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林牛巴怎么做
玉林牛巴”是玉林傳統(tǒng)風味名吃,也是玉林的名特產(chǎn)之一,它是用黃牛臀部肉(俗稱打棒肉)為主料,肉質(zhì)細而有嚼勁,吃后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制法:(1)選用黃牛臀部肉(俗稱打棒肉)6千克,洗凈血污后用刀片成長12厘米、寬6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盆內(nèi),加白酒200克,精鹽80克,醬油100克,白糖100克,味精50克,姜汁,蒜白、蔥白各50克,小蘇打20克,硝水10克,混合拌勻后腌漬1--2小時。(2)取1簸箕,將腌制好的牛肉片一塊塊地攤在簸箕上,放在太陽下曬至七成干。(3)將鍋洗凈,放入清油少許燒至八成熟,(清油是未使用過的植物油,烹制牛巴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好),加進八角50克、草果8個、沙姜40克,桂皮50克,丁香40克,桂花40克,桔皮100克,花椒50克,茅根200克,姜塊(拍裂)2塊,蒜白(拍裂)100克,浸發(fā)冬菇100克爆香,然后投入曬好的肉干用中火炒,待肉干回軟,鍋中無汁時,加入清油翻炒,蓋上鍋蓋,改用文火慢慢煨制1--2小時。中間需按時揭蓋翻炒,以免焦底。(4)牛巴煨好后,揀去姜、蒜及香料,控去油汁晾涼,即可改刀切件上桌,或另配原料烹制成其它菜肴。特點:色澤暗亮,氣味醇香,肉質(zhì)細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
1:選擇沒有筋的牛肉,有的就挑掉,切成薄片,要大片點,大概10幾厘米這樣長 2:把姜,鹽,油,蒜米,蔥段,料酒,味精,放到牛肉片里攪拌,閹制大概10~20分鐘(視數(shù)量而定) 3:把牛肉片攤平,在溫和的陽光下曬到六成干就好,曬的時候注意翻轉(zhuǎn) 4:把曬干的牛肉片放到油鍋里炸,至黑色撈出 5:用容器把油和牛肉片泡在一起,放入調(diào)料攪拌既可 調(diào)料的做法各家有各家的不同,但基本離不開的就是胡椒,八角,枸杞等各種中草藥 另,牛巴用油泡得越久越入味哦..
2,廣西玉林牛巴店
當然有加盟店拉 你可以到文化路那些做參考啊 陰天用機器焙的 這點請放心 現(xiàn)在牛巴什么牌都有了 但是最經(jīng)典的還是吳常昌的
“玉林牛巴”是玉林傳統(tǒng)風味名吃,玉林牛巴的主料很普通(黃牛臀部肉),但是經(jīng)過精心加工后,卻能入口感覺“肉質(zhì)細而有嚼勁,吃后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據(jù)《清異錄》載:牛巴“赤明香,世傳鄺士良家脯也。輕薄甘香,殷紅浮脆,后世莫及”。 正宗玉林牛巴,其顏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濃郁,咸甜適口,鮮美爽口,韌而不堅,越嚼越有味。為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肴,更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佳品。玉林人舉辦筵席以及逢年過節(jié),多喜以牛巴與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盤。夏秋季節(jié),各攤檔的涼拌粉,常以牛巴搭配。故稱牛巴粉,是桂中第一粉霸。 玉林牛巴的制作歷史悠久,但初期制作規(guī)模小,銷售量少。30年代至40年代,西街吳常昌的牛巴最負盛名,曾裝罐頭,銷往柳州、桂林、貴陽、昆明、重慶等地。解放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制作牛巴的數(shù)量增加,懂得制作工藝的人也比前多。牛巴已成為飯店、酒樓、熟食攤檔必備之食品。 牛巴的制作以精選新鮮牛肉(黃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歸身、陳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蔥蓉、白糖、檸檬、上好米酒各適量經(jīng)制作而成加工。 制法: (1)選用黃牛臀部肉(俗稱打棒肉)6千克,洗凈血污后用刀片成長12厘米、寬6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盆內(nèi),加白酒200克,精鹽80克,醬油100克,白糖100克,味精50克,姜汁,蒜白、蔥白各50克,小蘇打20克,硝水10克,混合拌勻后腌漬1--2小時。 (2)取1簸箕,將腌制好的牛肉片一塊塊地攤在簸箕上,放在太陽下曬至七成干。 (3)將鍋洗凈,放入清油少許燒至八成熟,(清油是未使用過的植物油,烹制牛巴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好),加進八角50克、草果8個、沙姜40克,桂皮50克,丁香40克,桂花40克,桔皮100克,花椒50克,茅根200克,姜塊(拍裂)2塊,蒜白(拍裂)100克,浸發(fā)冬菇100克爆香,然后投入曬好的肉干用中火炒,待肉干回軟,鍋中無汁時,加入清油翻炒,蓋上鍋蓋,改用文火慢慢煨制1--2小時。中間需按時揭蓋翻炒,以免焦底。 (4)牛巴煨好后,揀去姜、蒜及香料,控去油汁晾涼,即可改刀切件上桌,或另配原料烹制成其它菜肴。 特點:色澤暗亮,氣味醇香,肉質(zhì)細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 玉林牛巴是玉林最負盛名的傳統(tǒng)特色風味小吃,至今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2004年在玉林市第一屆地方特色小吃評比活動中,玉林牛巴被評定為玉林十大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