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一蓑煙雨(蘇東坡一蓑煙雨觀后感300字)

1. 蘇東坡一蓑煙雨

1. 蘇東坡一蓑煙雨

《一蓑煙雨任平生》來源于蘇軾的一首詞,詞牌名為定風波。蘇軾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中文名

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

蘇軾

詞牌名

定風波

創(chuàng)作時間

元豐五年三月七日

年代

宋代

2. 蘇東坡一蓑煙雨觀后感300字

2. 蘇東坡一蓑煙雨觀后感300字

"蓑”讀作[suō]

【筆畫】:共13畫

【部首】:艸部首

【筆順】:橫、豎、豎、點、橫、豎、橫折、橫、橫、撇、豎提、撇、捺

【結構】:上下結構

【字義】:

(象形。從艸,衰聲。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八颉笔呛笃鹱?。本義:雨具名。即蓑衣)同本義

用草覆蓋;掩著

【組詞及釋義】:

煙蓑[yān suō]

蓑衣。唐鄭谷《郊園》詩:“煙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p>

牛蓑[niú suō]

牛衣。泛指蓑衣。唐羅隱《嚴陵灘》詩:“中都九鼎勤英髦,漁釣牛蓑且遁逃。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釣臺高。”

蓑蓑[suō suō]

下垂貌?!段倪x·張衡<南都賦>》:“布綠葉之萋萋,敷華蕊之蓑蓑?!崩钌谱ⅲ骸跋麓姑??!?/p>

耕蓑[gēng suō]

農夫的蓑衣。唐崔道融《溪上遇雨》詩:“耕蓑釣笠取未暇,秋田有望從淋漓。”

蓑笠[suō lì]

蓑衣與箬帽。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苫蓑[shān suō]

茅草所編用以遮雨的覆蓋物?!度龂尽の褐尽鳌罚骸皩O權率十萬眾攻圍合肥城百馀日,時天連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

雨蓑煙笠[yǔ suō yān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煙蓑雨笠[yān suō yǔ lì]

①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②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yōu)游自適的生活。

蓑翁[suō wēng]

穿蓑衣的老人。指漁翁。唐杜牧《齊安郡晚秋》詩:“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p>

笠冠蓑袂[lì guàn suō mèi]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漁家裝束?!俄瑘@詞話》卷三引清湯雨生《明月生南浦》詞序:“風日佳時,往往吟嘯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嘗為天械所拘也。”

3.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定風波》詞當中的一句,意思是我不怕風吹雨打,不怕各種困難,我的一生就是這樣自由自在,有關這一句的解釋如下:   一、原詞如下:   定風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二、關鍵句翻譯賞析:   1、翻譯:   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2、賞析: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保司涓M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4. 蘇東坡一蓑煙雨第二集主要內容

yī suō yān yǔ

“煙”,普通話讀音為yān 。最早見于金文?!盁煛弊只竞x為物質不完全燃燒時所生的氣體,如:硝煙、煙囪;引申含義為像煙的,如:煙霞、煙。

在現(xiàn)代漢語中,“煙”字也通“堙”,堵塞。

“煙”,最初見于金文時代,“煙”字的本義是炊煙,是一個會意字。在古璽文中,“煙”字上邊很像是窗戶,左下方有“火”,右下方則是一只手的形狀。整個字形的含義是,手持火而燃燒,冒出的煙從窗戶飄散出去,。在小篆文中,左邊為火,代表字義:右邊為“堊”,代表字音。這里“煙”字又變成了一個形聲字。古代,“煙”字常用來指代“人家”、“住戶”現(xiàn)在,“煙”也指煙草??瑫w和簡化版的“煙”都從篆書演變而來。

5. 蘇東坡一蓑煙雨300字

大意是說作者在烏篷船中,聽著雨聲入眠,不由得身心都融入到煙雨籠罩下江南如花的風景之中。

出處:

吳冠中畫上的題字。

賞析解讀:

對于一些人來說,江南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用一支毛筆,蘸一點墨,就能畫出心中的江南夢。煙雨朦朧,小橋流水,再添一只烏篷船,就是夢里江南最詩意的風景。如果說,江南是一場夢,那么,烏篷船就是,那夢里無法抹去的一點靈動。水巷烏篷,一搖一曳,穿過小橋,路過人家,搖擺著屬于江南的故事。

烏篷船,它不在春江花月夜的江灘,也沒有秦淮畫舫的隆重奢華,卻將書生的羸弱,孩童的嬉戲,女兒的溫柔百姓的淳樸,這些渾然天成,融為一體?;蛟S歲月真的會在一個地方停滯不前,熟悉的停在碼頭的烏篷船,熟悉的烏氈帽,還有熟悉的船娘。煙雨亭閣詩畫眠,白墻青瓦烏篷船,一櫓搖碎波心鏡,誰家吳音低撫弦。

