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縣臥云齋酒業(yè)有限公司,中秋節(jié)吃月餅時會想起什么詩

1,中秋節(jié)吃月餅時會想起什么詩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guī)。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中秋節(jié)吃月餅時會想起什么詩

2,不知云與我俱東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有“簡齋集”。 這是詩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實感受。船順水而下,趁著順風,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驚人的。榆堤兩岸的景物,應似飛掠而過,此詩雖未寫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詩人注意的卻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滿天云彩,一動不動,船行百里,竟沒有覺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東。船上觀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種感受,看兩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體與客體的距離的不同:花木在近處,看去似飛動;白云太離遠,觀者未覺動。可是,同一個陳與義在另一種場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卻又象跟著歸去的詩人在一起行走:

不知云與我俱東

3,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一枝一葉指什么

山東巡撫,名包括,十分尊重與支持鄭板橋。清制巡撫兼銜右副都御史,故習慣尊稱中丞。板橋給包括畫過一張畫,畫面上幾竿清竹,題句云: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題句把彼此的身份、兩人的關系、寫作的年代、吏治的甘苦都寫得明明白白。以卑對尊,不是關系比較接近是不能作此語的,不是連年災害,“疾苦”兩字不至于在板橋心目中占如此重要之位置。這首詩藝術的妙用是個聲字。風吹竹葉的蕭蕭之聲與《逃荒行》中的悲號呻吟之聲混而為一,由此及彼,極自然地實現(xiàn)了想象中的飛躍。這句詩思想之精華是個聽字:由聽竹而至于聽民間疾苦之聲,以見主人對災民的關切之深。全詩渾然天成,自然曉暢,一枝一葉,一撇一橫,都散發(fā)著耀眼的光采。不妨說,這首絕句是板橋山東十年的主題歌。

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一枝一葉指什么

4,將相和文言文 就是原著啦急急急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索隱】:按:陽晉,衛(wèi)地,后屬齊,今趙取之。司馬彪郡國志曰今衛(wèi)國陽晉城是也。有本作“晉陽”,非也。晉陽在太原,雖亦趙地,非齊所取?!菊x】:故城在今曹州乘氏縣西北四十七里也。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俊睂υ唬骸俺紘L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嗳缰^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紡钠溆?,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膘妒峭跽僖?,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蓖踉唬骸罢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壁w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担嗳缫虺骤祬s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集解】:韋昭曰:“九賓則周禮九儀?!薄舅麟[】:周禮大行人別九賓,謂九服之賓客也。列士傳云設九牢也。正義劉伯莊云:“九賓者,周王備之禮,天子臨軒,九服同會。秦、趙何得九賓?但亦陳設車輅文物耳?!背寄烁疑翔?。”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舅麟[】:廣成是傳舍之名。傳音張戀反。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鼻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舅麟[】:音希。乃驚而怒之辭也。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炯狻浚盒鞆V曰:“惠文王十八年?!薄舅麟[】:劉氏云蓋謂石邑?!菊x】:故石城在相州林慮縣南九十里也。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舅麟[】: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趙惠文王二十年也。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壁w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蓖踉S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炯狻浚盒鞆V曰:“二十年。”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鲊秦王,以相娛樂。”【集解】:風俗通義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也?!薄舅麟[】:鲊音缶。【正義】:鲊音瓶。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鲊,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鲊。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正義】:濺音贊。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鲊。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鲊”。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鼻赝蹙咕疲K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舅麟[】:王劭按:董勛答禮曰“職高者名錄在上,於人為右;職卑者名錄在下,於人為左,是以謂下遷為左”。正義秦漢以前用右為上。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毙栽唬骸拔乙娤嗳?,必辱之?!毕嗳缏劊豢吓c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讎也?!绷H聞之,肉袒負荊,【索隱】:肉袒者,謂袒衣而露肉也。負荊者,荊,楚也,可以為鞭。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弊湎嗯c驩,為刎頸之交。【

