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去尼雅遺址要什么手續(xù)
法律分析:文物保護區(qū)域,需要找民豐縣文物局辦理手續(xù)。尼雅遺址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境內(nèi)的,尼雅遺址不能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現(xiàn)在還屬于非開放文物景點,所以是受到保護的,所以不允許游客前去游玩。有著“東方龐貝”美稱的新疆尼雅遺址長久以來就遭受到自然和人為破壞的威脅,所有相關(guān)政府就規(guī)定,在未開放區(qū)域禁止參觀旅游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這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地域的保護還有管理。所以普通游客是沒有辦法去參觀游覽的,就算是考察的工作人員進去也要提前申請。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一)具有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畫;(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guān)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xiàn)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shù)品、工藝美術(shù)品;(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chǎn)、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文物認定的標準和辦法由國務(wù)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并報國務(wù)院批準。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2,尼雅文明為什么會衰落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了哪些輝煌的歷史
尼雅遺址上的古代居民,曾創(chuàng)造了相當高的古代文明。然而現(xiàn)在的尼雅,卻淪為沒有生命的死亡廢墟。這滄海桑田的變化,給每一個進入尼雅考察的人,都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號,這就是尼雅的巨大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尼雅廢棄的原因是什么?有生命的東西,都離不開水。無論是對動物,或植物,都是如此。作為人類來說,對于水的需求,要比其它動物、植物更為迫切。古代尼雅人是以農(nóng)業(yè)耕種為生,當時的農(nóng)業(yè)耕種,完全是一種水澆地。沒有尼雅河水的灌溉,耕種即無法進行?,F(xiàn)在的尼雅遺址范圍內(nèi),全部都處于干涸狀態(tài),見不到一滴水。河流干涸了,森林枯萎了,蒼蠅、蚊子、老鼠都見不到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自然無法生存,要離開這里。因此,尼雅河下游河水的消失、干涸,是引起尼雅文明衰落的基本原因。斯坦因在考察尼雅遺址以后,曾指出尼雅河“河道干涸,三角洲無可置疑的后移,應(yīng)必然是遺址放棄的直接的或惟一的原因”。斯坦因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尼雅河的退縮,已經(jīng)成為千真萬確的事實。然而尼雅河的退縮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尼雅河同和田河、克里雅河、牙通古孜河、安迪爾河一樣,都是發(fā)源于南部的昆侖山,由高山冰雪融化所形成。如果說尼雅的廢棄與人類有關(guān)的話,那么可以說是尼雅人的活動破壞了這里的地理環(huán)境,引起沙漠化的結(jié)果。尼雅河是在黃土層上流動,黃土層是不漏水的。在尼雅人的耕種破壞了黃土層以后,導(dǎo)致地下的粉沙層暴露出來。粉沙層的透水性很強,河水流到粉沙層上,就會漏入地下,變得無影無蹤。在河水非常充足的條件下,河水挾帶的泥土會沉積下來,形成黃土河床,這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由于尼雅河水的流量不斷減少,它已經(jīng)失去了這種沉積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尼雅人的活動,對于尼雅河的退縮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尼雅文明衰落了,尼雅人離開了尼雅,但是尼雅人不會消失,而是遷移到其它地方居住生活。至于尼雅人是什么時候離開尼雅的?尼雅人離開尼雅以后,遷移到什么地方去了?現(xiàn)在的尼雅人是什么人?尼雅人與現(xiàn)在的維吾爾人有無關(guān)系?這些重要的問題,由于資料的不足和研究水平所限,目前還很難作出確切地回答
