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用古語治國的是唐朝哪位皇帝說出他能有此認識的歷史原因
戰(zhàn)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币馑际钦f:統(tǒng)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則唐貞觀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币馑际钦f: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yīng)該高度謹慎。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征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fā)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避髯印⑽赫骱吞铺?,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diào)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tǒng)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zhí)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載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談?wù)摼c民的關(guān)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2,圍魏救趙是戰(zhàn)國時下列哪位實施的軍事策略A廉頗 B田忌C荀
B
田忌.
B.田忌
怎么沒孫臏????
B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zhàn)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zhàn)。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后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yè)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并許諾解圍后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yīng)允,令田忌為將,并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lǐng)兵出發(fā)。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于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并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于見人。后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guān)于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jié)繩,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F(xiàn)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zhàn)場,龐涓復(fù)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田忌
3,荀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自取下策跟隨六國滅亡的先例,這是比六國還要差了。出自《六國論》,作者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自取下策跟隨六國滅亡的先例,這是比六國還要差了。出自《六國論》,作者蘇洵 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4,描寫龍的詩句
龍
作者: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闕正晨趨。
東方虬 【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fù)舊時容。
令狐楚 【相和歌辭·王昭君】 錦車天外去,毳幕云中開。魏闕蒼龍遠,蕭關(guān)赤雁哀。
陸龜蒙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蘭眼抬露斜,鶯唇映花老。金龍傾漏盡,玉井敲冰早。
來濟 【出玉關(guān)】 斂轡遵龍漢,銜凄渡玉關(guān)。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
閻朝隱 【奉和登驪山應(yīng)制】 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煦缫沙跖?,洪荒若始分。
東方虬 【昭君怨三首】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fù)舊時容。
孫逖 【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yīng)春。
陸海 【題龍門寺】 窗燈林靄里,聞磬水聲中。更與龍華會,爐煙滿夕風。
應(yīng)物 【龍?zhí)丁?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云閑。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卣八拿嫒缈串?,須信游人不欲還。
若虛 【樂仙觀】 樂氏騎龍上碧天,東吳遺宅尚依然。悟來大道無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錢。老樹夜風蟲咬葉,古垣春雨蘚生磚。松傾鶴死桑田變,華表歸鄉(xiāng)未有年。
貫休 【江邊祠】 松森森,江渾渾,江邊古祠空閉門。精靈應(yīng)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堛黾t宿雨滴,土龍甲濕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靂。
貫休 【送越將歸會稽】 面如玉盤身八尺,燕語清獰戰(zhàn)袍窄。古岳龍腥一匣霜,江上相逢雙眼碧。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別我歸稽巘。他年必帥邯鄲兒,與我殺輕班定遠。
貫休 【少監(jiān)三首】 器琢仙珪美有馀,席珍國寶比難如。銜花乳燕看調(diào)瑟,衣錦佳人侍讀書。荀氏門風龍變化,謝家庭樹玉扶疏。即期寰海隆平日,歸佐吾皇侍玉除。
貫休 【少監(jiān)三首】 益友相隨益自強,趨庭問禮日昭彰。袍新宮錦千人目,馬駿桃花一巷香。偏愛曾顏終必及,或如韓白亦無妨。八龍三虎森如也,萬古千秋瑞圣唐。
龍
作者: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闕正晨趨。
東方虬 【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fù)舊時容。
令狐楚 【相和歌辭·王昭君】 錦車天外去,毳幕云中開。魏闕蒼龍遠,蕭關(guān)赤雁哀。
陸龜蒙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蘭眼抬露斜,鶯唇映花老。金龍傾漏盡,玉井敲冰早。
來濟 【出玉關(guān)】 斂轡遵龍漢,銜凄渡玉關(guān)。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
閻朝隱 【奉和登驪山應(yīng)制】 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煦缫沙跖?,洪荒若始分。
東方虬 【昭君怨三首】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fù)舊時容。