5,南宋鄭域的昭君怨

昭君怨 梅花 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 道是雪來香異。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 富貴玉堂瓊榭。 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 【昭君怨 鄭域鑒賞】 鄭域,字中卿。宋人張炎說:“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薄耙豢匆馑?,全在結(jié)句?!币栽~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格質(zhì)樸無華,落筆似不經(jīng)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自從《詩經(jīng)·摽有梅》以來,我國詩歌中詠梅之作就屢見不鮮,但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精粹雅逸,托意高遠,如林逋的《梅花》詩,姜夔的詠梅詞《暗香》、《疏影》;一種是巧喻譎譬,思致刻露,如晁補之的《鹽角兒》,以及鄭域這首《昭君怨》。這后一種實際上受到宋詩議論化的影響,在詩歌的韻味上稍遜前者一籌。 . 楊慎說此詞“興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說:“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詠草詞《點絳唇》、史達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他們盡管寫得細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 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么,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里開花,后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jié)構(gòu)來看,則是每句之內(nèi),自問自答,音節(jié)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 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以“雪”“ 香”二字詠梅,始于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焙笕嗽伱?,不離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詩云:“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彼婆c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云:“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盡量發(fā)揮:“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詩則認為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贝嗽~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創(chuàng)。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tài),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 ,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閑覽》評東坡此句云:“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閑靜之趣?!辈芙M《驀山溪·梅》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钡珔s把思路引到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為典所囿,一氣呵成,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為襯托,以梅花為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閑靜幽獨,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jié)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jié)上倩靈活脫,和諧優(yōu)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huán)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戶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shù)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fā):前者偏于虛,后者趨向?qū)?。它成了一種優(yōu)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chǎn)生“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lián)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后,接著寫“富貴玉堂瓊榭”,意在說明栽于竹籬茅舍之梅,與栽于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漢宮春》詠梅詞云:“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毕啾绕饋?,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zhì),體現(xiàn)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明代楊慎《詞品》云:“中卿小詞,清醒可喜,如《昭君怨》云云,興比甚佳?!边@首以詠梅為題材的小詞,采用了比興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fā)人深思的地方。 希望采納
