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佛朗西斯科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brazil即巴西(南美洲國家)。
巴西聯(lián)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接壤。
巴西擁有遼闊的農(nóng)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于巴西紅木。得益于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
由于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但由于與葡萄牙相距甚遠,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不那么頻繁,所以導致了巴西形成了其獨特的葡萄牙語口音以及拼寫,自成一派。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巴西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lián)盟成員。巴西也是里約集團創(chuàng)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jié)盟運動觀察員。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雄厚完整的工業(yè)基礎(chǔ);為全球新興經(jīng)濟體,也是全球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2. 圣弗朗西斯科河水能資源豐富,原因是
一、亞洲河流
亞洲河流年徑流總量13190立方千米,占世界的河流年徑流總量的33.9%,居各洲首位。亞洲河流分布不均,在降水豐富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河網(wǎng)密度最大,年徑流量也較大;但在降水稀少的中亞和西亞,河網(wǎng)稀疏,有廣大的內(nèi)流區(qū)和無流區(qū),河流徑流量也較小。
太平洋流域: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和湄公河等,流向與地形方向一致,多東流入海,主要屬于降雨補給的季風型河流。
印度洋流域:主要河流有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南側(cè)的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以及發(fā)源于安納托利亞高原和亞美尼亞高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前者為熱帶季風型河流,后者屬于融雪水和雨水補給型河流。
北冰洋流域:主要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河水補給主要靠冰雪融水。因處高緯度地區(qū),結(jié)冰期長,春季經(jīng)常導致凌訊,形成廣大沼澤地帶。
內(nèi)陸流域:主要河流有阿姆河、錫爾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等,大部分發(fā)源于中亞高山,以冰雪融水為主要水源。
二、歐洲河流
全歐洲河流以東北—西南向的總分水嶺(北烏瓦累丘陵、瓦爾代高地、喀爾巴阡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達盧西亞山脈)為界,該線西北屬北冰洋和大西洋流域,東南則屬里海和黑海、地中海流域。歐洲河流大部分屬外流區(qū),但因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為內(nèi)流河,故內(nèi)流區(qū)也占相當比率。歐洲平原廣闊,氣候濕潤,大多數(shù)河流水量豐富,水流平緩,通航里程長。
按水文特征的差異,歐洲河流可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東歐俄羅斯型:主要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流速緩慢,以雪水補給為主,如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等。
西歐大西洋型:以雨水補給為主,全年水量相對均衡。
北歐型:河湖不分,以雪水和雨水補給為主。
南歐或地中海型:因阿爾卑斯山逼近海域,河流短小,以雨水補給為主。
混合型:因補給地區(qū)不同和流經(jīng)氣候帶多,上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如多瑙河和萊茵河等。
山地型:高山河流以冰川融水補給,中等山脈河流以雪水和雨水補給。
三、非洲河流
非洲大陸有東南向西北傾斜的地勢特征,決定其水系多流入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干旱地區(qū)廣大和大陸邊緣多山的地形特征,形成了大陸內(nèi)流區(qū)和無流區(qū)面積廣大及沿海河流相對短小的水系特點。大陸東部南北縱貫的主要分水嶺,把全洲水系分為大西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兩大部分。外流流域面積2030萬平方千米,
