫山的高度關注,決定對汾酒進行提倡,由閻錫山副官張汝萍提議,決定由張汝萍等5人各認股金500元,義泉涌汾酒入股2500元,組成晉裕汾酒有限公司,開創(chuàng)了中國白酒業(yè)第一家私營股份制企業(yè)。義泉涌汾酒品牌先鋒1923年5月14日,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商標史上第一部《商標法》。1924年晉裕汾酒公司楊德齡經(jīng)理高瞻遠矚,率先注冊了中國白酒業(yè)的第一枚商標——高粱穗汾酒商標,標志著汾酒在品牌倡導方面走在了同行前面。汾酒高粱穗商標清香至尊1933年現(xiàn)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方心芳先生來到了杏花村,對汾酒的釀造工藝進行了全方面分析研究總結,提出著名的汾酒釀造七大秘訣:“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時、器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水必得其甘、高粱必得其時、缸必得其濕”,寫出了《汾酒釀造情形報告》,在國內(nèi)外引起極大反響。汾酒歷史釀造情形國酒之源汾酒是中國白酒的源頭,有《白酒祖庭》的地位。明清兩代,掌握了中國白酒核心技術的杏花村酒工,以開放的心態(tài)將汾酒技術傳播到全國,并且因地制宜把汾酒生產(chǎn)的一般規(guī)律跟當?shù)氐乃镰h(huán)境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工藝特色的各種白酒,奠定了當今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基本格調(diào),可見中國諸多名酒發(fā)源于山西杏花村汾酒。老杏花村汾酒清香之祖汾酒是采用“清蒸二次清,固態(tài)地缸分離發(fā)酵”傳統(tǒng)釀造工藝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完美融合的典范,汾酒釀造工藝于2006年5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清香型白酒的鼻祖,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高度評價汾酒是最衛(wèi)生、最干凈的白酒。清香型汾酒青花20得造花香竹葉青酒最初僅為汾酒泡制竹葉而成,后明末清初大學者、醫(yī)學家傅山先生在此常居,經(jīng)過研究,以汾酒為原料,配以陳皮、砂仁、零陵香、公丁香、檀香等十余種名貴藥材,精心配制,親定配方后,欣然提筆寫下“得造花香”四字。文化之根山西杏花村汾酒博物館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酒類博物館,館內(nèi)收藏有從夏商周一直到近代的酒器酒具1000余件,歷代歌詠杏花村的詩詞文賦3000多篇,名家書畫作品1000余幅等。生動展示了中國白酒和中國文化的滄桑起伏,濃縮了中國酒文化的精華,脈絡清晰,傳承有序,歷久而益弘,是名副其實的“中華酒文化之根”。天工妙手杏花村汾酒集團工業(yè)園林是國家旅游局認證的全國旅游示范地,這是一個集釀造、休閑、工業(yè)旅游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生態(tài)園區(qū)。園內(nèi)樹木成林、綠草如茵、亭臺林立、山石嵯峨、湖泊如鏡、野鴨戲水,使得有不出廠區(qū)而有山水之怡,身居名苑而臨泉之志的感覺。
3,塵埃落定十余學者證實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確在山西汾陽
4月3日,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唐史學會、汾酒集團聯(lián)合舉辦的“紀念杜牧創(chuàng)作《清明》詩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論壇”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隆重舉行。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杜學文、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山西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李中元,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并講話,山西省社科院與汾酒集團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 同時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社科院副院長宋建平、山西省社科聯(lián)副主席王志超、汾酒廠股份公司總經(jīng)理常建偉、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等汾酒高層領導,汾酒集團文化總監(jiān)、汾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柳靜安,來自全國各地六個省市八所高校、社科院的教授、專家學者以及新聞記者共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李秋喜董事長在致歡迎辭 時,向與會學者專家表達了由衷的謝意和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清明》詩因汾酒而興,名詩與名酒是密不可分的。白居易曾有詩云“并汾舊路滿光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諸多大文豪都曾游并汾并寫過詩。汾就是汾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汾陽,他們來汾陽的重要原因就是這里的杏花村有好酒。