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zhuǎn),上下片同。   題考   ﹝昭君怨﹞本琴曲名?!厩偾V錄】:“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庇智俨伲骸褒R國王穰,以其女昭君,獻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賜單于,昭君請行。及至,單于大悅。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惫世钌屉[詩有“七彈﹝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晉人避司馬昭之諱,昭君改稱明君)。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長短句,浸成詞曲名。清毛先舒【詞學全書】云:“漢 王昭君作怨詩,入琴操,樂府吟嘆曲,有﹝王明君﹞,蓋石崇擬作,以教綠珠;隋唐相沿有此曲?!痹~調(diào)多取名于琴曲;觀此,可知本調(diào)調(diào)名之由來已。又本調(diào)亦名﹝一痕沙﹞、﹝宴西園﹞。 上片首兩句先寫客中值上元燈節(jié)?!把┍M”則見日暖風和,大地回春?!秴问洗呵?。貴信》云:“春之德風,風不信(不如期而至),則其花不盛?!惫手^花開時風名花信風。而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上元節(jié)又稱燈節(jié),為賞燈之期。此“燈期”之花信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歐陽修詠小桃詩所云“初見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謂“驚動”,即言春到南樓,時值元宵,小桃開放,如從睡夢中驚醒。 三、四兩句,寫倚“南樓”之欄干,承上“燈期花信”而來,詞意有所轉(zhuǎn)折。獨倚欄干之人,必不游眾之中,而這一番寒意,是因為剛下過的一場小雨,還是因為客心悲涼的緣故,亦是斷難分辨。 過片“莫把欄干頻倚”,翻進一層寫歸思之切。 所以強言莫倚,是因為倚欄干也只能“—望幾重煙水”,重重疊疊的煙水云山遮斷了故國的望眼。接下來“何處是京華”,全是望尋之神,說明他欲罷不能?!熬┤A”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決:“暮云遮”,即還是望而不見。此句似暗用李太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意,既寫景兼以寄慨,實有比義。 這首詞清雅情深,當為詞人的代表作。

6,去寺院上香的規(guī)矩

一、拜佛、問訊與上香規(guī)矩進寺門前要端正衣冠收攝身心。進入寺院后,先禮佛,再去拜見出家?guī)煾?。在佛殿、?jīng)堂看到佛像,不論是木雕、銅鑄、紙繪、綢、絹畫,皆需衣著整齊,向佛菩薩像恭敬頂禮。若有急務亦須問訊,以示尊敬。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墊上拜佛,因為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禮佛專用的,可在大殿東西兩單禮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懷誠敬,無需執(zhí)著拜佛方所。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內(nèi)存虔敬、外現(xiàn)恭謹。不可看似恭敬,內(nèi)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xiàn)威儀。合掌手勢為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見無名指尖為度,掌心要空,不可貼緊。拜佛時要五體投地,不可翹臀。雙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觀想接佛足,雙腳、額頭都要著地。拜佛時心中念偈頌贊嘆佛的功德:“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頌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著念咒語“縛日臘,斛” 三遍。禮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贊佛偈:“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祇業(yè)。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比舨粫钯薯灪椭湔Z,那么禮佛時心里觀想:“我現(xiàn)在禮拜十方三世無量諸佛”,這樣也是可以的。不論佛殿內(nèi)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禮佛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愿。若殿內(nèi)大眾已集合時,合掌問訊后隨眾站立即可,不必禮拜。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并排禮,應當在法師后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問訊不是點一下頭,一定要彎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過低。鮮花、水果、時蔬供佛一定要潔凈,對如何擺供不知情的,可以請殿堂的香燈師父代勞。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凈。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進寺院就燒一大把香到處去插,好象有任何一個香爐沒插到就不安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yǎng)。如果人很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在香爐中間,默念“供養(yǎng)佛”,第二支香插右邊默念“供養(yǎng)法”,第三支插左邊,默念“供養(yǎng)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養(yǎng)一切眾生,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尊法諸賢圣”。點香時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應用手掌煽熄。將香插好后問訊即可,不必一再點頭作揖。不可評論佛像是否莊嚴,看見佛像置于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二、存經(jīng)、誦經(jīng)與持經(jīng)規(guī)矩佛法從恭敬中求,對法的尊重是開啟智慧的根本。