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羅漢,十八羅漢分別是什么

1,十八羅漢分別是什么

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八羅漢分別是什么

2,佛教18羅漢

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 (1)賓度羅跋羅墮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羅漢: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xué)佛修行。 (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歡喜羅漢: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3)迦諾迦跋厘墮阇(Kanakabharadvaja),舉缽羅漢: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 (4)蘇頻陀(Suvinda),托塔羅漢: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諾矩羅(Nakula),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6)跋陀羅(Bhadra),過江羅漢:過江似蜻蜓點水。 (7)迦理迦(Karika),騎象羅漢:本是一名馴象師。 (8)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笑獅羅漢:原為獵人,因?qū)W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9)戍博迦(Jīvaka),開心羅漢: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探手羅漢: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羅怙羅(Rāhula),沉思羅漢: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13)因揭陀(A??gaja),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14)伐那婆斯(Vanavāsi),芭蕉羅漢: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Ajita),長眉羅漢:傳說出生時就有兩道長眉。 (16)注荼半托迦(Cūlapanthaka)??撮T羅漢:為人盡忠職守。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十八羅漢分別是:第一尊者賓度羅跋啰惰阇(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蘇頻陀(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第九尊者戍博迦(S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羅怙羅(Rahul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十八羅漢分別是:第一尊者賓度羅跋啰惰阇(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蘇頻陀(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第九尊者戍博迦(S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羅怙羅(Rahul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中;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這里是最初的十六位羅漢,而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演變成為十八羅漢,主要是從繪畫方面造成的。現(xiàn)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羅漢像,是前蜀簡州金水張玄畫的十八阿羅漢,宋蘇軾得之于儋耳,題了十八首贊(見《東坡文集》后集二○),但未標(biāo)出羅漢名稱。其次是貫休畫的十八阿羅漢,蘇軾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見之,為之作贊十八首,每首標(biāo)出羅漢名稱,于十六羅漢外第十七為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為賓頭盧尊者,即十六羅漢中賓度羅跋羅惰阇的重出(見《東坡文集》續(xù)集十)。清《秘殿珠林》也有貫休十八羅漢圖卷,后有宋蘇過、元趙孟頫、明宗徹三跋,也不題羅漢名字。宋紹興四年(1134),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碑,于五百羅漢尊號前列十八羅漢尊號,也是第十七慶友尊者,第十八賓頭盧尊者。西藏所傳的十八羅漢,是于十六羅漢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這些傳說也都是從漢地傳去的?!睹氐钪榱掷m(xù)編》第四冊有清莊豫德摹貫休補盧楞伽十八應(yīng)真冊,后有清高宗題頌,頌中說:第十七降龍羅漢是嘎沙鴉巴尊者(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伏虎羅漢是納答密答喇尊者(即彌勒尊者),由章嘉呼圖克圖考定。
茲依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所載,略述十六羅漢之名稱及弘化地方如次︰ (1)賓度羅跋羅墮阇(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于西瞿陀尼洲。 (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北方迦濕彌羅國。 (3)迦諾迦跋厘墮阇(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于東勝身洲。 (4)蘇頻陀(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北俱盧洲。 (5)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南贍部洲。 (6)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于耽沒羅洲。 (7)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布于僧伽荼洲。 (8)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缽剌拏洲。 (9)戍博迦(Ji^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于香醉山中。 (10)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于三十三天。 (11)啰怙羅(Ra^hul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畢利揚瞿洲。 (12)那伽犀那(Na^gasena)︰與自眷屬一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半度波山。 (13)因揭陀(An%gaja)︰與自眷屬一千...茲依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所載,略述十六羅漢之名稱及弘化地方如次︰ (1)賓度羅跋羅墮阇(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于西瞿陀尼洲。 (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北方迦濕彌羅國。 (3)迦諾迦跋厘墮阇(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于東勝身洲。 (4)蘇頻陀(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北俱盧洲。 (5)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南贍部洲。 (6)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于耽沒羅洲。 (7)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布于僧伽荼洲。 (8)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缽剌拏洲。 (9)戍博迦(Ji^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于香醉山中。 (10)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于三十三天。 (11)啰怙羅(Ra^hul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畢利揚瞿洲。 (12)那伽犀那(Na^gasena)︰與自眷屬一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半度波山。 (13)因揭陀(An%gaja)︰與自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廣脅山中。 (14)伐那婆斯(Vanava^si)︰與自眷屬一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于可住山中。 (15)阿氏多(Ajita)︰與自眷屬一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于鷲峰山中。 (16)注荼半托迦(Cu^l!apanthaka)︰與自眷屬一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于持軸山中。加上布袋和尚與達摩祖師合稱十八羅漢。
答案如下

佛教18羅漢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