3,尼雅遺址位于新疆和田精絕國故地流沙中深藏絲綢之路繁華
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歡迎關(guān)注“灶物者”,閱讀更多精彩有趣的考古、文物故事! 1901年一個叫斯坦因的英國人開始了他的新疆考察之旅,這次他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邊, 發(fā)現(xiàn)了一些刻有奇怪文字的木簡、精美的絲織品…… 斯坦因的發(fā)現(xiàn),讓尼雅這個深埋流沙將近2000年的遺址進入了大眾視野,100多年里多次的考古發(fā)掘,更是讓它名聲大噪。以“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為代表的各類織物;眾多的的佉(qu,一聲)盧文簡牘;來自埃及的玻璃珠….每樣背后都是 歷史 ,每件文物都有故事。 本期,灶物者帶您走進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看看絲路上的精絕古國~ 斯坦因在尼雅的發(fā)現(xiàn)讓他震撼不已,因此尼雅成了斯坦因每次中亞考察的必經(jīng)之地。他一生四次來到尼雅,拿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包括大量的梵文、佉盧文簡牘文書、錢幣、繪畫、壁畫、石刻等等。 1931年2月,斯坦因的這次尼雅之行,發(fā)現(xiàn)了一枚漢簡,雖然已經(jīng)殘破,上面的話卻還分辨的出來:“漢精絕王承書從(事)….” “承書”等字眼的出現(xiàn),說明這枚漢簡記載的內(nèi)容是典型的漢代“下行文書”。 簡單的說,就是上級官吏向下級官吏下達的命令使用的比較固定的格式。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說明了三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確認了精絕國的存在 說到精絕國,我們可能會想到《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覺得它神秘詭譎,地下埋葬有價值連城的珍寶。可藝術(shù)創(chuàng)作必然來源于現(xiàn)實, 歷史 上確實是有精絕國的。 第二——證實了史書關(guān)于精絕國的記載 不少史書中都有關(guān)于精絕國的記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班固的《漢書》。 通過這段記載,可知精絕距離長安的位置,再加上其它幾個參照,可以判斷精絕國的大體位置,但這枚漢簡,以及更多文物的出土,證實了史書記載的精絕國的位置是對的,而且給了人們對精絕更清晰的認識,它,就在此。 第三——精絕是受漢中央政府管理的小國 漢簡上寫到讓“漢精絕王”去做某某事情,證實精絕受漢王朝管轄,是漢王朝的附屬國。而且精絕國的首領(lǐng)稱為“王”。 影視劇中,胡八一、Shirley楊他們?nèi)ゾ^古城尋找鬼洞族,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遇到一陣強風沙,將他們卷入,掉進一個洞里,無意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墓葬….. 那實際的精絕國什么樣? 從史書“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這句話可知,精絕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國家,只有480多戶人家,3000多人,這個規(guī)??赡苓€比不上那時中原的一個城市。 塔克拉瑪干沙漠并不宜居,少數(shù)的綠洲是人們生活的樂土。精絕人就生活在一其中一塊綠洲上,經(jīng)過考古探測,一條河流穿城而過,人們就在河流兩岸生活,這條河就是尼雅河。 與其說一條河流穿城而過,還不如說是精絕人選擇了靠近水源的地方定居。在沒有太多水利設(shè)施的古代,靠近河、湖是絕對的生存之道。世界上所有古文明的故事中,都有一條大河。 從已經(jīng)探明的遺址范圍平面圖可知,精絕國南北狹長、東西向窄,有點像鞋底的形狀。 考古工作者在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不少房屋基址,南北都有,不少房屋基址旁還有用來養(yǎng)牛羊的圍欄,整個遺址內(nèi)還有各類果樹的遺存,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可以做陶器、弓箭等日常用品。 豐富的考古資料,說明精絕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農(nóng)牧業(yè)、手工業(yè)都有,生活應(yīng)該還不錯,和其它地方相比,也并沒什么神秘。 20世紀90年代,中日聯(lián)合組成考古隊,對尼雅遺址進行發(fā)掘,收獲頗豐,尤其是1995年發(fā)現(xiàn)、清理的兩座墓葬,規(guī)格很高。它們被命名為M3和M8,M8疊壓在M3之上。 墓中有豐富的陪葬品,還有寫著“王”字的陶罐,大名鼎鼎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也出自這個墓葬。 