乘一只烏篷小船,斟一壺時光的酒,看一眼兩岸的景,聽一聲吳音小調,枕水入夢,恍然身處桃源。落日的黃昏,佇立在橋頭,看著晚歸的烏篷船悠悠劃過,又遠去,消失在淺淺的暮色中。靜靜的村落,靜靜的黃昏,靜靜地看著落日,靜靜等待一輪月兒的升起。烏篷船兩頭尖翹,船舶覆蓋半圓形的船篷,上涂桐油黑漆,故稱“烏”,烏篷船流傳至今已有2500多年。

烏篷船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地域符號,常常出沒在密集水巷之間,行則輕快,泊則閑雅,或獨或群,獨則獨標高格,群則浩浩蕩蕩。陸游曾形容烏篷船: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州煙雨。江南的一川煙雨,淡雅靜謐,離不開烏篷船的襯托。行則輕快,泊則閑雅,一搖一曳,一夢一醒,搖擺著江南的故事。

烏篷船上唱一曲離殤,誰丟了過往,誰又落了韶光…烏篷船承載著唐詩宋詞的意韻,以一種女性的陰柔靜靜的,停泊在月色斑斕的橋下,人生中的種種柔情皆付之于烏篷船。過去,人們出去種田,捕魚捉蝦,走親訪友,婚喪嫁娶,都離不開這小小的烏篷船。

江波浩渺,泛舟江上,順流千里,別有一番韻致。停靠岸邊,寂靜如初,是“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燈光粼粼,淺斟低唱,是烏蓬船鋪就的溫柔旖旎。最美不過,烏蓬船里的一場遇見。船上,船下,每一個瞬間,都可以生長出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漸彎的蓬頂,年久的船身,伴隨著煙雨江南緩緩而行,這里有著江南最燦爛的風花雪月,這里有著江南最根本的從前。

每一條烏篷船都在江南煙雨中,沉淀屬于自己的故事。此刻,仿佛又聽到烏篷船的櫓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一襲江南夢,醉臥煙雨中,不愿做過客,惟愿做歸人。

吳冠中簡介: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品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xiāng)》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等十余種。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醫(yī)院逝世,享年91歲。2016年4月4日,吳冠中油畫《周莊》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油畫拍賣紀錄。

6. 蘇東坡一蓑煙雨讀后感

一蓑煙雨:披著蓑衣在風雨里。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一蓑煙雨來源于蘇軾的一首詞,詞牌名為定風波。蘇軾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原文:定風波 蘇軾(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7. 蘇東坡一蓑煙雨第二集觀后感

一蓑煙雨是歌曲《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詞:田七

嘆悲喜、姻緣一滴翰墨香,前世丹青一筆、屋漏痕殘。

知輪回、因果一夢曉月寒,今生琴瑟一曲、酒醉宮墻。

一蓑煙雨任平生,穿越千年夢一人。

一葉如來菩提根,修行千年醉一人。

一蓑煙雨任平生,苦等千年為一人。

一葉如來般若深,筆墨千年畫一人。

酒不醉、人醉天妒紅顏,霓裳羽衣飄逸、如畫真。

酒不醉、人醉天妒紅顏,絲路花語演繹、如夢真。

8.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

起源于蘇軾的一首詞,詞牌名為定風波,蘇軾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眼前風雨推及全部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shù)句,表示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斥清曠豪邁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9.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包含了

1、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蘇軾

2、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3、⑹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4、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

5、雨生萬物,雨潤百谷,雨洗紅塵,雨送祝福,一蓑煙雨任平生。

6、正因為坦然,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7、一百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蘇軾

8、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9、切吟……“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的超然灑脫。

10、切吟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的超然灑脫。

11、東坡,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一蓑煙雨任平生,踏雨飛鴻。

12、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13、這世間故事水流花開兩從容,不如就把生命灑脫成一蓑煙雨任平生。

14、有人“一硯殘雨寫心愁”,有人“雨洗秋濃人淡”,有人“一蓑煙雨任平生”,有人“無邊絲雨細如愁”。

15、有人一硯殘雨寫心愁,有人雨洗秋濃人淡,有人一蓑煙雨任平生,有人無邊絲雨細如愁。

16、“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一蓑煙雨任平生,踏雪飛鴻”。

17、一蓑煙雨任平生,融了世俗的塵埃,縱橫阡陌的心事,明滅閃現(xiàn)。

18、愿你擁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淡然,愿你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輕松。

19、沒有烏臺詩案的唏噓哀憫,哪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與灑脫。

10.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首詞表面的意思是:他與幾個朋友在田間行走,忽然風吹雨打。那幾個人都打起傘或雨衣,而蘇軾卻任憑風吹雨打,繼續(xù)吟嘯前行。一會兒雨過天晴,山頭又見斜陽,風也沒了,雨也停了。更深層的意思是:這首詞的上闋借寫自然界的風雨以象征政界上的風雨,表現(xiàn)了作者信佛參禪后的履險如夷、不為憂患所動搖的理念。

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信佛習禪后的那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三層遞進的觀念和境界。

11. 蘇東坡一蓑煙雨主要內容

【詩句釋義】“一蓑煙雨任平生”,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一蓑煙雨”是出自蘇軾的定風波

【原詩】: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