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
明代萬福禮:行禮時兩手握拳右手放在左手上,位于腹部正中央,兩膝微曲,頷首低眉,口稱萬福,微微伏身而起??帐种Y,古代的一種交際禮儀。為周禮九拜之一,跪拜禮的一種。行禮時,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與心相平,然后舉手到地,接著俯頭至手,頭不至于地為空手。
2.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道別的禮節(jié)
不是成語,意思相近似的成語有“睹物思人”。睹物思人,漢語成語,拼音:dǔ wù sī rén,意思是看見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出處,唐·裴铏《傳奇·顏?!罚骸百F妃贈辟(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p>
例句,《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第二五出》:「媽媽萬福,(外)孩兒,見鞍思馬,睹物思人?!?/p>
3.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圖解
萬福禮是中國古代女子常見禮儀。寓意祈福安康,動作也是十分的典雅含蓄,所以是女子特有的禮儀之一。萬福禮是右手放在左手上兩手握拳,位于腹部中央。右腳向后撤一步,兩膝稍微曲,頷首低眉,微微伏身。這種禮節(jié)遇見陌生袍子時,女性也可以使用。
4. 萬福禮正確動作
唐宋時婦女與人減免行禮之時??诘馈叭f福”,意為祝對方多福。行禮時雙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側(cè),彎腿屈身以示敬意。
5.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對男子行禮
不是的。
“萬福禮”是女子所行之禮。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萬福禮”,動作稍有不同,稱呼也有不同。唐朝以前,人們只是語言上的“萬?!币员磉_(dá)自己的祝福,而在唐朝肅拜時,專門為女子設(shè)立了禮儀,被歷朝歷屆所延續(xù)。行禮時,右手放于左手上,再握拳,放于腹部正中央,然后屈膝。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女子行禮時,手會放在腹部偏左或偏右,這是不同朝代的變形?!叭f福禮”剛形成的時候,講究中的“正”“和”,因此手會放在正中央,講究平衡。
6. 女子萬福禮動作視頻
由古人記載可以得知,行拱手禮時,通常右手在內(nèi),左手在外;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故而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謂之“吉拜”,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是謂“兇拜”,多用于吊喪。
而女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內(nèi),右手在外,若遇喪事行禮,則反之。歷史上女子行此禮并不多見,從后來發(fā)展看,古代女子更多行的是“萬福禮”?,F(xiàn)代社會,偶爾也會見到女子行“拱手禮”。
7. 萬福禮的手勢
1、正規(guī)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guī)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guī)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后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后根據(jù)禮節(jié),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8.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現(xiàn)代
士相見禮_中國的禮制