孫逖 【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yīng)春。
陸海 【題龍門寺】 窗燈林靄里,聞磬水聲中。更與龍華會,爐煙滿夕風。
應(yīng)物 【龍?zhí)丁?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云閑。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卣八拿嫒缈串?,須信游人不欲還。
若虛 【樂仙觀】 樂氏騎龍上碧天,東吳遺宅尚依然。悟來大道無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錢。老樹夜風蟲咬葉,古垣春雨蘚生磚。松傾鶴死桑田變,華表歸鄉(xiāng)未有年。
貫休 【江邊祠】 松森森,江渾渾,江邊古祠空閉門。精靈應(yīng)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堛黾t宿雨滴,土龍甲濕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靂。
貫休 【送越將歸會稽】 面如玉盤身八尺,燕語清獰戰(zhàn)袍窄。古岳龍腥一匣霜,江上相逢雙眼碧。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別我歸稽巘。他年必帥邯鄲兒,與我殺輕班定遠。
貫休 【少監(jiān)三首】 器琢仙珪美有馀,席珍國寶比難如。銜花乳燕看調(diào)瑟,衣錦佳人侍讀書。荀氏門風龍變化,謝家庭樹玉扶疏。即期寰海隆平日,歸佐吾皇侍玉除。
貫休 【少監(jiān)三首】 益友相隨益自強,趨庭問禮日昭彰。袍新宮錦千人目,馬駿桃花一巷香。偏愛曾顏終必及,或如韓白亦無妨。八龍三虎森如也,萬古千秋瑞圣唐。
有關(guān)龍的詩歌:
斯須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當年雙檜是雙童,
相對無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蒼龍。
(蘇軾《塔前古檜》)。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曹植《洛神賦》)
斯須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當年雙檜是雙童,
相對無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蒼龍。
(蘇軾《塔前古檜》)
《洛神賦》--曹植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5,戰(zhàn)國時期有什么名人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 宋玉 戰(zhàn)國時文學家。楚國人。 廉頗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有“負荊請罪”事。 藺相如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有“完璧歸趙”事。 觸龍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一作觸詟。 趙勝(?-前251) 戰(zhàn)國時趙國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趙相?!皯?zhàn)國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趙勝。 趙奢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秦軍,以功封馬服君。 趙括(?-前260)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趙奢之子,人稱馬服子。只知紙上談兵。統(tǒng)兵敗于秦軍白起,四十萬人被坑殺。 魯仲連 戰(zhàn)國時齊國人。一稱魯連。常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 毛遂 戰(zhàn)國時人,平原君門下食客。曾自薦隨平原君赴楚,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 虞卿 戰(zhàn)國時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趙為上卿,后辭趙至魏。 公孫龍(約前320-前240) 戰(zhàn)國后期名辯思想家。字子秉,趙國人?!鞍遵R非馬”即其觀點。 尹文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齊國人。 鄒衍(約前305-前240)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人物。一作騶衍。齊國人。學究天人,雄于辯口。 魏無忌(?-前243) 戰(zhàn)國時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異母弟,“戰(zhàn)國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無忌。 侯嬴(?-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以重諾守信名傳后世。 朱亥(?-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有勇力。曾刺殺魏將晉鄙,解邯鄲之圍。 黃歇(?-前238)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戰(zhàn)國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黃歇。 荀況(約前313-前238) 戰(zhàn)國后期思想家。又稱荀卿(漢時避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在認識論上,提出“行貴于知”的觀點。 荀子 即荀況。 姬延(?-前256) 東周末代國王。慎靚王之子。前314-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 即姬延。 呂不韋(?-前235) 戰(zhàn)國末秦國大臣。衛(wèi)國濮陽人。所著《呂氏春秋》(一名《呂覽》),為雜家代表作。 甘羅 戰(zhàn)國時秦國大臣。甘茂之孫。十二歲時因功而任秦國上卿。 嫪毐(lǎo aǐ)(?-前238) 戰(zhàn)國時秦國人。由呂不韋推薦為宦,受太后寵幸,受封為長信侯。 鄭國 戰(zhàn)國末水利家。韓國人。所筑鄭國渠為我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韓非(約前280-前233) 戰(zhàn)國末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韓子》(《韓非子》)五十五篇。 尉繚 戰(zhàn)國末秦國大臣。魏國大梁人。入秦為國尉,因稱尉繚。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李牧(?-前228) 戰(zhàn)國末趙國將領(lǐng)。長于用兵。 王翦 戰(zhàn)國末秦國將領(lǐng)。頻陽人。長于用兵,以功封武成侯。 燕太子丹(?-前226) 戰(zhàn)國末燕王喜太子。曾派荊軻刺秦王不遂,被燕王喜斬首。 荊軻(?-前227) 戰(zhàn)國末衛(wèi)國人。先世為齊人。好讀書擊劍。衛(wèi)人稱之為“慶卿”。游歷至燕后,被稱為“荊卿”(或“荊叔”)。刺秦王未遂被殺。 高漸離 戰(zhàn)國末燕國人。擅長擊筑。曾于筑內(nèi)暗放鉛丸,撲擊秦始皇未中被殺。 樊于期(?-前227) 戰(zhàn)國末秦國將領(lǐng)。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后自刎獻頭于荊軻,以刺秦王。 項燕(?-前233) 戰(zhàn)國末楚國將領(lǐng)。下相人。勇而有謀。 田光(?-前227) 戰(zhàn)國末燕國人。以“節(jié)俠”自許。薦荊軻于太子丹,并自刎以壯其志。 猗頓 戰(zhàn)國時大工商業(yè)者。以經(jīng)營河東鹽池起家,而成巨富。 郭縱 戰(zhàn)國時大工商業(yè)者。趙國邯鄲人。以經(jīng)營鐵冶成業(yè)致富。 卓氏 戰(zhàn)國末大工商業(yè)者。趙國人。以鐵冶致富。 孔氏 戰(zhàn)國末大工商業(yè)者。魏國人。以鐵冶為業(yè)。
