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元二十八年是哪一年
楊玉環(huán)雅稱羞花。
楊太真 、楊貴妃 、玉奴、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huán)(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
性格婉順,姿質(zhì)豐艷,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huán)還俗,并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jīng)馬嵬驛,士兵嘩變,含恨賜死。
楊玉環(huán)的軼事典故——玉環(huán)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fù)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shù)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像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髡f楊玉環(huán)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huán)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
從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于見人,是由于植物電的緣故?!『卟莸娜~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里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dāng)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cè)流去。
由于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chǎn)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xiàn)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特殊本領(lǐng)。
2. 開元二十四年是哪一年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旎娚裥悖?陰陽割昏曉?! ∈幮厣鷮釉?, 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鸥Α锻馈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姏]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褒R魯青未了”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霸旎娚裥?,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 山前向 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北臼莻€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fēng),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笆幮厣鷮釉?,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眼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 山的熱愛?!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dāng)一舉絕風(fēng)塵,翠蓋朱軒臨一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dāng)”解作“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確,神氣索然。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慨。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dāng)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保ā蹲x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靡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蕭滌非) 故國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袀麜r局,見花開常常灑淚,悵恨別離,聞鳥鳴每每驚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愁看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遠方家信,漫道片紙萬金。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毩⑸n茫,無言搔首,白發(fā)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 開元十七年是公元哪一年?
王皇后(?-72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同州下邽縣(今陜西省渭南市)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晜孫女。
當(dāng)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聘娶王氏為妃。在討伐韋后時,王氏在幕后協(xié)助臨淄王,終于完成大業(yè)。先天元年(712年),立為皇后。因皇后無子,地位受損,遂導(dǎo)致“符厭事件”發(fā)生,結(jié)果事情被揭發(fā),玄宗親自追查。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七月二十一日,唐玄宗廢王皇后為庶人。同年十月,庶人王氏卒,玄宗詔令以一品禮將她葬于無相寺。
4. 開元十八年是公元幾年