汾酒因《清明》詩而名,此詩讓汾酒家喻戶曉,締造了汾酒的一次重要輝煌。為了銘記杜牧《清明》詩給汾酒帶來的偉大貢獻,汾酒集團將杜牧正式列為“汾酒十賢”之一,塑像立碑,永久紀念。 近年來,不斷有關于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兒的爭議。我們紀念杜牧不是為了參與這些無謂之爭,而是不想讓杜牧的千古名詩因那些惡意的炒作而蒙羞。的確有不少與杏花村重名的村子,但是其如今以及歷史上有沒有名酒不是幾句話就能改變的。杜牧是因為美酒而來到杏花村,又因美酒寫的《清明》詩,所以,我們有責任讓更多的消費者都能品嘗到杜牧所飲之美酒。只有誠信做事,用心釀酒,弘揚杏花村汾酒所承載的中國酒魂、《清明》詩魂,才算是對杜牧最好的紀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唐史專家、詩詞專家、文化學者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從氣候、地理、歷史、詩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論述了杜牧與汾陽的密切關系,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寫的《清明》詩帶來的深遠影響。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 發(fā)言時說,根據(jù)有關文獻記載,杜牧早年至少曾兩次游歷汾州,而且在這里寫了《清明》詩。從詩的意境來看,杜牧的情緒并不高,很有可能是想起了曾在此地做官的曾祖父,觸景生情“欲斷魂”。再從汾陽生產(chǎn)名酒的歷史看,杏花村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就有先民在此進行原始釀酒器,其標志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遺址發(fā)掘的小口尖底甕。 考古發(fā)掘進一步證實這里早在商代就已經(jīng)有了比較發(fā)達的文化,在北朝時期更已經(jīng)生產(chǎn)了上層皇室貴族飲用的“汾清”酒,并且成為宮廷貢酒,近代以來又多次獲得殊榮,特別是獲得了1915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甲等大獎章,更是讓汾酒一舉馳名世界。汾陽杏花村汾酒不僅生產(chǎn)歷史長,而且連續(xù)不斷,又是國際名酒,得到盛唐時代偉大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清明》詩之垂青與贊美是自然無疑的。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介生 發(fā)言時說,山西在唐代政治地理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與影響,并州地區(qū)在唐代實際上是與上京長安、東都洛陽共同構成了唐朝政治地理的樞紐地帶。唐代晉中地區(qū)的發(fā)展,與當時的水環(huán)境,改善及水利建設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太原三城依水為城,與水相依。而汾州在當?shù)毓賳T及百姓的努力建設下,同樣溝渠縱橫,水域生態(tài)良好。就地域環(huán)境的細節(jié)而言,唐詩中所提到的“汾陽花”、“杏葉鞍”以及汾州詩人薛能所作“杏花詩”,特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的《請明》詩,更能為汾酒以及杏花村早期歷史提供確鑿無疑、很有價值的史實依據(jù)。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薛平栓 發(fā)言時說,唐代文人大量的吟酒詩,不僅生動形像地反映了他們對于各種酒的消費情況,也極大地豐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吟誦美酒,對于唐代酒的生產(chǎn)與消費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杜牧早年游歷山西時,在汾州寫下的《清明》詩,則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學者呂世宏 發(fā)言時說,唐敬宗寶歷元年,杜牧二十三歲,朝中唐敬宗貪玩成性,東部地區(qū)河北三鎮(zhèn)割據(jù),上黨劉悟也懷有二心,面對國家內(nèi)憂外患,杜牧心急如焚。一方面寫了《阿房宮賦》希望勸諫唐敬宗,另一方面寫了《上澤潞劉司徒書》準備勸說劉悟統(tǒng)一河北三鎮(zhèn)。公元825年杜牧壯游山西,仲春二月從長安出發(fā)東行洛陽,去潞州,勸說劉司徒不成功,北上游太原府,南下并汾古道,寫下了《并州道中》《邊上聞笳三首》等詩歌,途徑汾州寫下了《清明》一詩。我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討,不論是從自然氣候、歷史區(qū)位、還是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清明詩時間等史證看,杜牧《清明》詩所指之處就是山西汾陽杏花村,且有大量翔實的依據(jù)可查。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 時 發(fā)言時說,汾酒是我國釀酒業(yè)中獨占鰲頭的古老品牌,早在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享譽中華,至今仍然保持著國家級名酒的身份。歷代文人們對汾酒的偏愛以及對汾酒的頌揚,使得汾酒披上了其它名酒所沒有的光彩外衣。唐朝時期的汾酒名之曰“乾和酒”。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列出唐朝名酒17品,其中就提到“河東之乾和”。河東,泛指山西,具體釀造地點在汾陽。