戰(zhàn)國名人: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 宋玉 戰(zhàn)國時文學家。楚國人。 廉頗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有“負荊請罪”事。 藺相如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有“完璧歸趙”事。 觸龍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一作觸詟。 趙勝(?-前251) 戰(zhàn)國時趙國宗室大臣?;菸耐踔埽乌w相。“戰(zhàn)國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趙勝。 趙奢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秦軍,以功封馬服君。 趙括(?-前260)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趙奢之子,人稱馬服子。只知紙上談兵。統(tǒng)兵敗于秦軍白起,四十萬人被坑殺。 魯仲連 戰(zhàn)國時齊國人。一稱魯連。常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 毛遂 戰(zhàn)國時人,平原君門下食客。曾自薦隨平原君赴楚,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 虞卿 戰(zhàn)國時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趙為上卿,后辭趙至魏。 公孫龍(約前320-前240) 戰(zhàn)國后期名辯思想家。字子秉,趙國人?!鞍遵R非馬”即其觀點。 尹文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齊國人。 鄒衍(約前305-前240)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人物。一作騶衍。齊國人。學究天人,雄于辯口。 魏無忌(?-前243) 戰(zhàn)國時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異母弟,“戰(zhàn)國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無忌。 侯嬴(?-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以重諾守信名傳后世。 朱亥(?-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有勇力。曾刺殺魏將晉鄙,解邯鄲之圍。 黃歇(?-前238)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皯?zhàn)國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楚國黃歇。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 宋玉 戰(zhàn)國時文學家。楚國人。 廉頗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有“負荊請罪”事。 藺相如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有“完璧歸趙”事。 觸龍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一作觸詟。 趙勝(?-前251) 戰(zhàn)國時趙國宗室大臣?;菸耐踔?,任趙相?!皯?zhàn)國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趙勝。 趙奢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曾大破秦軍,以功封馬服君。 趙括(?-前260) 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趙奢之子,人稱馬服子。只知紙上談兵。統(tǒng)兵敗于秦軍白起,四十萬人被坑殺。 魯仲連 戰(zhàn)國時齊國人。一稱魯連。常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 毛遂 戰(zhàn)國時人,平原君門下食客。曾自薦隨平原君赴楚,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 虞卿 戰(zhàn)國時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趙為上卿,后辭趙至魏。 公孫龍(約前320-前240) 戰(zhàn)國后期名辯思想家。字子秉,趙國人?!鞍遵R非馬”即其觀點。 尹文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齊國人。 鄒衍(約前305-前240)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人物。一作騶衍。齊國人。學究天人,雄于辯口。 魏無忌(?-前243) 戰(zhàn)國時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異母弟,“戰(zhàn)國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無忌。 侯嬴(?-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以重諾守信名傳后世。 朱亥(?-前257) 戰(zhàn)國時魏國人。有勇力。曾刺殺魏將晉鄙,解邯鄲之圍。 黃歇(?-前238) 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皯?zhàn)國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黃歇。 荀況(約前313-前238) 戰(zhàn)國后期思想家。又稱荀卿(漢時避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在認識論上,提出“行貴于知”的觀點。
廉頗 李牧 荊軻,聶政,樂毅,孫臏,龐涓,商鞅,廉頗,莊周,墨翟,贏政,西門豹,韓非 藺相如王翦 白起 趙勝 黃歇 魏無忌 趙牧 呂不韋,趙括 鉤踐 孟子 皺忌 田忌 蘇秦 屈原
發(fā)生于東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像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的故事,這一時期的人物故事及成語典故數(shù)不勝數(shù),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等,政治軍事人物有管仲、樂毅、孫子、孫臏、武起、商鞅,還有秦齊楚趙燕衛(wèi)韓等等各個諸侯國的什么齊桓公、秦穆公的這個公那個王的;還有屈原、扁鵲、李斯、呂不韋、田忌賽馬、西門豹治鄴、荊軻刺秦王等等猶如星漢燦爛的杰出人物;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被我們概括為成語的更是特別多,例如:假道伐國、退避三舍、一鼓作氣、完璧歸趙、商鞅變法、合縱連橫、雞鳴狗盜、圍魏救趙……怎么樣,是不是特別精彩?可以去看兩本書,叫《東周列國傳》和《史記故事》。參考資料:【汪老師談讀書】:歷史故事
6,形容人物意志堅定的成語 三個以上