周代,士是統(tǒng)治階級中最低一個層次,也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階層,它聯(lián)結(jié)著整個社會中的上下兩大階層,故而周代便以士階層為基礎(chǔ),制訂了一系列的禮儀,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這便是士相見禮。
先秦時代人與人相見的禮節(jié)主要有跪拜禮和揖禮。據(jù)《周禮》記載,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在這些拜禮中,以稽首、頓首、空首、?肅拜最為重要?;资亲盥≈氐陌荻Y,是臣拜君之禮,其動作是屈膝而跪,兩手相疊拱地,頭慢慢俯及于地,停留片刻后起身。頓首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間,其行禮形式與稽首同,但頭頓地即起,故稱頓首??帐资蔷龑Τ嫉幕囟Y,其行禮形式也與稽首同,但頭不及地,觸手后即起,故又稱為“拜手”。肅拜是拜禮中最輕的一種,其拜儀是屈膝跪地,頭微俯,手舉而下,使用者一是將士,因其身披甲胄,不便拜倒,二是婦女。揖禮比拜禮輕,多用于賓主相見之時。揖就是抱手為禮,對沒有親屬關(guān)系的庶姓用“土揖”禮,推手時稍稍向下;對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用“時揖”禮,平平推手;對同姓則用“天揖”禮,推手時稍稍向上;對于地位尊貴者,則用“長揖”禮,即兩手合抱高舉,自上而向下移。
唐宋以后,古人的居處方式有很大改變,由于桌椅等家俱的日趨普及,人們不再席地而坐,因而行跪拜禮比較麻煩,致使跪拜禮中的區(qū)別日趨模糊,稽首、頓首等混淆了;也使得跪拜禮的行使范圍有了局限,主要用于對君父等尊長行禮,而其余則多用揖禮了。跪拜禮在后來也有所變化,如清代覲見皇帝,行的是“三跪九叩禮”:先將馬蹄袖放下,然后雙膝跪地,挺直上身,右手伸平舉至鬢角處,手心向前,放下,再舉起,再放下,如此三次,即為一跪;反復(fù)這一動作三次,即為三跪九叩。此外,又有“碰響頭”,即叩頭至地,并要叩碰出咚咚的響聲,這大多用于請罪等特定場合。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jìn)步,繁復(fù)難行的古禮已很難適應(yīng)人際交往日趨頻繁的現(xiàn)實需要,因而日益趨向于簡化。除易于行用的揖禮外,宋遼以后,請安和萬福禮逐步盛行起來。請安禮用于下對上、幼對長的禮節(jié),男子屈右膝半跪,口稱請安,女子雙手扶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萬福,站立攏手,略提長襟,隋唐時稱“斂衽拜”,后因婦女行此禮時口稱“萬?!保措S而稱之為萬福。元以后,斂衽萬福為婦女專用之禮。近代以后,隨著西方禮儀的傳入,鞠躬、握手等又逐步取代過去了的揖、請安和萬福等禮。
依照禮經(jīng)規(guī)定,古人相見時要攜帶禮物,以表示敬意,稱為“執(zhí)摯”。士之摯為雉,即野雞。古人認(rèn)為野雞雌雄交接有時,而又忠于伴侶,士人與人相交,也應(yīng)當(dāng)有此信義。其他各階層之人也各有其摯。天子以鬯(一種酒)為摯,諸侯以玉為摯,卿以羔為摯,大夫以雁為摯,庶人以鶩為摯,工商之人以雞為摯。后代的送禮之風(fēng),亦即淵源于此。(www.guayunfan.com)
士與士初次相見,主人要辭謝,表示才德淺薄不足以辱大駕之意。經(jīng)來賓一再懇請后,主人方才敢見。主人迎出大門,與來賓互行拜禮,然后主人三揖,請來賓自左入門,自己則自右入門。來至庭中,賓客奉上禮物,主人要三次辭謝,然后方才受摯。受摯后主人要請求回訪,到期要將來賓帶來的摯還回。
士相見所談的內(nèi)容,在禮經(jīng)中也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與君主談話,要談君使臣之禮;與卿大夫談話,要談臣事君之道;與老人談話,要談使弟子之禮,與幼者談話,要談孝?悌于父兄之道;等等。言談時的表情與態(tài)度也很重要,要求面容整肅,坐姿端正,十分認(rèn)真而專心地談話。談話開始時要察顏觀色,判斷是否可以開始言談;開始講話后要將視線下移到對方的衣領(lǐng)處,不可一直盯著對方的臉看;講完之后要抬目觀察對方,看其是否贊同自己的看法;在不講話時也要專心,不能懈怠,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視線,站著時看腳,坐著時視膝,千萬不可目光游移不定。否則,就是對對方的不敬。
在相談一段時間后,來賓要隨時注意對方是否有疲倦的表示,諸如呵欠伸腰、變換姿勢以及問訊時間早晚等,這些動作表示著主人已有逐客之意,來客就應(yīng)該馬上知趣地起身告退。來賓退出時,主人要相送到門。相送時還有“三辭”之儀:一辭而許送,稱為“禮辭”;再辭而許送,稱為“固辭”;三辭而不許再送,稱為“終辭”。終辭之后,相見之儀方告結(jié)束。