四、北美洲河流
全洲平均年徑流總量約8200立方千米,僅次于亞洲和南美洲,居各洲第三位。
在流域性質(zhì)上,外流區(qū)具有絕對優(yōu)勢,占全洲總面積88%;內(nèi)流區(qū)主要局限于西部山區(qū)和墨西哥高原北部,占全洲面積的12%。
北美洲主要河流示意圖
外流區(qū)大河中,除圣勞倫斯河外,育空河、馬更些河、哥倫比亞河、密西西比河、科羅拉多河、格蘭德河都發(fā)源于大陸主要分水嶺落基山脈,分別注入墨西哥灣、太平洋和北冰洋。發(fā)源于阿巴拉契亞高地的河流,分別向東注入大西洋或西經(jīng)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源出勞倫琴高原的河流,分別北流注入哈得孫灣、東南匯入五大湖-圣勞倫斯河或經(jīng)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
在水系發(fā)育的規(guī)模和程度方面,地域差異也十分明顯。阿巴拉契亞高地以東,降水豐富,河網(wǎng)稠密,水量充沛,但由于山地逼近東岸,空間面積局限,所以河流比較短促,大多單流入海。大陸西岸也因山脈緊逼,河流短小。西部也有較大的水系,如育空河、哥倫比亞河、科羅拉多河等,但大部分流經(jīng)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屬“過境河”。中部地區(qū)北有馬更些河,南部有密西西比水系,河網(wǎng)密度較高。
五、南美洲河流
全洲河流年平均徑流總量11759立方千米,僅次于亞洲;平均徑流深度661毫米,居各洲之首。在地形結(jié)構(gòu)和氣候的影響下,河網(wǎng)分布表現(xiàn)為東西之間的差異。
安第斯山脈是南美大陸最重要的分水嶺。由于它逼近西岸,太平洋流域的河流一般短促陡急、獨流入海,很少構(gòu)成系統(tǒng),流域面積較小;西部沿海還有許多地區(qū)氣候干旱,河流少且水量小。
太平洋流域的徑流量僅占全洲徑流總量的11.3%,流域面積僅占全洲的7%。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大西洋流域,河流源遠流長,水量豐富,擁有亞馬孫、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和奧里諾科、圣弗朗西斯科四大水系。大西洋流域的徑流量約占全洲徑流總量88.2%,流域面積約占全洲的85%。
南美洲主要河流示意圖
南美洲內(nèi)流區(qū)面積約140萬平方千米,僅占全洲總面積的8%。安第斯山區(qū)的玻利維亞高原,地形閉塞,降水稀少,若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流入高原盆地后,通過蒸發(fā)、滲漏而最終消失,成為南美洲主要的內(nèi)流區(qū)。此外,阿根廷西北內(nèi)陸介于安第斯山和科爾多瓦山之間,為另一內(nèi)流區(qū)。
巴塔哥尼亞高原中北部,也屬內(nèi)流區(qū)域。
全洲內(nèi)流區(qū)河流年徑流量為59立方千米,僅占全洲河流年徑流總量的0.5%。
六、大洋洲河流
由于氣候炎熱干
3. 圣勞倫斯河水量穩(wěn)定的原因
圣勞倫斯河(Saint Lawrance River) 北美洲東部大河,五大湖的出水道。從安大略湖東北端流出,向東北注入大西洋圣勞倫斯灣。長1287千米。流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從湖口至蒙特利爾為上游 ,長約300千米,寬2千米。2/3為美國和加拿大界河。河床比降大,多急流險灘,水力蘊藏豐富,對航行不利。蒙特利爾至魁北克為中游,長256千米,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笨艘韵聻橄掠?,長700多千米,河面展寬,河口處沉降形成寬50千米、長400千米的三角灣。流域內(nèi)降水豐沛,加上有五大湖調(diào)節(jié),水量大而穩(wěn)定。河口一帶流量達1萬立方米/秒。水量季節(jié)變化很小,枯水期(秋季)流量約占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如從五大湖水道及其最遠源流圣路易河算起,長約3,100公里。流域面積129.1萬平方公里。結(jié)冰期長達四五個月。蒙特利爾以上多急流,富水力。通過人工修建,成為一條深8.2米的航道,海輪可深入加拿大內(nèi)地以及美國中西部各港口。上游自50年代開始整治,開鑿有深8.2米的水道及3條運河、7座船閘,興建一系列水電站,海輪可直達五大湖各港。主要支流有渥太華河、里歇柳河、薩吉納河。建有大型水電站。河中分布大小島嶼1,800多個。五大湖-圣勞倫斯河谷地區(qū)是加、美兩國人口和城市集中、工農(nóng)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深水航道的開辟為其提供了巨大的貨運動脈,密切了大湖和大西洋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意義。 圣羅倫斯河是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水系。連接美國明尼蘇達州圣路易河的源頭和加拿大東端通往大西洋的卡伯特海峽,流經(jīng)北美內(nèi)陸約4,000公里(2,500哩)。