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堅定不移、堅韌不拔、持之以恒。一、鍥而不舍釋義: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qū)W習有恒心。出自: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笔纠核J定的目標就會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從不在乎別人的挖苦。二、百折不撓釋義: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出自: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風?!笔纠阂龀纱笫?,必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三、堅定不移釋義移: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出自: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示例:學校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四、堅韌不拔釋義: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頑強;不可動搖。出自:方毅《讀<攻關(guān)>》:“需要的是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始終不懈,堅韌不拔。” 示例:我們學習革命先烈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共產(chǎn)主義一定能實現(xiàn)的信念。五、持之以恒釋義:持:保持;堅持;之:代詞;指所要堅持的東西;恒:長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堅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出自:宋 樓鑰《攻愧集 雷兩應(yīng)詔封事》:“凡應(yīng)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示例: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有絲毫松懈。
堅定不移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xiàn)十分頑強。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堅定不移:移:改變,變動。穩(wěn)定堅強,毫不動搖。心堅石穿: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雷打不動:形容態(tài)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guī)定,決不變更。堅韌不拔: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始終不懈:自始自終一直不松懈。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持之以恒: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磨杵成針: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參考 2zdemon 用戶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zhàn) 鎮(zhèn)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光明磊落 化險為夷 大顯身手 大顯神通 大獲全勝 義無反顧 久經(jīng)沙場 談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經(jīng)百戰(zhàn) 智勇雙全 聞雞起舞 勇往直前 視死如歸 單槍匹馬 所向披靡 堅貞不屈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百煉成鋼 碧血丹心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鼎立天下 頂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馬革裹尸,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胡服騎射,紙上談兵,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尸、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zhàn) 鎮(zhèn)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百煉成鋼 碧血丹心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鼎立天下 頂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昂首闊步 昂首挺胸 百戰(zhàn)百勝 碧血丹心 百煉成鋼 大智大勇 沖鋒陷陣 頂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赴湯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險為夷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力挽狂瀾 臨危不懼 面不改色 寧死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驍勇善戰(zhàn)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氣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軍 戰(zhàn)無不勝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xiàn)十分頑強。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堅定不移:移:改變,變動。穩(wěn)定堅強,毫不動搖。心堅石穿: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雷打不動:形容態(tài)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guī)定,決不變更。堅韌不拔: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始終不懈:自始自終一直不松懈。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持之以恒: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磨杵成針: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堅韌不拔窮且益堅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堅如磐石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zhàn) 鎮(zhèn)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光明磊落 化險為夷 大顯身手 大顯神通 大獲全勝 義無反顧 久經(jīng)沙場 談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經(jīng)百戰(zhàn) 智勇雙全 聞雞起舞 勇往直前 視死如歸 單槍匹馬 所向披靡 堅貞不屈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百煉成鋼 碧血丹心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鼎立天下 頂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馬革裹尸,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胡服騎射,紙上談兵,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尸、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zhàn) 