除了杜牧以《清明》詩贊美詩人汾酒的前身乾和酒外,其他大詩人也紛紛贊之,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卷37《偶作寄朗之》就發(fā)出了“斗醲乾釀酒”的吟唱。張籍則寫出“釀酒愛乾和” (詩見《全唐詩》卷384)的詩句?,F(xiàn)存敦煌文書中有唐人王敷所著《茶酒論》,其中亦將“劑酒乾和”列為一代名醞。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王永平 發(fā)言時說,1、否定杜牧是《清明》詩作者的做法是站不住腳的。陳寅恪考證《清明》詩時認為,它所描寫的氣候物象應當是中國北方的景色。2、1980年以前,杜牧詩實指汾陽杏花村沒有任何爭議,1982年以后由于經(jīng)濟利益作用,進而對其地望展開考證,并形成了激烈的爭論。至于詩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虛指還是實指,我認為是實指,是指山西汾陽。3、汾陽杏花村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御酒“汾清”酒,唐宋時期的“干和”汾酒,以及著名的“羊羔酒”都是杏花村汾酒的前身,吸引了杜牧在內(nèi)的無數(shù)文人墨客。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導石云濤 發(fā)言時說,太原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長安至太原的驛道,途經(jīng)汾河谷地,見證了唐代詩歌的興盛發(fā)展。裴度、令狐楚、嚴綬等往來于此的高官、名士極多,張籍、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為此賦詩。晚唐詩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邊的經(jīng)歷,他當時尚未入仕,走“太原—長安驛道”返長安時,路經(jīng)汾酒的生產(chǎn)地汾陽,并在這里向牧童打聽何處有酒家。他的《清明》詩當寫于此次行役途中,反映的心情與《并州道中》《游邊》《邊上聞笳三首》《邊上晚秋》相同,都是年輕人為謀求前程奔波道途的落魄心情的寫照。 蘭州財經(jīng)大學敦煌文化研究所教授高啟安 發(fā)言時說,世人皆知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清明》詩盛贊的山西杏花村“汾酒”為山西名酒,世之佳釀,歷史悠久。其實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廣為傳播的一味佳釀——“羊羔酒”,就是宋代的汾酒,出產(chǎn)在今汾陽。其流行并馳名,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大有關系,因宋太祖早年曾在山西一帶游歷,喜歡飲用山西酒,登基后命令將山西一帶釀酒方作為宮廷法酒,“羊羔酒”因此而成為宋代宮廷法酒之一。直到清代,雍正皇帝仍然密旨年羹堯進貢“羊羔酒”。 綿山研究專家、文化學者杜國華 發(fā)言時說,寒食清明節(jié)源發(fā)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70年的歷史。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當過西河郡太守——西河郡便是后來的汾州,是綿山的父母官。唐朝初年民間在寒食清明節(jié)掃墓并郊游的習俗已經(jīng)蔚成風氣,并引起朝廷的注意。杜牧年輕時,來并汾古道壯游,寫下了千古絕唱《清明》詩,并促成唐朝的寒食清明節(jié)假日增加到七天,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 上海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中國武則天學會副會長趙劍敏 發(fā)言時說,通過對杜牧詩文、資料的研究可知,對并州(太原府)地理、人物、軍事等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情結,而汾陽則是并州重要之縣。我認為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指的應是汾陽的杏花村,并州汾陽的牧童同樣確曾遙指杏花村。 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山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高春平 做了總結發(fā)言,他認為:唐朝是中國白酒文化高度發(fā)達興盛時期,也是汾酒第二次走向國際市場的巔峰時期,李白、白居易、王勃、杜牧的詩篇在日本、高麗等國達到了“童子解吟”、“胡兒能唱”、朝野喜聞樂見的普及程度。晚唐大詩人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更讓杏花村汾酒再度揚名中外,成為千古傳頌的贊酒名句。 明清汾商以汾酒為龍頭產(chǎn)業(yè),杏花村蒸餾酒技藝在國內(nèi)的廣泛傳播,則要從明朝初年起,主要途徑:一是移民傳播,大批汾酒釀酒技師也跟隨者移民隊伍,分布到全國18個省,汾酒釀造技藝由此在全國廣為傳播。二是晉商傳播,今天,全國各地歷史較久的白酒產(chǎn)地,往往是晉商云集之地,有很多地方白酒的前身,就是晉商開設或參與的酒坊。山西人把汾酒技術帶到貴州,生產(chǎn)出了茅臺酒。晉商進入陜西,西鳳酒誕生。晉商到達瀘州,出現(xiàn)了瀘州最老的窖池。由此可見,明清兩朝,晉商構筑的汾酒傳播之路,勾畫出了今天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布局。 6000余年的杏花村遺址史,2000多年的汾陽置縣史,1000多年的杜牧《清明》詩史,100多年的巴拿馬甲等大獎史在中國酒史上空前,獨一無二。我認為均可佐證杏花村汾酒是白酒祖庭,中華酒魂,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牧童遙指杏花村”無需爭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