圣羅倫斯水系對於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地理和經(jīng)濟上的極大重要性。可分為三大段︰上游是五大湖區(qū),有狹窄水道連接各大湖廣闊的湖面。中游從加拿大京斯敦市旁的安大略湖東部出口至魁北克市以下的奧爾良島,此段水道比較正常,常被稱為圣羅倫斯河本身。從奧爾良島至紐芬蘭和新斯科舍之間的卡伯特海峽,河面再次 航行在蒙特婁的圣羅倫斯航道上的大貨輪展寬,先是形成圣羅倫斯河口灣,然後經(jīng)安蒂科斯蒂島(Anticosti Island)之後形成一個橢圓形海水域,稱圣羅倫斯灣。 圣羅倫斯河是一巨大獨特的水系,以古代地質(zhì)凹陷為河床,流經(jīng)一個大陸的心臟地區(qū)。它既是一個國際性水系,同時又是魁北克內(nèi)部和多省的水系。它是一個地區(qū)的人口軸心,也是一個把加拿大和美國與西歐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域聯(lián)系起來的航道。 巨大的圣羅倫斯航道工程由加拿大與美國聯(lián)合修建,并於1959年竣工,使北美洲工農(nóng)業(yè)腹地向深水海洋輪船開放。此工程通過疏浚圣羅倫斯河上從蒙特婁到安大略湖的一段299公里的通道,把明尼蘇達州杜魯日(Duluth)與圣羅倫斯灣頂端聯(lián)系起來,形成長約3,765公里(2,340哩)的主航道,雖然正式航道只由這一部分和韋蘭運河(連接安大略湖和伊利湖)組成,但整個五大湖-圣羅倫斯水系15,288公里(9,500哩)的航道開始稱為圣羅倫斯航道。
4. 圣勞倫斯河徑流量較穩(wěn)定的原因
美國的地形或者北美的地形大致如下:西部多山脈、中部則為平原(北高南低)、東部是低山丘陵或山地。所以美國的多數(shù)河流是發(fā)源在東部和西部的山區(qū)。
美國的主要河流有密西西比河發(fā)源地在美國北部地區(qū),順勢南下流入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密蘇里河發(fā)源與美國西北部的落基山脈,所以大致流向是西北到東南匯入密西西比河。
但美國西部并非整體的高出,還有一條很著名的河流——科羅拉多河,也是發(fā)源于落基山脈,但卻根據(jù)山脈的走向曲折向美國西南部流出,并匯入加利福尼亞灣。美國西部另一條河流是哥倫比亞河,河流流向大致是自東向西的,也是由于地勢東高西低的緣故。美國西部雖然多高山,但在沿海地區(qū)還是有部分地勢低洼,所以就有了部分河流是屬于太平洋水系。另外美國東部發(fā)源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圣勞倫斯河因為西高東低,由阿巴拉氣壓山脈流入大西洋,這是美國大西洋水系的主要河流。由于美國陸地主體并沒有接觸北冰洋(即除阿拉斯加州外),所以,美國并沒有北冰洋水系。即使是阿拉斯加的育空河最終也是注入太平洋。總之,還是那句:水往低處流,美國總體的地勢特征是東西高,中間低。但細究起來,美國還是北高南低,東西海岸也是很地平的地區(qū),所以美國的河流可以分別流入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灣
5. 科羅拉多河上游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首先,峽谷的成因有3種:1,冰川作用形成(冰蝕谷),2,流水作用形成 (金口河大峽谷)3,地球內(nèi)力導致斷裂形成(東非大裂谷)??屏_拉多 大峽谷的形成 屬于第二種,流水成因形成。大約在幾千萬年前,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并深切下伏于美洲板塊,導致 美國西部 急劇隆起抬升,同時本來流經(jīng)于科羅拉多地區(qū)的科羅拉多河迅速下切,由于地殼急劇抬升,河水變得湍急,水動力加強,同時河流的下蝕作用急劇加強,大于河流的側(cè)蝕作用,因而發(fā)育河谷深邃,谷壁垂直的深切河曲地形。同時又因為科羅拉多地區(qū)沉積的是一套橙 紅色砂巖 ,粉砂巖地層,巖層有較多孔隙,膠結(jié)不是很強,容易遭外界風化剝蝕,在科羅拉多河湍急的流水下,極易受到侵蝕。其實這樣的峽谷在中國也有,就是位于 四川省樂山 市境內(nèi)的金口河大峽谷{大渡河大峽谷},也是因為在 喜馬拉雅 山時期本地區(qū)急劇抬升,湍急的大渡河河水迅速下切,構(gòu)成了今天最大垂直高度2600M的深谷,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還深540多米。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其實大峽谷的巖石就是先前該地區(qū)的所沉積的巖石。如果該峽谷是地殼斷裂所致如東非大裂谷,除有沉積巖外,還可能是某些巖漿巖,如花崗巖等。其實大自然還是挺神奇的,水滴石穿,大自然就演繹得淋漓盡致,由于本人知識有限,如有訛誤,還望指正,希望你喜歡
6. 圣弗朗西斯科河的流向
南美洲大陸的基本地形是西部是山地和高原,包括安第斯山脈和玻利維亞高原;從北到南是圭亞那高原,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等。
哥倫比亞西部是安第斯山區(qū),東北是奧里諾科平原,東南是亞馬遜平原,平原占三分之二。