鎮(zhèn)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百煉成鋼 碧血丹心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鼎立天下 頂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zhàn)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zhàn)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昂首闊步 昂首挺胸 百戰(zhàn)百勝 碧血丹心 百煉成鋼 大智大勇 沖鋒陷陣 頂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赴湯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險為夷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力挽狂瀾 臨危不懼 面不改色 寧死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驍勇善戰(zhàn)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氣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軍 戰(zhàn)無不勝 頂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赴湯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險為夷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赴湯蹈火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英姿煥發(fā)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力挽狂瀾 臨危不懼 面不改色 寧死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驍勇善戰(zhàn)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氣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軍 戰(zhàn)無不勝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xiàn)十分頑強。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堅定不移:移:改變,變動。穩(wěn)定堅強,毫不動搖。心堅石穿: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雷打不動:形容態(tài)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guī)定,決不變更。堅韌不拔: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始終不懈:自始自終一直不松懈。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持之以恒: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磨杵成針: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7,誰能告訴我?guī)讉€成語故事我急啊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墒强锖饧依锖芨F,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一事無成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當了省郎的官,因官運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
如他的心意,所以時時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國寺,游倦了,就寄宿在
寺里。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中走到一處巖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
個極小香爐,爐檀香煙裊裊上升。老和尚對省官說道:“這小香爐中的香煙還是你許愿時留
存下來的,現(xiàn)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時代的劍南安撫巡官;第二世你是憲
宗時候的西蜀書記,第三世就是現(xiàn)在的省郎官。”他聽了老和尚這番話,恍然有點覺悟,彷
佛記憶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對人生似乎恍然徹悟。
又王中的詩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的感嘆語。
現(xiàn)在上了年紀的人,事業(yè)上要是沒有成就的話,通常都是拿一事無成來感嘆。有時年紀
不大的人,你問他事業(yè)做得怎樣,他也會說“一事無成”呀!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金石為開
西漢時期, 有個大將軍叫李廣.李廣生來口才笨拙, 不善言談, 可身材高大, 膂力超人, 精通射箭.
有一次, 他到郊外去打獵, 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草叢里有一只猛虎正蹲臥在那里, 好像正在等待撲捉食物的時機.李廣立刻神情振作, 瞄準老虎, 拉弓搭箭, 使足力氣”嗖”地射出一箭.這一箭射出, 正中要害.可是李廣在那等了一會兒, 看老虎動也沒動一下, 他很奇怪, 大著膽子走近, 仔細一看, 被射中的不是什么老虎, 而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大石頭.當他尋找射出的那支箭時, 發(fā)現(xiàn)那支箭不僅深深地射中了石頭老虎, 而且連箭瓴都幾乎看不見了.
李廣自己也感到很驚奇, 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氣.接著他又連射幾箭, 卻始終不能再射進去了.
后來, 當他對別人說起這件事時, 人家告訴他說: ”見其誠心, 而金石為開.”
這句成語比喻對人真誠, 能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堅定, 能克服一切困難.
游刃有余
戰(zhàn)國時候, 有個廚師宰牛的技術(shù)非常高超.有一次, 他給梁惠王宰牛, 梁惠王見他宰得又快又好, 驚奇地問道: ”你的技術(shù)怎么能夠達到這個地步呢?”
廚師回答: ”我開始學宰牛時, 眼里只看到整個牛, 不知道從哪里下刀才好.以后經(jīng)過摸索, 我才逐漸掌握了牛的身體結(jié)構(gòu), 哪里有肌肉, 哪里有筋脈, 哪里是骨頭, 哪里是骨節(jié)間的縫隙, 心里都弄得清清楚楚了.這樣, 我再宰牛就順骨縫進刀, 慢慢轉(zhuǎn)動那薄薄的刀刃, 宰起來就覺得不費什么力氣, 里面還挺寬余呢 (原文是“恢恢乎, 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 聽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 宰了幾千頭牛, 還好像是新磨出來的一樣.”
廚師又說: ”即使這樣, 遇到那些筋骨交錯, 非常難辦的地方, 我還是非常重視的.不過, 當我宰完一頭牛之后, 我提起刀來, 向四周看看, 那時候我真是感到痛快, 感到心滿意足啊 (原文是“提刀而立, 為之四顧, 為之躊躇滿志”) ! ”
梁惠王聽了, 連連稱贊說: ”我聽了你的話, 也受到很大啟發(fā)啊! ”這就是”皰丁解?!钡墓适?(”皰丁”就是廚師) .