從禮經(jīng)中的士相見禮看,是很強調(diào)雙方間的尊敬和禮貌的,但其同時也很強調(diào)相見雙方的尊卑等差。這兩點對后代的相見禮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古代王朝中,直至宋代,才在禮典中出現(xiàn)了相見禮的內(nèi)容,其后直到明清,皆有此禮。此時的相見禮,主要是根據(jù)官員的品級高下,確定其相見時所應(yīng)執(zhí)的禮儀,以及官員與庶人之間、庶人與庶人之間,根據(jù)其地位尊卑以及年輩高低,在相見時所應(yīng)執(zhí)的禮儀。這套禮儀,徹頭徹尾都貫穿了等級特征。例如宋代規(guī)定,下級官員在路上遇見上級,須“斂馬側(cè)立”,候其通?過或分路引避。又如明代規(guī)定,學(xué)生見老師,若是相別時間已久,須四拜行禮,若是近別,則行揖禮。與此同時,這套相見禮中也繼承和保留了先秦時期重禮節(jié)、講禮教的傳統(tǒng)。例如清代規(guī)定:士庶相見之禮,主人出迎來賓,主客相揖而入,登堂再行拜禮。飲茶敘談之后,客人告退,主人送至大門外,賓主相揖而別。這套禮儀程序,與先秦的士相見禮,差別并不甚大,這也說明了以禮待客、互相尊重的傳統(tǒng)從未間斷。
9. 清代萬福禮正確動作圖片
古代手禮種類1
1、稽首禮:稽首禮是幾種禮節(jié)中被看作最高級、最隆重的禮節(jié),用于古人拜天地,祭鬼神。行稽首禮時,要跪在地上頭碰地面,并且這個姿勢要保持很久,以此虔誠。 2、頓首禮:頓首禮是以下對上之禮,當(dāng)晚輩看望前輩時就需要行頓首禮。行禮時,行禮之人跪下并將雙手前拱形成半圓狀,向前俯下身子,直到頭與心平齊。行頓首禮時停頓時間稍長則表示其對前輩十分尊敬。 3、震動禮:震動禮是一種喪禮,當(dāng)出席葬禮時,將兩只手交叉放在胸前表示對死者的哀悼與尊敬。有時要在頓首、跪拜之后哭著跳躍來表示自己內(nèi)心極度悲痛,跳躍會使得胸腔內(nèi)震動,因此叫做震動禮?! ?、吉拜禮與兇拜禮。當(dāng)出席喜慶的場合時會行吉拜禮,行禮時男性把左手放在右手上,而女性則把右手放在左手上;當(dāng)出席沉重兇事的場合時則行兇拜禮,這時做法就完全相反,男性將右手放在左手上,而女性則把左手放在右手上。因此對于男女的左右手,是萬萬不可顛倒的?! ?、肅拜禮:肅拜禮是九種拜禮中最輕的,也是婦女常用的一種禮節(jié)。行禮時,行禮之人跪下,雙手疊在一起放在胸前,頭微微向下但不必碰到手背,這種禮節(jié)到后來慢慢演變成清朝的萬福禮。 6、拱手禮:拱手禮也是有講究的,行禮時,身體微微前傾,男子左手在前,右手握拳,而女子右手在前。左右手順序不當(dāng)就會貽笑大方,比如成龍在某年春晚上作揖時將右手放在了前面,行了一個女性拱手禮,實在尷尬。拱手禮在當(dāng)代已經(jīng)很少有人用了,它漸漸被握手禮替代,也逐漸被人們忘記?! ?、叉手禮:叉手禮是下級對上級、卑者對尊者行的禮節(jié)。行禮時,女性將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翹起左手大拇指與小拇指,伸直右手四指,放在胸前。說起叉手禮,不得不提水滸傳里的潘金蓮,雖然在水滸傳里她是個水性楊花、心狠手辣弒殺親夫的主,但她也是個知禮懂禮的女子。潘金蓮本是有錢老爺家的丫鬟,不愿做老爺?shù)男℃疟焕蠣斣S配給武大郎,既然是有錢人家的丫鬟,禮節(jié)之事不在話下。水滸中有一回,潘金蓮竹竿打到了西門慶,書中寫她叉手深深道了個萬福,西門慶見他這般,心想此女子居然知曉叉手禮,實在不一般,這才對其印象深刻。所以說知曉必要的禮節(jié)還是算作加分項?! ?、寒暄:寒暄之禮保留至今,古人見面寒暄時會互相問候“無它乎?無恙乎?”這個也是有來歷的,“它”字是古時蛇字的初文,而古人常認(rèn)為蛇代表疾病,因此“與它乎”則是問候最近有沒有生病,表示對身體健康的問候。
古代手禮種類2
1、拱手禮 在胸前攏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視距離遠(yuǎn)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見禮,送別禮?! ?、揖禮 在胸前抱手,輕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禮,敬長上,同學(xué)朋友互敬。 3、一拜禮(拜禮) 展臂,至胸前合,攏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于初相見,敬長上,行家禮。只行一個。 