誦經(jīng)學法的目的,是為了開智慧,求解脫,故應該對佛經(jīng)等佛所說法心存恭敬,如法供養(yǎng),不可輕慢草率。經(jīng)書放置需輕拿輕放,排列整齊有序,不能與世俗典籍或雜物混雜,當敬法如敬佛?!F體誦讀應隨眾,個人誦經(jīng)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參加法會或早晚課誦,經(jīng)本一定要用雙手捧起。無論何時誦讀佛經(jīng),切不可卷執(zhí)經(jīng)本,或?qū)⒎鸾?jīng)拿來隨意折角、對折。若是獨處誦讀,在誦佛經(jīng)前,先要清潔案幾,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邊誦讀邊吃東西。須嚴肅恭謹,如同佛就在眼前為我們說法一般。讀誦前要念開經(jīng)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誦經(jīng)前或誦經(jīng)中途若有雜念妄想,最好先將經(jīng)本合起來,靜坐或起來拜佛,等心靜下來再讀誦。讀經(jīng)要字字理會義解,與身心相應,不可有口無心。誦讀時若有條件最好用經(jīng)架,上面加一條經(jīng)帕。閱讀時打開,讀誦完畢經(jīng)本要用經(jīng)帕蓋上。誦讀佛經(jīng)時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可靠著墻壁、坐在搖椅上面晃蕩,這都是輕慢放逸的表現(xiàn)。桌上除了要讀誦的經(jīng)本、供佛的香爐,以及照明的燈具之外,不應該放水、水果、餅干或其它零食。誦經(jīng)中途若有人造訪或問話時,應將經(jīng)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禮或起身迎客。經(jīng)典未合就對著經(jīng)典談論世俗話,或嬉笑怒罵,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當然也不必因為經(jīng)未誦畢有人打擾而心生煩惱。中間停歇,應該用經(jīng)書上所附的書簽線作記號,若沒有書簽線,宜用書箋或干凈的厚紙做記號。最好不要用香枝或點過的線香“香腳”作記號,香或香腳的顏色可能會污染經(jīng)書。經(jīng)書上面有灰塵,要用干凈的紙張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在經(jīng)書上涂寫、做記號。不得用經(jīng)本作墊子寫字。讀經(jīng)時或在誦經(jīng)之處不能大笑,不可以隨地吐痰或擤鼻涕。打噴嚏時,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經(jīng)典。經(jīng)典破損,要想辦法修補,使經(jīng)本常保如新。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在大香爐或潔凈處焚燒,將余灰置于清凈之處,勿使人踐踏到。經(jīng)書不要從頁角翻,這會使書頁折角,翻頁時要輕巧,以免損壞。早晚課誦拜佛時,經(jīng)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團上。執(zhí)經(jīng)行走時,應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無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經(jīng)書下緣,食指貼在經(jīng)本兩側(cè),拇指壓住經(jīng)本正面。兩手向上舉齊胸,不可單手拿著經(jīng)本前后甩動。手捧經(jīng)書不可向人禮拜,也不可以讓出一只手向人問訊或打招呼。持經(jīng)本時,將經(jīng)本端高齊眉,以示崇敬。三、謁師、稱呼與請益規(guī)矩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后頂禮知客師。頂禮法師時,不要面對法師施禮,而應該面向佛像頂禮,頂禮時說:“弟子某某頂禮知客師三拜”,法師說“問訊”則問訊,說“一拜”則一拜,不可違逆師教執(zhí)意三拜。拜訪師父時,到房間門口先彈指或敲門,得到師父的許可才可以進去。若有門簾,出入時應該輕輕掀起,然后輕輕放下。在師父面前要整肅威儀,不可輕慢唐突,亦不可嬉鬧喧嘩。有疑惑向師長請教,必須起立。路遇師長,要肅立道旁合掌致敬。與師父距離不可太近。不可在師父面前談無益之事或說別人的是非過失。在師父面前不得抓癢,若打哈欠或噴嚏應當以袖遮口。要常請教師父經(jīng)義,以求慧解。師父的教誨訓示應該隨順,不可違逆。每次聽完師父的開示,要頂禮謝恩。如果被師父指責,不能起瞋恨心,應該好好反省,向師父軟語懺悔。不得踩踏師父的影子。不可直呼法師名諱。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了緣”,那么就是“上了下緣”。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家人皆以“釋(即”釋迦“)”為姓,習慣只以法號相稱。稱呼法號時不可直呼其號,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不得單稱法名,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老法師”、“老和尚”、“上人”或“師父”、“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在師前,不可稱“我”字。當視關系而自稱“后學”、“門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也不必稱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要見住持必需提前聯(lián)系,自己聯(lián)系或請客堂聯(lián)系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若得到法師許可進入法師寮內(nèi),一切信件文書,概不許偷看,也不得到處亂翻。與法師談話要專心,不可打妄想。法師飯時、眠時及洗漱時不應打擾。男眾居士不可一個人到比丘尼師父住處,女眾居士也不可一個人去比丘師父寺院,應該有兩位以上一起去。到了寺院,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師父談話,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師父談話。到寺院道場,不應該胡亂走動到處窺視,即使房間的窗戶沒關好,也不可以探視。要找某人,應該在客廳等候。路途、靜坐、誦經(jīng)、禪行、剃頭時、以及洗澡、如廁、乘車船、眠臥等時,勿禮拜法師。除誦經(jīng)、生病、剃發(fā)、工作之外,不得見出家眾經(jīng)過而不起立示禮。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不得與出家眾結(jié)義為父母、兄弟、姊妹。請開示,應預約時間。師問話,當實答。