雖然墓中沒有印章等物品直接表明墓主人的身份,但這些高規(guī)格的隨葬品,說明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精絕國的其中一任國王。 要說尼雅遺址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類物品,絲織品絕對可以排第一,尤其是織錦,基本件件都是教科書級別的存在,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工藝。 因為我針對“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寫過一篇詳細的文章(“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精絕國小小織錦,為何有此神奇預(yù)言?),在這里就不講它了,我們來看看其它的。 首先說一說“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 這件織錦出土于和M8有疊壓關(guān)系的M3號墓。這種有” 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 字眼的織錦是漢朝錦署專門為地方王侯織造的一種婚禮專用錦,應(yīng)該是中央政府賞賜給精絕國王的。 尼雅遺址出土的大部分織錦都是漢晉時期四川成都制造的蜀錦,這件也不例外。 為什么確定它們是蜀錦? 從時間上來說 ,蜀錦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四川成都,有2000多年 歷史 ,是四大織錦中最早的一個; 從 歷史 上來說 ,四川的蠶桑紡織業(yè)一直十分發(fā)達,古蜀國的開國王就叫做蠶叢; 從興盛期來說 ,漢朝是蜀錦的興盛期,政府在成都設(shè)置錦官監(jiān)督織造蜀錦,影響深遠,以至于成都至今又稱錦官城、錦城。 織錦是一種采用重組織織成的多彩提花織物。簡單是說,織錦和其他的絲織品不同,它的顏色和花紋不是織好布后染出來的,而是直接用彩色的線織成的。 經(jīng)線、緯線相交成布。試想一下,如果你要織一塊寬20厘米、長20厘米的布,每一厘米有100根線,每織一根緯線,你需要把這2000根經(jīng)線上下分開,讓它們形成開口,把緯線穿進去。如果是單色的線,還挺好操作,反正上下數(shù)量一樣,有個開口就行,很好織。 但如果要你織一匹寬50厘米,每一厘米有150根線,而且不是單色,要用五個顏色的線織出花紋,你該怎么做? ”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原物就是差不多50厘米寬,每厘米有170根經(jīng)線,分為白、藍、紅、黃、綠五個顏色,因為漢晉時期織錦用經(jīng)線顯花,要織出不一樣的圖案,五種顏色的8500根線,每織一緯,都要重新排列一次。 這樣的排列組合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織工很難記憶,即使有先進的踏板提花織機、有事先做好的花本,做這樣一個織錦,依然非常困難,所以絲織物品種幾十種,只有錦是金字旁,且自古就有“寸錦寸金”的說法。 踏板織機本質(zhì)上是用豎著的經(jīng)線顯示花紋的一種織機。 使用之前先根據(jù)每織一緯,經(jīng)線的排列順序,分成不同的組,每一組有一個腳踏板來控制,稱作綜??偟膩碚f,控制背景色叫作地綜;花紋的顏色叫作花綜。 如果經(jīng)線的排列組合太多,織機在縱向上會特別長,而且越是后面的組合越不太好織,所以織一臺織機不能有太多的經(jīng)線排列組合,所以漢代織錦的圖案不會太大,有的織錦幅度很大,但仔細一瞧,圖案都是循環(huán)的,一般幾厘米就循環(huán)一次。 織錦每多一個色,并不是增加一個排列組合,而是成倍計算量的增加。所以那時候織錦的顏色并不多。有 三種、四種顏色織錦就挺厲害了。而 這件織錦和“五星”錦一樣有五個顏色,是漢錦中顏色最多的,可見其價值。 除了這件 “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我個人還很喜歡尼雅遺址431號墓出土的這件“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 。這個織錦,被作成一個枕頭的形狀,而且兩邊向上翹,在尖部各有一個公雞頭,所以叫做雞鳴枕。 雞鳴枕是用來陪葬的明器,一般放在死者的頭部下面。 漢代的織錦,最為常見的就是用藍色和紅色做背景色,這點在尼雅遺址出土的織錦上也有所體現(xiàn)。 漢朝,用來給絲線染色基本都是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利用自花、草、樹木的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一般的染色植物加上明礬等一些媒染劑就會呈現(xiàn)出很多種的色彩。 漢朝的藍色一般是用藍草來染,只要能染藍色的都成為蘭草。 漢朝的紅色最早是由茜草來著色。但茜草染出的顏色比較深,張騫出使西域,帶來了紅花,逐漸改良染色技術(shù),到了唐初,才有了非常艷麗的“真紅色”。 漢唐時期,成都生產(chǎn)的紅色織錦那可是非常有名,敦煌博物院有一件文書,寫的就是當時絲綢之路那些商人賣的織物,開頭就是:“西川織成錦、紅川錦、軟錦….”。說了四川的織錦,還強調(diào)了紅色的織錦,可見紅色織錦的受歡迎程度。 