常規(guī)大禮?! ?、兩拜禮(再拜禮) 展臂,至面部前,攏手。躬身(45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于向長上行大禮。一般行一個,叫“拜”。最多行兩個,叫“再拜”?! ?、三拜禮(再拜額手禮) 立定,挺身,莊重。 “雙手附心?!彪p手附在胸腹之間,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疊并,兩肘與手成直線。雙手表示“與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剛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載,大包容,大豐富,大付出。兩德兼?zhèn)涠饔酗@。顯德可以因時因境而變化。 “高揖?!彪p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額頭前方,兩臂伸直。 “行禮(拜)。”頭、頸、手臂皆不動,腰部下躬,深躬(90度)。 “興?!逼鹕恚p手升至額前。 “再行禮(再拜)。” “興。” “額手?!彪p手貼向額頭,再推出。 “三行禮(三拜)?!?“興?!?“禮成。”雙手復(fù)位,至胸腹間。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師,特定場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禮。 用于集體行大禮。 大禮站著行要行三個,叫“再拜額手”,相當(dāng)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禮 古人因為席地坐在小腿和腳后跟上,叫“踞”、“正坐”,行這個大禮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禮是“再拜叩首禮”。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離開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來。先行拜禮,行兩個。拜禮的動作是,雙手在額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隨手臂前傾。行第三個禮時,兩手下行,分開,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貼在側(cè)前方地面上,額頭叩至地面。第三個禮儀動作也可以雙手不分開,額頭叩至手心。這三個禮儀動作表示越來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個叩首禮。站著行就是“再拜額手禮”和“額手禮”。三,表示多,再多也還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禮,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場合敬先師,特定場合敬親生父母輩祖輩,結(jié)婚那一天夫妻對拜。不可以隨便行。隨便行是褻瀆禮儀,褻瀆對方?! ?、執(zhí)手禮 雙手平伸并出,晚輩手心向下,長輩手心向上,長輩握住晚輩的手。長輩可以坐著,執(zhí)晚輩之手。 家庭禮儀。結(jié)婚時夫妻禮儀。 8、交手禮 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師禮時,師代孔夫子還禮??鬃酉裆?,孔夫子用的是這個還禮動作。雙手在胸前交叉疊并,推出,平示。 師不能隨便還這個禮?! ?、鞠躬禮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頷首、躬身,長者用于還禮?! ?0、附手禮 雙手附胸腹間,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禮前站姿,升國旗站姿。表示誠意正心。 握手、揮手、擺手、招手、擁抱、起身、鼓掌、點頭、躬身、應(yīng)答、微笑、示請、示讓,也是禮儀,屬于“儀”、“貌”的范疇。
古代手禮種類3
中國古代禮儀手勢 兩膝跪地,雙手合抱放在地上,頭低下觸到手。
再拜 :拜兩次叫再拜,是進(jìn)一步表示敬意的行禮方式?! ?/p>
跪:兩膝著地,腰和腿伸直,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
稽首:它是跪拜禮的一種,后來行這種禮不限于君臣之間。行這種禮時,跪在地上,伸出頭在地上作較長時間停留?! ?/p>
拱、拱手、作揖:這是三種相同的行禮方式。?