法師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報告,當側(cè)立靜候招呼,不得輕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后再請示。法師看經(jīng)、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與之談話。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亦不可任意評論或批評出家眾。四、大殿規(guī)矩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大殿不可以從門中央進入,除非門很小,只容許一個人走動。較大的門,一定要靠左或靠右進入,靠右進入則右腳先跨進去,靠左進入則左腳先跨進去。除佛經(jīng)、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帶入。禮佛、誦經(jīng)、添油、上香、打掃時才允許進入大殿,平時不應該到大殿游玩。不得戴帽子入殿。不要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行游走。也不可以蹲在殿堂里說話,不要到處走動東張西望,禮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愿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大殿內(nèi)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共修禪坐外,不可坐于殿內(nèi)。于佛殿內(nèi),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在大殿內(nèi)盡量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若在殿內(nèi)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wèi)生紙包好放于口袋內(nèi)。進了大殿應該禮佛,如果我們在右邊,就地在右邊禮佛,在左方,就在左邊禮佛,許多在家眾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不在中間拜,佛祖會看不到他,這是不對的。參加法會誦經(jīng)或早晚課誦時,拜佛必須聽從悅眾師父引磬的聲音。唱誦念經(jīng)時不可錯板拖腔,要符合法器節(jié)拍。殿堂內(nèi)立應以右手仰掌迭于左手之上,結(jié)彌陀印,手臂平放、雙目平視,斂目收心。繞佛時注意前后左右的距離,后面人的鼻子要對準前面人的脊縫,左右肩對肩,以保持隊列齊整。繞佛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繞佛第一圈轉(zhuǎn)角處須問訊,但不須住腳,只要雙手結(jié)毗盧印,上舉齊眉即可。繞佛表示對佛恭敬,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應直行念佛,眼睛平視正前方,繞三圈或七圈都可以。帶去供佛的香,或有剩余可以交給香燈師父,不可隨意放在供桌上。拜佛以后要按照順序排隊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鳥獸散。五、法堂或講堂規(guī)矩聽經(jīng)要準時,最好能提前幾分鐘到場,恭候法師,不應遲到早退。進法堂或講堂聽講應服飾整潔。執(zhí)經(jīng)本應如法(詳見前敬法中所說)。坐姿端正,抬頭挺胸,正坐攝心,不可左顧右盼,不可拄腭支額或趴桌伏臥。不可竊竊私語或大聲喧嘩。咳嗽難忍應用手帕或衣袖掩口。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應生殷重渴望心,專注聽講,如理思維。六、齋堂規(guī)矩在齋堂就坐應禮讓別人。應該將上座或空氣好的座位,留給年紀較大的居士。端碗要用龍含珠的姿勢,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邊,不可讓指甲伸進碗里。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執(zhí)太低,亦不可執(zhí)太高。飯前洗手,不能用臟手握食器。過堂用齋時碗筷應該排列整齊。一般過堂用三只碗,左右各一只,后面擺一只,三只成“品”字形,左后邊的一只盛飯,右邊的一只盛湯,后面一只盛菜。用齋時不可散心雜話,需心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yè),應受此食”?!∮谬S前須念供養(yǎng)咒,先供三寶,供養(yǎng)畢方可用餐。如果不是過堂,坐圓桌或方桌用齋時不要坐在正中的主位,以表謙遜。用勺或匙盛菜應適量適度。用筷子夾菜,只應該夾向自己這一面,不要站起來夾菜。盛湯時勺或匙不要向碗盤頂心挖取。共用的餐具里面不要用己的筷子去翻攪。公用的匙勺上面如果有菜膩余瀝必須瀝盡,才可以去菜盤或湯盤中取菜肴。不可嚼食或吞咽出聲。吃飯時不能講話,咳嗽應轉(zhuǎn)身向后以袖遮口避免唾沫染污菜肴。吃飯碗中不留飯粒。不對人剔牙齒。飲食知量,不可有剩飯菜。有的寺院規(guī)模較小,用齋沒有正規(guī)過堂,早、午用餐同過堂一樣也要先供養(yǎng),受食前合掌默念:“供養(yǎng)十方佛!供養(yǎng)十方法!供養(yǎng)十方僧!供養(yǎng)十方一切眾生!”晚上若用藥石,僅需合掌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吃飯時端身正坐,正意受食,不求美好飲食。不得趴在桌上用餐,不得搖腳蹺腿。碗要端平,不可低頭就食。吃飯時不得講話,也不能嬉笑。吃飯時不要剔指甲里面的污垢,不要搔頭,不要撕手腳等處剝落的皮膚。菜中倘有雜質(zhì)或異物,不可讓鄰座看到讓別人起嫌心。徐徐進食,不可滿塞鼓腮狼吞虎咽,不要遺落飯菜,不可使餐具發(fā)出聲響,不得喝湯出聲,不得刮、舐食器,不可以使別人接過碗去添飯,不可以用手去拈散落的飯來吃,飯后剔牙要用袖子掩嘴。有的寺院用齋后碗筷要自己洗,要認真洗好碗筷,不可油膩不凈。七、掛單規(guī)矩居士掛單時要主動出示相關證件,如皈依證和身份證。掛單房里如有同參生病要關心照顧,及時報告云水堂寮元師父或客堂知客師父。探病、照顧病人時,心中應該默念偈頌:“見疾病人,當愿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辈豢稍谒略撼闊?,一時難以完全戒煙的居士,在寺院也要盡量減少抽煙量,而且只能在廁所或偏僻的地方抽,不許在寮房或公眾場合抽煙。有的寺院甚至不允許吸煙者掛單。每座寺院都有云水堂規(guī)約,掛單入住后要仔細閱讀,并嚴格遵守。要節(jié)約用電,不得釘破墻壁或在墻壁上亂涂亂畫。當愛惜三寶物,切勿毀損。如果不小心損壞,則需賠償。準時參加早晚殿。出去必須報告。訪人先敲門,讓入方入。不攜寵物入寺。八、著裝規(guī)矩到寺院衣服整潔即可,不要穿光鮮華麗花俏的衣服,更不可穿短裙、短褲、背心袒胸露背。參加法會或早晚殿課誦時要穿海青,受過戒的居士盡量搭縵衣。著衣先凈手,不凈手不得觸海青或縵衣。穿好海青搭上衣,兩手不可下垂前后擺動,應該將兩手迭掌,放在胸前。穿著縵衣要坐下時,先要撩起縵衣,不可坐縵衣于臀下。