開元十八年的意思是公元730年。開元是指唐朝時期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勵精圖治積極進取,開創(chuàng)盛世史稱開元盛世,使得唐朝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唐朝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可惜后來唐玄宗貪圖享樂,導(dǎo)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開始衰落。
5. 開元二十三年是幾年
蓋嘉運,生卒年不詳,唐玄宗時人。開元中,官至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奇臺西北)。統(tǒng)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玄宗先天元年,設(shè)北庭伊西節(jié)度使,由北庭都護兼領(lǐng),統(tǒng)瀚海、天山、伊吾三軍共兩萬人,用以防制突騎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當(dāng)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熱海以東)、處木昆等部落。 生平事跡 抗擊突騎施 由于兩《唐書》均未給蓋嘉運立傳,所以他早年的事跡無法知曉。蓋嘉運最早出現(xiàn)在史書時是在開元(713—741年)中期,當(dāng)時已官至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奇臺西北)。北庭都護府設(shè)置于武后長安二年(702年),統(tǒng)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唐朝又設(shè)北庭伊西節(jié)度使,由北庭都護兼領(lǐng),統(tǒng)瀚侮、天山(駐西州)、伊吾三軍共20000人,用以防制突騎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當(dāng)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熱海以東)、 處木昆等部落。庭州(治金滿,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城中除府邸軍衙外,還有佛寺道觀、貿(mào)販市場等。所以庭州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蓋嘉運鑒于庭州的重要性和庭州城墻年久失修,一旦 戰(zhàn)爭爆發(fā),庭州很難堅守。于是他在北庭都護府城內(nèi)置瀚海軍,并對城墻重加修筑,完善工事。常備守軍 也達到了12000人,馬4200匹。經(jīng)過這次整修,庭州的防御能力大為提高,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才被吐蕃攻占。 自開元十四年(726年)以后,由于安西都護府在處理同突騎施汗國的關(guān)系時妄自尊大,加之蘇祿可汗的恃勇逞強,使雙方關(guān)系發(fā)生破裂,西域地區(qū)再次陷入戰(zhàn)爭狀態(tài)。 開元二十三年(725年)十月,突騎施軍侵擾北庭及安西的拔換城(又名威戎城,今新疆阿克蘇)。蓋嘉運于二十四年(736年)正月率兵出擊,于二十六日,大敗突騎施軍,得勝而歸。 由于突騎施汗國對外不斷征戰(zhàn),使國力日益衰弱,國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也在不斷加劇。由于蘇祿可汗在晚年“愁窶不聊,故鹵獲稍留不分,下始貳矣”(《新唐書·突厥傳下》)。因此,汗國內(nèi)部導(dǎo)致分裂,逐漸形成黃、白二姓部落。國人以娑葛部為黃姓,以蘇祿部為黑姓。黑姓中又以酋長莫賀達干和都摩度(又稱都摩支)兩部最為強大。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莫賀達干和都摩度率兩部兵馬夜襲蘇祿,蘇祿兵敗被殺。但時隔不久,兩部酋長又因汗位繼承問題發(fā)生離異。莫賀達干立爾微特勒為黑姓可汗,都摩度立蘇祿之子骨啜為吐火仙可汗,雙方互相攻戰(zhàn)。莫賀達干部抵擋不住都摩度部的進攻, 便遣使向磧西節(jié)度使蓋嘉運求援。 蓋嘉運聞訊后,立即上奏朝廷。唐玄宗詔令 蓋嘉運率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軍隊討伐。在唐軍和碎葉以西諸國的強大攻勢下,形勢忽然發(fā)生了變化。吐火仙可汗與黑姓可汗由相互對立變成相互聯(lián)合:吐火仙與都摩度據(jù)碎葉城(又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俄羅斯伏龍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附近,一說在今俄羅斯托克馬克附近),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jù)怛羅斯城(又稱咀羅私,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部江布爾城),相互連兵以拒唐軍。 面對突變的局面,蓋嘉運于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 率唐軍及石國(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一帶)王莫賀咄吐屯及史國(在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南)王斯謹提兩國之兵,協(xié)助莫賀達干向碎葉發(fā)起進攻。吐火仙可汗出兵迎戰(zhàn),被擊敗后逃走,在賀邏嶺(碎葉城東南)被抓獲。接著,蓋嘉運又分遣疏勒鎮(zhèn)守使夫蒙靈察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干 潛兵偷襲怛羅斯城,生擒黑姓可汗爾微特勒,并乘勝占領(lǐng)曳建城,取金河公主,將所俘獲的突騎施數(shù)萬之眾全部交給了拔汗那王。 唐軍經(jīng)此一戰(zhàn),威震西陲。同年九月,原隸屬于突騎施汗國的西域處木昆、鼠尼施、弓月等部皆 率眾內(nèi)附,仍請徙于安西都護府境內(nèi)。至此,西域地區(qū)恢復(fù)了往日的平靜。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蓋嘉運獻俘長安。唐玄宗在御花萼樓設(shè)宴款待了蓋嘉運,隨后將吐火仙可汗赦而不罪,又任為左金吾衛(wèi)員外大將軍、修義王。