這個故事產(chǎn)生了兩個成語.一個是”游刃有余”.”游”是運轉(zhuǎn); ”刃”是刀刃.現(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工作熟練, 經(jīng)驗豐富, 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另一個成語是”躊躇滿志”.”躊躇”是從容自得的樣子.”滿志”是十分滿意.”躊躇”這個詞單獨使用時, 就表示猶豫不決的樣子了.所以有個成語叫”躊躇不前”, 是形容遲疑不決、不敢前進.
黃粱一夢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一次路過邯鄲的途中,在一家旅店里巧遇一位呂姓道士,兩人相談甚歡。
交談了一陣子后。盧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時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著黃梁飯。于是道士就拿了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好好睡一覺,就可以如你所愿,得到榮華富貴。
睡夢中,盧生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崔氏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仕途非常順遂,不但考取了進士,還連連升遷到節(jié)度使,最后還當上了十年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擁有許多良田、宅地、美女和馬匹。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此時,盧生因為伸了個懶腰而醒了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睡臥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邊,旅店主人的黃梁飯都還沒有煮熟呢!他感到很驚訝,所看到的事物都和真實的一樣,就說:“難道那榮華富貴,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道士回答說:“現(xiàn)在你應(yīng)該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
粱上君子
東漢時期,在潁川有個縣官叫陳實,他辦事公正,很有聲望。
一天夜里,一個小偷溜進了陳實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陳實發(fā)現(xiàn)了。他沒有喊叫,裝著沒有看見一樣。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兒孫們叫醒來到自己住的房間里。非常嚴肅地對他們說: "你們長大了一定要愛惜名聲,努力向上,從嚴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損害別人的事。有些人原來并不壞,而是對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壞習慣,又不及時改正,慢慢地變壞了的。這些人如果嚴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
陳實說到這里,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邊說: "你們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墮落到了這般地步,是慢慢地變成的??!"
躲在梁上的小偷聽到后,又慚愧,又驚慌,連忙從房梁上跳下來,向陳實磕頭認罪。陳實的兒孫們要找繩索捆綁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陳實見小偷苦苦求鐃,便說: "看你這個樣子,并不像個壞人,你大概是因為生活上貧困,才不得不這樣做的吧?"
說完,讓家人取出兩匹綢緞,,送給小偷,勸他改邪歸正。
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盡地一再表示今后決不當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這句成語。"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對有教養(yǎng)的讀書人的稱呼,用在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竊賊的代稱。
后來"梁上君子"還用來比喻那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脫離實際的人。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買一雙鞋,又不知道自己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繩依自己腳的大小鉸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鋪,這才想起忘了帶尺碼。于是,轉(zhuǎn)身便往家跑去拿尺碼。等他返回集市,才發(fā)現(xiàn)集市早已散了,那鋪子也已關(guān)了,沒買成鞋。
路人見狀,問道:“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非要去取什么尺碼呢?”
那人答道:“那怎么行,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感恩圖報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lǐng)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箍上]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灌嵍ü宦?,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么樣的船槳那么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jīng)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邯鄲學步:古時候,在趙國,有一個人在街上看見別的人走路姿勢很好看就跟著模仿,結(jié)果沒有學成,反倒連自己怎么走的樣子也忘記了,最后爬了回去。比喻學別人沒有成功,連自己的方法也丟了。望有所幫助!
狐假虎威
望梅止渴
鄭人買履
夸父逐日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zhàn)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zhàn)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游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只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干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松開你的嘴,明天也不松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里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于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fā),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里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于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quán)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唇亡齒寒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jīng)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yīng)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chǎn)的名貴玉石與屈產(chǎn)(地名,均屬晉國領(lǐng)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yīng)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zhèn)鞯膶氊?,屈產(chǎn)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么辦?”
荀息于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于這兩件寶貝,您有些舍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里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nèi)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chǎn)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nèi)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于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后,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qū)m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guān)系,如果嘴唇?jīng)]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zhàn)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jīng)之路。
晉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fù)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結(jié)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zāi)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編輯本段典 故:
1.宋國有個農(nóng)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nóng)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nóng)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nóng)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2.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墩子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墩子,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吹叫『⒆呗?,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wěn)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骸斑@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