穿海青時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后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跪拜時雙手同撩前片,長跪時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靜坐時,將蓋布巾置于海青內(nèi)。九、起居規(guī)矩不可在寮房內(nèi)喧嘩談無益之事。同處一室應知長幼大小,要溫文有禮軟語相悅,互相贊嘆勸勉,不得粗惡惱人,假使失語冒犯,應當軟言懺謝。同房間有人已睡或在用功時,不得打擾別人,即便自己念佛或持咒也不應該念出聲音。掛單房里有人睡覺,不可捉物發(fā)聲或大聲言笑。晚上聽到止靜板響即息燈止靜,上床養(yǎng)息。按時關燈,關燈前應先觀察詢問同寮準備妥當與否。衣服鞋子要放整齊。睡眠時不可思維惡事,應吉祥臥,不仰不伏,不得向壁,不得豎兩膝,應當枕手,微曲兩足,兩膝上下相壘,右臥如弓(若有惡眠、老病、右脅癰瘡者,則隨意)。非時不臥。凡臥不得赤體,應合衣而眠。起床后整理衣被。洗浴時,不可以在浴室中小解。洗浴畢應當清潔浴室令凈。洗澡時不得與別人談笑,不可以唱歌。洗臉刷牙,漱口吐水要輕緩低頭,不可迸濺旁人。

7,草書百韻歌內(nèi)容是什么

草圣最為難,龍蛇競筆端。亳厘雖欲辨,體勢更須完。第一句說的是寫草書難,要寫好草書更難。第二句是講草書的形態(tài),草書在書法藝術中以最具韻味的抽象形式,表現(xiàn)了最生動的意象和境界。草書猶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驚蛇入草......所有這些都在草書人的筆端強勁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句說的是寫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點之差就是二個不同的草字,筆畫的長短也可以改變一個草字,但這些都有它的判別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書寫得好壞在于其體勢,體勢要圓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勢,氣勢不好就是筆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點方為水:上面有點,下面豎右挑,才是三點水旁;2、空挑卻是言:豎畫右挑,卻是言字旁 3、綿頭無左畔:寶蓋頭音綿,寫寶蓋頭時,不必寫左邊那一點; 4、辵遶闕東邊:辵讀音綽,遶同繞,寫走之底時,只要在左邊豎下右繞即可;1、長短分知去:知和去兩個字很相似,但其區(qū)別在于最后橫畫的長短,長的是知,短的是去;2、微茫視每安: 每和安兩個字相類似,要注意兩個字區(qū)別的地方。3、步觀牛引足;這一句說的是“步”字的寫法:先寫牛,至末筆轉(zhuǎn)左下撇出; 4、羞見羊踏田:這一句說的是“羞”字的寫法:先寫羊,連筆在下寫田字即成; 5、六手宜為稟:這一句說的是“稟”字的寫法:上寫六,連筆下寫手〔在我編著的《草訣三字經(jīng)》為”六手稟〃〕; 6、七紅即是袁:這一句說的是“袁”字的寫法:上寫七,連筆下寫紅〔《草訣三字經(jīng)》為”七紅袁〃〕; 7、十朱知奉己:這一句說的是“奉”字的寫法:上寫十,下寫朱,十的第二筆和朱的第一筆共用〔《草訣三字經(jīng)》為”十朱奉〃〕; 8、三口代言宣:這一句說的是“言”字的寫法:上寫三,下連筆寫口〔《草訣三字經(jīng)》為”三口言〃〕。9、左阜貝丁反:這一句說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寫法:只要把丁字反寫即成; 10、右刀寸點彎:這一句說的是右邊刀旁和寸字旁的寫法:上為一點,下為橫折鉤; 1、曾差頭不異:“曾”和“差”字的共同點,即上半部的寫法相同; 2、歸浸體同觀:“歸”和“浸”兩個字右半部寫法相同; 3、孤殆通相似:“孤”和“殆”兩個字很相似,左旁寫法相同右旁一點之差; 4、矛柔總一般:“矛”和“柔”兩字只一點之差. 5、采夆身近取:“夆”音逢,“采”和“夆”兩個字寫法幾乎一樣,頭一樣,身體有點不同; 6、熙照眼前看:“熙”和“照”兩個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邊 7、思惠魚如畫:“思”、“惠”、“魚”有和“畫”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意區(qū)別; 8、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筆相同,后幾筆不同; 9、既防吉作古:不要把“吉”字寫成“古”字,這兩個字的差別在于中部; 10、更慎達為連:寫“達”和“連”字要慎重,其中部寫法不同. 1、寧乃繁于叔:“寧”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寫“寧”字第一筆要多一個右鉤,似乎繁了一點; 2、侯兮不減詹:寫“侯”字不比“詹”字簡單,只是一筆成而已; 3、稱攝將屬倚:“稱”、“攝”兩字,盡管右邊相同,左旁還是有差別; 4、某棗借來旋:“某”和“棗”字借“來”字轉(zhuǎn)變而成; 5、慰賦真難別:“慰”和“賦”這兩個字寫法幾乎一樣,但細看還是有差別的; 6、朔邦豈易參:“朔”和“邦”字簡直是一樣寫法,能參得透嗎?7、之加心上惡:“惡”字的寫法:先寫“之”字,下加“心”; 8、兆戴免頭龜:“龜”字的寫法:上半部為“免”字的上半身,下寫“兆”字的下半身; 9、點至堪成急:“急”字的寫法:上一點,下加“至”; 10、勾干認是卑:“卑”字的寫法:上一橫勾,下加“干”; 1、壽宜圭與可:“壽”字的一種寫法:上寫“圭”字,連筆寫“可”字的下半部; 2、齒記止加司:“齒”字的寫法:上為“止”,下為“司”。3、右邑月何異:右耳旁的寫法和“月”的寫法差不多; 4、左方才亦為:左“方”旁可用“才”寫,但注意:有的字則不可,如“施”字,如用“才”寫則成“拖”字! 5、舉身為乙未:“舉”字可寫成“乙”下加“未”,但寫“未”時不出頭; 6、登體用北之:“登”字的上部是“北”,下部是“之”; 7、路左言如借:“路”字的“足”旁可寫成“言”旁; 8、時邊寸莫為:“時”字的右旁可寫成“寸”字。 9、草勾添反慶:“慶”字的寫法:從上至下“艸”字→橫勾→“反”; 10、乙九貼人飛:“飛”字的寫法:上寫“乙”,下連寫“九”,然后在“九”字的末筆上寫“人”; 1、惟末分憂夏:區(qū)分“夏”與“憂”:即在“夏”的底部下加“一”,就成“憂”;(《三字經(jīng)》:夏一憂) 2、就中識弟夷:“弟”和“夷”兩字的差別在中部; 3、()齋曾不較:第一個字在字庫里沒有,其音義同“齋”,這兩個字原來就通用,只是寫法不同; 4、流染卻相依:“流”和“染”是易混字,書寫時要注意區(qū)別。 5、或戒戈先設:寫“或”和“戒”字要先寫“戈”,但準確的說,是先寫“戈”字的橫和斜勾; 6、皋華腳預施:寫“皋”和“華”字時,頭寫好后,接著寫中間豎畫一直到腳,然后才寫中部; 7、睿虞元彷佛:“睿”和“虞”有點類似,但頭腳都不同; 8、拒捉自依稀:“拒”和“捉”字,差一點就完全一樣了; 9、頂上哀衾別:“哀”和“衾”的差別就在頭部; 10、胷中器谷非:“器”和“谷”字差別在中部。 1、叅參曾不別:“叅”和“參”兩字原本就一樣,沒有差別; 2、閧巽豈曾分:“閧”和“巽”字的寫法沒有什么差別; 3、奪舊元無異:“奪”和“舊”是易混字,注意腳部的差別; 4、嬴羸自有因:“嬴”和“羸”字的差別就在于下部的“爻”和“羊”。 