委內(nèi)瑞拉西北部和北部是安第斯山區(qū)(東支),瓜希拉半島位于哥倫比亞和委內(nèi)瑞拉之間,南美第一大湖泊馬拉開波湖位于瓜希拉半島東部,是著名的石油產(chǎn)區(qū),也叫石油湖。中部是奧里諾科平原,東部是圭亞那高原,平原和高原之間是發(fā)源于圭亞那高原的奧里諾科河,奧里諾科河上游穿過哥倫比亞和委內(nèi)瑞拉國界處,中下游都在委內(nèi)瑞拉境內(nèi),在委內(nèi)瑞拉東北部注入大西洋的河口處形成三角形。委內(nèi)瑞拉的圭亞那高原上有著名的安赫爾瀑布,也叫天使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奧里諾科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沉積盆地,也叫南美大盆地,是重要的石油儲備地,使得委內(nèi)瑞拉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儲備國。
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蘇里南都是沿海是平原地形,內(nèi)陸是圭亞那高原地帶。
厄瓜多爾東部是亞馬遜平原一部分,中部是安第斯山地,西部沿海是平原和山地相間分布。
秘魯西部沿海是沙漠地形為主,有平原相間分布,人口集中地,中部是安第斯山區(qū),東部是亞馬遜平原,山地占比三分之一。
智利西部是海岸山脈山地,東部是安第斯山脈西坡山地,中部是兩山的山谷,山谷北部是著名的地球旱極阿塔卡馬沙漠。
玻利維亞東部是亞馬遜平原,中部是安第斯山脈東坡谷地,西部是玻利維亞高原,玻利維亞和秘魯交界處有南美第三大湖泊的的喀喀湖。
巴拉圭以平原地形為主屬于拉普拉塔河平原的北部,境內(nèi)被巴拉圭河一分為二,東部是巴西高原的延伸平原,西部是大查科草原和森林。
烏拉圭境內(nèi)以平原為主,烏拉圭河發(fā)源于巴西高原東南邊緣的馬爾山脈,上游在巴西境內(nèi),中游是巴西和阿根廷國界處,下游是烏拉圭河阿根廷國界處,最后匯入拉普拉塔河。
阿根廷西部是安第斯山區(qū),占比大概百分之三十,北部是大查科草原,中部是潘帕斯草原,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和高原上的巴塔哥尼亞沙漠。阿根廷境內(nèi)有南美第二大河流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主要由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匯合而成,巴拉那河屬于東支,發(fā)源于巴西高原,上游在巴西境內(nèi),流過阿根廷和巴拉圭國界處,在巴拉圭西南角和巴拉圭河匯合。巴拉圭河屬于北支,發(fā)源于巴西高原,上游在巴西境內(nèi),流過巴西和巴拉圭國界后南北穿過巴拉圭,接著流過巴拉圭和阿根廷交界處和巴拉那河匯合形成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流過阿根廷東部,穿過阿根廷和烏拉圭國界后進入大西洋。
巴西北部是圭亞那高原,西部和中部是亞馬遜平原,東南部是巴西高原和巴拉那高原。亞馬遜河覆蓋亞馬遜平原,形成世界第一大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亞馬遜河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東西橫貫巴西,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一大流量的河流。巴西高原東部還有南美第四大河流圣弗朗西斯科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發(fā)源于巴西高原東南部,北上在巴西東部注入大西洋。巴西東南部有南美第二大湖泊帕圖斯?jié)暫?,和大西洋之間是沙壩隔開,沙壩北寬南窄。巴西東北部海濱地區(qū)有著名的千湖沙漠,拉克伊斯馬拉赫賽斯沙漠,因為降雨量很大,所以每年678月份會形成很多湖泊,旱季會回到沙漠狀態(tài)。在巴西和阿根廷交界處有著名三大跨國瀑布之一的伊瓜蘇瀑布(另外兩個是維多利亞,尼加拉瓜)。
7. 美國田納西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因為政府的有效的開發(fā)和利用 美國東南部河流,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
源出阿巴拉契亞高地西坡,由霍爾斯頓河和弗倫奇布羅德河匯合而成。流經(jīng)田納西州和亞拉巴馬州,于肯塔基州帕迪尤卡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以霍爾斯頓河源頭計,長約145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大部流經(jīng)阿巴拉契亞高原區(qū),上中游河谷狹窄,比降較大,多急流,水力資源豐富,僅能通行小汽輪。下游河谷較開闊 ,從帕迪尤卡至弗洛倫斯之間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內(nèi)降水豐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濫;夏季水位較低。河流的主汛期為12月至次年4月中旬。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對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使其成為一個具有防洪、航運、發(fā)電、供水、養(yǎng)魚、旅游等綜合效益的水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