又擢莫賀達干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冊封石國王莫賀咄吐屯為順義王,加拜史國王斯謹提為特進。不久,蓋嘉運奏請冊立阿史那懷道之子阿史那昕為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昕之妻為交河公主。唐玄宗接受了蓋嘉運的奏請。 受到彈劾 蓋嘉運立此戰(zhàn)功,被封為河西、隴右兩鎮(zhèn)節(jié)度使,負責(zé)經(jīng)略吐蕃,其兵力達14.8萬人。但蓋嘉運卻自恃屢立邊功,沉溺酒色,不思防務(wù),一再拖延赴任時間,結(jié)果遭到左丞相裴耀卿的彈劾。 唐玄宗看過奏疏,這才催促蓋嘉運去赴任。蓋嘉運到任后,為了討好唐玄宗,蓋嘉運將著名的《甘州大曲》(《伊州曲》)獻給唐玄宗。唐玄宗酷愛音樂,看后拍案叫絕,立命進入教坊演出,從此盛行于宮廷,后來《甘州大曲》又在長安的歌舞伎館、茶樓酒肆中廣為流傳,以至傳到了日本。著名的詞牌《八聲甘州》,原來本是《甘州大曲》中的一個樂段。 蓋嘉運在任期間,仍然是我行我素,不思防務(wù)。“恃托中貴,公為非法,兼?zhèn)螖⒐凇?《舊唐書·韋恒列傳》)結(jié)果遭到隴右道河西黜陟使韋恒彈劾?! ∫粩⊥康亍 ∩w嘉運的胡作非為,終于釀成了大禍。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六月,吐蕃出動40萬大軍,西入長寧橋,經(jīng)河源軍所(今青海西寧),向安人軍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但被渾崖峰騎將臧希液所率5000唐軍擊敗。十二月二十八日,吐蕃重新調(diào)集兵馬,攻陷了廓州達化縣(今青海貴德東),盡殺城內(nèi)軍民。隨后向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發(fā)起進攻。石堡城本是易守難攻之地,但由于蓋嘉運放松了警惕,結(jié)果輕易地就被吐蕃軍攻占。蓋嘉運不能御,只得退走,使唐軍失去了這一重要的戰(zhàn)略要點。 石堡城的失守,使唐玄宗大為震怒,將蓋嘉運罷官,從此蓋嘉運便在歷史舞臺 資治通鑒 開元二十七年秋七月辛丑,熒惑犯南斗。北庭都護蓋嘉運以輕騎襲破突騎施于碎葉城,殺蘇祿,威震西陲。八月,吐蕃寇白草、安人等。甲申,制追贈孔宣父為文宣王,顏回為兗國公,余十哲皆為侯,夾坐。后嗣褒圣侯改封為文宣公。九月,皇太子改名紹。汴州刺史齊浣請開汴河下流,自虹縣至淮陰北合于淮,逾時而功畢。因棄沙壅舊路,行者弊之,尋而新河之水勢淙急,遂填塞矣。前刑部尚書致仕崔隱甫卒。冬十月,將改作明堂。偽言官取小兒埋于明堂之下,以為厭勝。村野童兒藏于山谷,都城騷然,咸言兵至。上惡之,遣主客郎中王佶往東都及諸州宣慰百姓,久之定。冬十月,毀東都明堂之上層,改拆下層為乾元殿。戊戌,幸溫泉宮。辛丑,至自溫泉宮。十二月,東都副留守、太子賓客崔沔卒。以益州司馬章仇兼瓊權(quán)劍南節(jié)度等使。是歲,蓋嘉運大破突騎施之眾,擒其王吐火仙,送于京師。 《資治通鑒》的卷二百十四也有關(guān)于蓋嘉運的記載 論蓋嘉運疏 伏見藎嘉運立功破賊,更委兩軍,以勇果之才,承戰(zhàn)勝之勢,吐蕃小丑,不足殲夷。然臣近日與其同班,觀其舉措,精勁勇烈,誠則有馀,言氣矜夸,恐難成事。莫敖狃於蒲騷之役,舉趾稍高,《春秋》書之,以為懲戒,恐其有驕敵之色。臣竊憂之,入秋防邊,日月稍逼,接對人吏,須識其宜。今將撫邊軍,未言發(fā)日,若臨事始去,人吏未識,雖決在一時,恐將非制勝萬全之道。況兵未訓(xùn)練,不知禮法,人未懷惠,士未同心,求其忘性命於一時,憚嚴刑於少頃,縱威逼而進,因而立功,恐非師出以律久長之義。又萬人性命,決在將軍,不得已而行之,鑿兇門而即路。今酣宴朝夕,優(yōu)渥有馀,亦恐非愛人憂國之意,不可不察。若不可回換,即望速遣進途,仍乞圣恩勖以嚴命。 《舊唐書·裴耀卿列傳》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伊州歌 蓋嘉運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庉嫳径蜗嚓P(guān)詩詞 玉門關(guān)蓋將軍歌 岑參 蓋將軍,真丈夫。 行年三十執(zhí)金吾,身長七尺頗有須。 玉門關(guān)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 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虞。 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 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酡酥。 紫紱金章左右趨,問著只是蒼頭奴。 美人一雙閑且都,朱唇翠眉映明胖。 清歌一曲世所無,今日喜聞鳳將雛。 可憐絕勝秦羅敷,使君五馬謾踟躕。 野草繡窠紫羅襦,紅牙縷馬對樗蒱。 玉盤纖手撒作盧,眾中夸道不曾輸。 櫪上昂昂皆駿駒,桃花叱撥價最殊。 騎將獵向城南隅,臘日射殺千年狐。 我來塞外按邊儲,為君取醉酒剩沽。 醉爭酒盞相喧呼,忽憶咸陽舊酒徒。
6. 開元二十七年
著名書法碑刻。公元720年立,李邕撰文并書。銘文記述李思訓(xùn)生平事跡?,F(xiàn)存陜西蒲城,已殘。是李邕書法代表作。亦有拓本傳世。
蒲城縣李思訓(xùn)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 ,亦稱《云麾將軍碑》,李邕撰文并書。行書。因碑文中有“以八年六月廿八合袱”等字,宋陳思《寶劍叢編》、趙明誠《金石錄》等書定為開元八年(720年)立。但據(jù)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和王昶《金石萃編》兩書考證,分別以為開元二十四年以后,或開元二十七年立。為睿宗(李旦)之“橋陵”陪葬墓群中神道碑之一。銘文內(nèi)容記述李思訓(xùn)生平事跡?!督鹗途帯份d: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寬四尺八寸五分。碑石下半段文字殘缺已甚,上半部字跡較清晰?,F(xiàn)存陜西蒲城橋陵,下截多漫漶,上截亦石花滿布,幾不能讀。額題篆書“唐故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府君碑”4行12字。正文行楷書30行,行70字。此碑書法勁健,凜然有勢。用筆清勁,自然,瘦勁異常,凜然有勢,結(jié)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猶是盛唐風(fēng)范。此碑規(guī)模極大,遒勁而妍麗,為李邕精心之作。為歷代書家稱道。
7. 開元二十八年是哪一年出生的
張九齡(673年~740年)[1]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