5、勢頭宗掣絜:“勢”和“絜”的頭部寫法都是一樣的; 6、章體效平辛:“章”的下部要和“平”和“辛”作個比較,以免寫錯. 7、合戒哉依歳:“哉”和“歳”字是易混字,注意頭部的差別. 8、寜容拳近秦:“拳”和“秦”相似,注意頭部的寫法. 9、邪聴行復止:“邪”和“聴”也十分相似.“牙”和“耳”左旁的寫法在這兩字中寫成一樣,其實在多數(shù)字中寫法是不一樣的. 10、郎斷屈仍伸:指的是“郎”的右旁應屈,而“斷”右旁要伸.因為其左旁“斷”的下部和“郎”可寫成一樣,所以特別要注意右旁的寫法.1、田月土成野:說的是“野”字的寫法:先寫“田”,連筆右寫“月”,下部寫“土”即成. 2、七九了收聲:“聲”字的寫法,與“野”字寫法順序不同,從上至下“七”、“九”、“了”一氣呵成. 3、最迫艱難嘆:“艱”、“難”、“嘆”三字的左旁都一樣,記住右旁的差別. 4、尤疑亊予爭:“事”、“予”、“爭”三字看似相同,其實不同. 5、葛尊草上得:“葛”和“尊”字都是“艸”頭,下部既相似又有差別. 6、廊廟月邉生:“廊”內(nèi)的右耳旁與“廟”內(nèi)的“月”旁寫法相同,注意“月”左邊的差異. 7、里力斯成曼:“里”字下加“力”即成“曼”字; 8、圭心可是舂:這是“舂”字的寫法:“圭”下加“心”; 9、我家曾不遠:“我”和“家”兩字易混,注意頭部不同; 10、君畏自相仍:“君”和“畏”兩字頭部和腳部寫法相同,中部不同. 1、甚乂犬傍獲:“獲”字的結(jié)體:左旁“犭”,右旁上部為“甚”,下部為“乂”; 2、么交玉伴瓊:“瓊”字的結(jié)體:左旁為“玉”,右旁上部為“么”,下部為“交”; 3、出書觀項轉(zhuǎn):是“出”字還是“書”字就看有沒有脖子,有脖子的是“出”字,沒有的即為“書”字; 4、別列看頭平:區(qū)別“別”字和“列”字,就看頭部是點還是橫平; 5、膝滕中委曲:“膝”和“滕”兩字右旁的寫法:先寫頭部,后一豎到底,然后在中部作委曲變化; 6、次比兩分明:“次”和“比”其差別在左旁; 7、二下客為亂:“亂”字的寫法:“二”下面寫“客”即成; 8、宀藏了則寜:“寜”字的寫法:“宀”下寫“了”. 9、而由問上點:即“而”字的寫法:橫點下寫“問”即成; 10、早得幸頭門:“早”字寫法:“門”字下寫“幸”; 1、恥死休相犯:“恥”和“死”為易混字,只一點之差; 2、貌朝喜共臨:“貌”和“朝”也是易混字,左右兩旁既類似,又有差別; 3、鹿頭真戴草:為“鹿”字的寫法,要有“艸”頭才是對的,因原于象形字; 4、狐足乃疑心:“狐”字右旁腳部可寫成“心”. 5、勿使微成漸:不要把“微”寫成“漸”,中間不同,右旁可寫成一樣; 6、奚容悶即昆:“悶”與“昆”字易混,注意腳部差別; 7、作南觀兩甫:想寫“南”字嗎?看看“兩”和“甫”吧,外取“兩”,內(nèi)取“甫”; 8、求鼎見棘林:寫“鼎”字可參考“棘”和“林”字,有異同處; 9、休助一居下:寫“休”和“助”字不要忘了下面加“一”字; 10、棄奔七尚尊:“棄”和“奔”字的頭部都寫成“七”. 1、隷頭真似系:“隷”“系”的頭部相似,也可寫成一樣; 2、帛下即如禽:“禽”字的寫法:“人”字下寫“帛”即可; 3、溝渫皆従戈:“溝”和“渫”字的右旁頭部都可用“戈”; 4、紙箋并用巾:“帋”和“箋”字腳部都寫成“巾”字; 5、懼懷容易失:“懼”和“懷”兩字容易寫錯,其差別在右旁頭部; 6、會念等閑并:“會”和“念”字相混,很容易寫錯. 7、近息追微異:“近”、“息”和“追”因差異小,易混,請注意; 8、喬商矞不群:“喬”、“商”和“矞”字不好在一起,它們很相似,注意判別; 9、欵頻終別白:“欵”和“頻”字相似,但終有差別,必須明白,差別在左旁; 10、所取豈容昏:“所”字的這種寫法容易與“取”字相混,,注意末筆; 1、戚感威相等:“戚”、“感”和“威”字相等嗎?答曰:否.相似而已; 2、馭敦殷可親:“馭”、“敦”和“殷”字易混,只一點或一橫之差. 3、臺名依召立:“臺”和“名”字都可寫成“召”字,因為“召”有多種寫法; 4、敝類逐嚴分:“敝”、“類”兩字易混,和“嚴”字相似,但又有分別; 5、鄒歇歌難見:“鄒”和“歇”是易混字,區(qū)別在第一筆; 6、成幾賊易聞:“成”、“幾”、“賊”三字雖有相似之處,但容易區(qū)別; 7、傅傳相競點:“傅”與“傳”只一點之差.記?。憾嘁稽c為“傅”,少一點為“傳”,不少人寫錯!8、留辯首從心:“留”和“辯”字的頭部都寫成“心” 9、昌曲終如魯:“昌”字和“魯”字下半部寫法一樣; 10、食良末若吞:“食”、“良”字的腳部和“吞”的腳部一樣; 1、止知民倚氏:“民”和“氏”是相互依賴的,“氏”字頭多一小橫畫就成“民”字; 2、不道樹多枝:“樹”比“枝”字的右旁多了一些筆畫; 3、慮逼都來近:“慮”和“逼”多么相似呀!區(qū)別在于底部,“心”底可用“一”,“之”底不要用“一”,有多種寫法; 4、論臨勿妄窺:“論”和“臨”字左旁及右旁上半部的寫法都一樣,可是右旁的下半部卻不一樣,要看清楚! 5、起旁合用短:“起”和“短”字左旁同用“走”旁的寫法; 6、遣上也用迷:“遣”字的頭部和“迷”的頭部同。 7、欲識高齊馬:“高”、“齊”、“馬”三字有些相似,注意識別; 8、須知兕(si)既兒:要知道“兕”、“既”、“兒”三字是易混字,注意頭部的辨別; 9、寺専無失錯:“寺”和“専”字如果沒差別就錯了,兩點之差! 10、巢筆在思維:寫“巢”和“筆”二字時,要想一想它們的差別在哪里! 1、丈畔微彎使:先橫折再寫“丈”字就是“使”字了(《三字經(jīng)》句:彎丈使); 2、孫邊不緒絲:寫“孫”字,右旁不要寫“糸”的頭。3、常收無用直:“?!弊值哪┕P不必用豎畫,只要用點就行了; 4、密上不須綿():即寫“密”字不需要寫寶蓋頭; 5、才畔詳牋牒:“牋”和“牒”字的“片”字旁可用堤手旁; 6、水元看永泉:寫“永”和“泉”字,“水”字是根本,兩個字都含有“水”字,只是字頭不一樣而已; 7、柬同東且異:很顯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柬”和“東”字的差別所在; 8、府象辱還偏:“府”字雖象“辱”字,但還是有所不同,有所偏差。9、才傍干成卉:寫“卉”字,只要先寫“才”連筆在右旁寫“干”字就可以了; 10、勾盤柬作闌:這是“闌”字的寫法:先橫后鉤(門的通用寫法),下寫“柬”字即成; 1、鄉(xiāng)卿隨口得:只要知道“口”字的寫法,“鄉(xiāng)”、“卿”兩字很容易得到,要注意這三個字是易溷字; 2、愛鑿與奎全:“愛”和“鑿”這兩個字是易溷字,但很容易區(qū)別,“愛”加“人”字頭即是“鑿”字; 3、玉出頭為武:“玉”字出了頭就成“武”字; 4、干銜點是丹:“干”字加一點即“丹”字。5、蹄號應有法:“蹄”和“號”兩字粗看有點相似,但細看兩字截然不同; 6、云虐豈無傳:“云”和“虐”也是易混字,頭同腳不同; 7、盜意腳同適:“盜”和“意”兩字的腳寫法相同,“心”字底可同“一”的寫法; 8、熊弦身似然:“熊”、“弦”和“然”字也是易混字,要注意區(qū)別; 9、矣其頭少變:“矣”和“其”字下部相同,頭部不盡相同; 10、兵共足雙聯(lián):“兵”和“共”字下部寫法一樣,凡“八”字底都可以這樣 1、莫寫包庸守:不要把“包”字寫成“守”字,兩字頭一樣,腳大不一樣; 2、勿書綠是緣:“綠”和“緣”也是易混字,注意這兩字右邊下半部的寫法; 3、謾將繩當臘:不要把“繩”字寫成“臘”字,兩字的左右旁都有相似之處,但寫法各不一樣; 4、休認寡為寬:“寡”和“寬”是易混字,兩字的腳不一樣; 5、即腳猶如恐:“即”和“恐”字頭一樣,腳不同,“即”腳為點,“恐”腳為“一”; 6、還身附近遷:“還”和“遷”字大不相同,只有中部有一點點類似.7、寒容審有象:“寒”、“容”、“審”三字只有頭和腳相象,“容”和“審”第三筆一樣,其余寫法都不一樣; 8、憲害寘(zhi)相牽:“憲”、“害”、“寘”三字的寫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注意區(qū)別; 9、滿外仍知備:“滿”和“備”是易混字,這兩個字完全可以寫成一樣的,但在應用時,最好用不同的寫法; 10、醫(yī)初尚類堅:“醫(yī)”和“堅”屬倒“品”型結(jié)構(gòu),上部右旁簡單而統(tǒng)一,左旁很少統(tǒng)一寫法; 1、直須明謹解:直說了吧,必須明白“謹”和“解”的寫法,右旁相似,左旁絕不相同; 2、亦合別荊前:“別”、“荊”和“前”字都有“刂”字旁,其法相同,有點無點都一樣. 