尼雅遺址中,“延年益壽長葆子孫”錦、“安樂繡文大宜子孫”錦、“萬事如意”錦等都是紅色的。 這種漢隸書的吉祥文字,再配合“云氣”紋、神獸紋、茱萸等花草,體現(xiàn)了漢朝中原地區(qū)人們的審美。 織工把這種審美融入到絲織品中,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流向各個地方。得到它們的人,用它們做衣服、褲子、鞋子、枕套、荷包…..中原的絲織品,卻也是他們的生活。 新疆干燥的氣候,讓很多絲織品深埋千余年,依舊光鮮。它們就像一把鑰匙,用它就可以打開一千多年前的時光。 那時候的精絕雖說是一個小國,卻是絲綢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 絲綢之路按照東西可以分為東、中、西三段,基本每一段又分為南北兩條路。而精絕國就在絲綢之路中部的南段這個位置。 絲路漫漫,沙漠無垠,不論是商人、僧人還是政客,這條路都不好走,一個個綠洲就成為他們途中唯一可以休整的地方。 精絕就是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人員交流、貨物往來。因此這里出土的文物體現(xiàn)出非常多元的特點。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 佉 盧文簡牘。 佉 盧文是一種看上去有點像蝌蚪的文字,現(xiàn)在已不再使用。1901年斯坦因首先在尼雅發(fā)現(xiàn)了這種文字。 佉盧文是起源于古代健陀羅地區(qū)(今天南亞次大陸巴基斯塔北邊、阿富汗那片地方)的一種古文字,后來逐漸在整個中亞流行,2200多年前, 這個地方隨著一系列民族遷徙,佉盧文逐漸東傳??脊殴ぷ髡叱嗽谀嵫?,在新疆昆侖山北麓、天山南麓、羅布泊沿岸等遺址中都發(fā)現(xiàn)過佉盧文的簡牘。 目前在尼雅遺址發(fā)現(xiàn)的佉盧文簡牘至少有700多件,文物學家對這些簡牘進行解讀,可知這些簡牘內(nèi)容涉及 社會 、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法律各個方面,可見當時, 佉 盧文應(yīng)該是精絕國日常使用的文字之一。 這些資料對研究精絕國的 歷史 、文化生活有很大的意義,而且大量的佉盧文簡牘的出土也有助于這種文字本身的研究。 除了佉盧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就是——佛教。 精絕國的人是信奉佛教的。 仔細看尼雅遺址的平面圖,不難發(fā)現(xiàn)所有的房屋、果園等全部都圍繞著一個佛塔布局,那個佛塔在整個遺址的正中間,想必它也是精絕國人們生活的中心。 歷史 課本上有這樣一句話:洛陽白塔寺的修建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標志。沒錯,佛教是東漢年前傳入中國的,按照白馬寺建成的時間算,距今也有將近2000年了。 關(guān)于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有陸路、海路兩種說法,陸路就是進入新疆,然后再向中原傳播。 所以像精絕這樣的國家,它會比中原的人們更早的接觸到佛教。 在佛教剛進入中原的時候,精絕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很多信眾了,他們把佛塔修建正在中心,在已經(jīng)出土的佉盧文木簡中,也有很多內(nèi)容中有“僧人”“長老”這樣的字眼。 除了中原的絲織物、從西邊傳來的佉盧文、佛教這些特別明顯的文化元素外,尼雅遺址出土的很多文物也與交流有關(guān)。 來自埃及、大量蜻蜓眼玻璃珠,泥封、浮雕上戴鋼盔、執(zhí)盾牌,以及其他的希臘神話神祇;家具、木板、壁畫上的大象紋飾、有翼神獸;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的錢幣….. 時間長河中的精絕國,活躍時間并不長,西漢時期,它和漢朝親善,關(guān)系不錯,但到了東漢時期,就被鄯善國吞并,之后隨著河道變遷、環(huán)境改變,整個精絕都被埋入地下。 時間長河中的精絕國,也沒有那么神秘,就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國,這里的人們信奉佛教,種地、飼養(yǎng)牛羊、還可以做出漂亮的工具和工藝品,和中原人差別不大。 時間長河中的精絕國,文化面貌保存完好,是研究漢晉時期塔克拉瑪干地區(qū)聚落形態(tài)、生產(chǎn)狀況的重要參照;也是探究絲綢之路南道,東西方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證據(jù)。 1.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95MNI號墓地M8發(fā)掘簡報[J]. 于志勇. 文物. 2000(01) 2.尼雅遺址農(nóng)業(yè)考古研究報告[J]. 衛(wèi)斯. 西部考古. 2018(01) 3.漢代精絕國與尼雅遺址[J]. 林梅村. 文物. 1996(12) 4.從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紡織業(yè)的發(fā)展[J]. 武敏. 西域研究. 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