磕頭: 他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別號進(jìn)齋,同范進(jìn)讓了進(jìn)來,到堂內(nèi)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 ?/p>
唱喏:古時男子行的禮。給人作揖,同時向人說致敬的話。
道萬福:特指女子與人見面時所行的敬禮。行禮時,雙手手指相扣,放在左腰側(cè),彎腿屈身以示敬意?! ?/p>
壽:以酒或以物向別人祝福。
執(zhí)手:表示親昵的行禮方式,和現(xiàn)在的握手相似。
10. 萬福禮標(biāo)準(zhǔn)動作視頻
萬福禮一直以來都很是爭議,在此做一些解讀,以供大家參考。
萬福:即為多福之意,因此被人們更多的用于祝頌之詞。與現(xiàn)在見面問好異曲同工。
舉例:《詩經(jīng)·小雅·蓼蕭》:“和鸞雍雍,萬福攸同?!庇帧对娊?jīng)·小雅·桑扈》:“彼交匪敖,萬福來求?!?/p>
一、萬福禮之先秦、秦、漢、唐
萬福禮,就是人們行禮時口道萬福,便是萬福禮。不特指行禮動作。而萬福禮與深衣一樣,最早都是不分男女,男女通用。因此在先秦、秦、漢、唐時代,我們可以想象人們是用所處時代的禮節(jié)來交流問好,口道萬福祝之。因此這個時期用萬福禮來指代某個禮節(jié)是不合適的,也會造成大家在用禮時候的混淆。
舉例:《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大王延壽萬歲……觴酒既升,永受萬福?!碧啤ろn愈《昌黎集》卷十八《與盂尚書書》:“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惟萬福。”《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
行禮動作:秦、漢時期女子行禮多用肅拜(為跪坐時行禮,身體微傾,雙手作揖)。到了唐代,武則天稱帝時特地制定了女子相見禮,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傾,雙手合攏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虛坐之勢。
二、萬福禮之宋、明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同后來深衣分為曲裾、直裾樣式男女各有所好一樣,萬福在宋代開始成為女子行禮時特有的用詞,故而婦女與人相見時所行的禮節(jié)也稱之為“萬?!?。萬福禮自此在宋、明開始成為女子禮節(jié)的代稱。
舉例: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五: “陸象山家,……致恭于祖禰祠堂,聚揖于廳;婦女道萬福于堂。暮,安置亦如此?!薄端疂G傳》第三四回:“那婦人拭著眼淚,向前來深深的道了三個萬福?!薄稙t湘雨》一折:“正旦做見科云:‘叔叔萬福!”
行禮動作:這一時期,女子日常見面行禮的動作都可稱為萬福禮。而相關(guān)的禮儀動作也在時代的劃分下有了不同的規(guī)定和表達(dá)。如:斂衽、抱腹、作揖;雙手相交(右手在上,手勢可掌、可虛握)至胸腹間,右腿 后曲,微曲膝,低頭。
三、萬福禮之清
關(guān)于清代的女子禮節(jié),這一時期的女子行禮也是有口道萬福、請安、吉祥之類的祝頌,因此清代的萬福禮也有很多種類,有取自中原的,也有滿族本身的禮節(jié)。其中一種是雙手交疊放在身側(cè),因為服裝與禮節(jié)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男從女不從”的前提下,這種禮節(jié)個人相信是屬于漢族女子禮節(jié)的進(jìn)一步變化,也是適合現(xiàn)代漢服女子行禮的動作之一。
總結(jié),萬福禮是女子日常禮節(jié)的集合代稱。在女子行禮豐富多樣的前提下,用萬福禮來指代某個特定動作是很容易讓大家混淆的。當(dāng)然,大家用時代來區(qū)分不同的萬福禮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