聰明敏捷,善于屬文。景龍初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得到宰相張說獎拔,拜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開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舉止優(yōu)雅,風(fēng)度不凡。富有膽識和遠見,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權(quán)貴,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司徒、荊州大都督,謚號文獻。
8. 開元二十六年是哪年
《送友人》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后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dāng)在南陽?!辈⒋嗽妱?chuàng)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賢皓疑為于玄宗天寶六載(747年)于金陵所作。
送友人
李白 〔唐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9. 開元二十八年是哪一年的
唐玄宗開元年間任用的賢相是不止一位的,首先說的是張九齡。這位丞相,在李隆基開始登上皇帝之位的時候,被授予重任。唐玄宗開元年間任用的賢相還有姚崇、宋Z、張說,這三位也是被玄宗一起提拔的。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今河南省陜縣)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
開元九年(721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追贈太保、揚州大都督,謚號文貞。
張說(yuè)(667-730年),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宰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西晉司空張華后裔。
開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六十四歲,獲贈太師,謚號文貞。前后三次為相,執(zhí)掌文壇三十年,成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颋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張九齡(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
聰明敏捷,善于屬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司徒、荊州大都督,謚號文獻。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問“風(fēng)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0. 開元二十一年是哪一年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古代也叫雒陽,是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先后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煬帝)、武周、后梁、后唐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長達934年,所以稱“九朝古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我國的六大古都之一,是一個山青水秀,物產(chǎn)豐富的好地方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太子楊廣殺文帝自立,稱為煬帝。煬帝即們后,改洛陽為東京,隨后到洛陽巡視,又決定遷都洛陽。
隋朝營建東京洛陽,工程非常浩大。
隋煬帝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在大業(yè)元年(605年)三月,即動工開鑿運河。
運河修成后,自洛陽,西到長安,南到杭州,北抵涿郡,東至海,水路運輸四通無陰,使洛陽的交通更加方便,經(jīng)濟更加繁榮。
唐初時,廢東都之名,到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稱為洛陽宮,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改洛陽為東都。后武則天臨朝聽政,光宅元年(684年)改東都為神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改唐為周,即以神都為周都,并“徙關(guān)外雍、同、秦等七州戶數(shù)十萬,以實洛陽“。中宗復(fù)位后,仍改神都為東都??偟膩碚f,唐代洛陽和長安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有時超過長安,唐高宗常往來于東都、長安之間,稱兩京為“東西二宅”。唐高宗時也多次往來于長安、洛陽,稱兩都為“東西兩宮”。
可見。唐代對洛陽是非常重視的。
唐代洛陽商業(yè)非常繁榮。唐代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又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外國商人經(jīng)由廣州、揚州而抵達洛陽,然后去長安??梢韵腼L(fēng)當(dāng)時洛陽的盛況。
11. 開元十二年是什么時候
開元九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的年號,按照公元紀年是721年,也是農(nóng)歷辛酉年。
721年,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開元九年,干支紀年為辛酉雞年。
開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共計29年。開元意思是開辟新紀元。開元初年,政治穩(wěn)定,史稱“開元之治?!遍_元年間,唐朝國力強盛,史稱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