3、顙向戈牛始:“顙”字左旁的寫法,先寫“戈”往下寫“牛”;4、雞須下子先:寫“雞”字,先寫“下”,下寫“子”; 5、撇之非是乏:一撇下加“之”不是“乏”字!多了一點; 6、勾木可成村:“村”字的寫法:“木”加鉤; 7、蕭鼠頭先辨:“蕭”和“鼠”是易混字,其頭不同;8、寅賔腹裏推:“寅”和“賔”也是易混字,其差別在中部. 9、莫教凡作愿:“凡”和“愿”字的寫法極其相似,不要寫錯了! 10、勿使雍為離:“雍”和“離”是易混字,右邊同,左邊不同; 1、醉碎方行處:“醉”和“碎”字簡直是一樣了,判別時可根據(jù)上下文進行判別; 2、麗琴初起時:“麗”和“琴”字上半部寫法象而不同; 3、栽裁當自記:“栽”和“裁”字,只要記住下部的寫法,上部同; 4、友彂更須知:“友”和“彂”二字,要知道其頭部寫法不同。 5、忽訝劉如對:“劉”和“對”字,有的人寫成一樣,王羲之寫過,史游也寫過,不必感到驚訝; 6、從來缶是垂:“缶”和“垂”也是易混字,歷史書家也有寫成一樣的,懷素寫過; 7、含貪真不偶:“含”和“貪”字上部相同,下部可不同; 8、退邑尚參差:“退”和“邑”寫法有差別,只是頭部一樣; 9、減滅何曾誤:“減”和“滅”兩字的不同地方在中間; 10、黨堂未易追:“黨”和“堂”字雖然頭一樣,但下部就不一樣,無規(guī)律可追尋,同類還有“?!薄ⅰ爱敗钡?要硬記。 1、女懷丹是母:女人懷了胎兒,就要當母親了.“胎兒”就是一點,是“女”是“母”就一點之差; 2、叟棄點成皮:“叟”去掉第一點就成了“皮”字; 3、若謂涉同淺:如果說“涉”同“淺”字,那么它們就沒有不同之處了? 4、須教賤作師:要“賤”變成“師,就得去掉右上角兩點; 5、黿鼉鼂一類:“黿”、“鼉”和“鼂”同類,頭部可不一樣; 6、茶菊策更親:“茶”、“菊”和“策”三字相類似,“策”字的竹頭可寫成“艸”頭。 7、非作渾如化:“非”和“作”字有點象“化”字的寫法,但其實差的很多.要注意的是“非”和“作”兩字,更容易寫錯; 8、功勞總?cè)羯?“功”和“勞”字也有點象“身”字,但易混的是“功”和“勞”字,只一點之差(《三字經(jīng)》為“點功勞”); 9、示衣尤可惑:“示”和“衣”是容易寫錯的,特別要注意頭部的差別; 10、奄宅建相隣:“奄”和“宅”字很相似,注意第一筆的寫法; 1、道器吳難別:“道”、“器”、“吳”三字易混,上半部幾乎相同,但腳不同; 2、竟充克有倫:“竟”、“充”、“克”三字為同類,注意區(qū)分。 3、市於增一點:“市”字的右上部加一點就成“於”字,簡單! 4、倉欲可同人:“倉”和“欲”字相似,只有腳不同.也可理解為同是“人”字頭; 5、數(shù)段情何密:“數(shù)”與“段”字太相似了,但要注意其頭部和中部一點之不同; 6、曰甘勢則勻:寫“曰”和“甘”字的筆勢都差不多,只是筆畫長一點,短一點而已; 7、固雖防夢蕳:要提防把“夢”寫成“蕑”字,因為它們有點相似; 8、自合定浮淳:“浮”和“淳”字也很相似,要認真判定。 9、添一車牛幸:“?!碧怼耙弧奔础败嚒?;
◎草訣百韻歌 宋·佚名(760字) 草圣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毫厘雖欲辨,體勢更須完。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 蓋頭無左畔,之趬缺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 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 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寧乃繁于叔,侯兮不減詹。 攝稱將屬倚,某棗借來旋。慰賦真難別,朔邦豈易參。之加心上惡,兆戴免頭黽。 點急堪成彗,勾于認是卑。鄉(xiāng)卿隨口得,愛鑿與奎全。玉出頭為武,干銜點是丹。 蹄號應有法,云虐豈無傳。盜意腳同適,熊弦身似然。矣其頭少變,兵共足雙聯(lián)。 莫寫包為守,勿書綠是緣。漫將繩當臘,休認寡為寬。即腳猶如恐,還身附近遷。 寒空容有象,憲害審相牽。滿外仍知備,醫(yī)初尚類堅。直須明謹解,亦合別荊前。 顙向戈牛始,雞須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蕭鼠頭先辨,寅賓腹里推。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為離。醉碎方行處,麗琴初起時。栽裁當自記,友發(fā)更須知。 忽訝劉如對,從來缶似垂。含貪真不偶,退邑尚參差。減滅何曾誤,黨堂未易追。 壽宜圭與可,齒記止加司。右邑月何異,左方才亦為。舉身為乙未,登體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時邊寸莫違。草勾添反慶,乙九貼人飛。惟末分憂夏,就中識弟夷。 皋華腳預施,流染卻相依。或戒弋先設,頂上哀衾別。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不道樹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慮逼都來近,論臨勿妄窺。 齋齊曾不較,遣上也同迷。欲識高齊馬,須知兕既兒。寺專無失錯,巢筆在思維。 丈畔微彎使,孫邊不緒絲。常收無用直,密上不須蓋。才畔詳箋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東且異,府象辱還偏。才傍于成卉,勾盤柬作闌。女懷丹是母,叟棄點成皮。 若謂涉同淺,須教賤作師。黿鼉罨一類,茶菊榮同親。非作渾如化,功勞總?cè)羯怼? 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鄰。道器吳難測,竟充克有倫。市于增一點,倉欲可同人。 數(shù)叚情何密,曰甘勢則勻。固雖防夢簡,自合定浮淳。添一車牛幸,點三上下心。 改頭聊近體,曹甚不同根。舊說唐同雁,嘗思孝似存。掃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謝衡正淺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別支文??蓯劢监徆?,偏宜諶友湛。 意到形須似,體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筆自通玄。http://baike.baidu.com/view/1683498.htm?fr=ala0_1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