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福原型人物(馬得福原型人物生平)

1. 馬得福原型人物

2020年7月,電視劇《山海情》中角色“陳金山”的原型之一、莆田市教育局局長卓金賢從福州飛往銀川,參加閩寧鎮(zhèn)奠基23周年相關活動,抽空去了趟“馬得?!奔摇}寧鎮(zhèn)福寧村原黨支部書記謝興昌,是劇中“馬得?!苯巧脑椭弧?/p>

半年后,《山海情》爆火,豆瓣評分9.4,馬得福、陳金山成為萬千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和“小太陽”:扶貧駐村干部馬得福像戈壁白楊,數十年如一日,帶領村民在異鄉(xiāng)脫貧;福建援寧干部陳金山像大漠駝鈴,憑借一口燙嘴普通話,成為正劇里的“搞笑擔當”。

但在干旱氣候里流著鼻血醒來,為種植雙孢菇鞍前馬后,為勞務輸出費盡口舌,喜感背后,迎難而上的“陳金山”吃盡苦頭。對第一批福建援寧干部、在寧夏西吉縣擔任掛職副縣長的卓金賢來說,當年從雨水豐沛的福建抵達旱渴貧瘠的西海固,那兩年他所面對的挑戰(zhàn),電視劇還遠不能盡述——

干燥氣候引發(fā)皮膚瘙癢,被子上沾有抓撓時滲出的血點;竣工在即的三級揚水站突然溜坡,險功虧一簣;土豆產量大,深加工和拓銷路不比推廣菌菇栽培輕松;脫貧基礎弱,有村民甚至在鍋邊挖了6個洞當碗使……

普通話“燙嘴”不假,山海情也真。春節(jié)前夕,58歲的卓金賢為筆者解讀當年他為移民新村取的名字,依然興致昂揚?!伴}賀村”“蘭江村”……原來他把閩寧情愫悄悄藏頭藏尾,埋在地名里。

但“認領”角色原型這事兒,讓卓金賢難為情。劇組雖找到他挖掘素材,但他不止一次強調:“陳金山代表的是我們這一批扶貧干部?!?/p>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莆田籍教師奔赴西吉執(zhí)教;勞務輸出促成良緣,上百對莆田、西吉聯(lián)姻夫妻安家立業(yè)……在卓金賢看來,這些縱橫千里的際會與姻緣,都遠比他個人更值得被記錄。

“燙嘴”普通話只是第一關

“動員大會的‘減’話稿都是我自己寫的。”“怕他們聽不懂我就‘減’慢一點。”

生于斯,長于斯,58歲的卓金賢是地道“老莆仙”,這口純正濃厚的莆田口音展露無遺。

但卓金賢并不介意,他把20多年前的口音“烏龍”大方告訴《山海情》劇組,促成劇中“名場面”——“這里人開會都很安靜嗎?”在幾十人的勞務輸出動員會上,海吉縣掛職副縣長陳金山面對一片寂靜的會場,一臉疑惑地問身邊的同事。

《山海情》劇中角色“陳金山”

電視劇中的這一幕,脫胎于卓金賢在西吉縣掛職副縣長時的真實經歷。2020年6月,《山海情》開機前1個月,劇組工作人員遠程采訪卓金賢1個多小時,口音問題的細節(jié),最終被劇組選用并呈現。

不同的是,當年卓金賢面對的場面大多了——那是在西吉縣城的禮堂,他眼前是300多位從各鄉(xiāng)鎮(zhèn)300多個村趕來的干部。

當時,莆田一家電子廠向寧夏招募2000名工人,到哪找這么多年輕人千里迢迢去福建?卓金賢提前備好講話稿,把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書記、鎮(zhèn)長和每個村的支部書記召集起來,把勞工輸出的好處、工人待遇、莆田環(huán)境都講了個遍,“比陳金山在電視劇里講那場動員報告長得多了”。

報告完,卓金賢很高興,他看到在座的干部一言不發(fā),“聽得非常認真”,就問起身邊另一位副縣長:“你們平時開會是不是都這么安靜?”這位副縣長回答:“沒有,這是因為你說的普通話人家聽不懂。但他們又很想了解情況,所以大家都很認真、很安靜地聽你報告。”

為了避免“雞同鴨講”的尷尬,在開會、工作溝通時,卓金賢開始盡可能放慢語速,辦公室秘書、司機都成為他的翻譯。時隔20多年,如今他依然能聽懂西吉方言。

語言還只是卓金賢援寧闖過的第一關。

1996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對口支援的戰(zhàn)略部署,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是中國最干旱的地區(qū)之一,風沙侵蝕出千溝萬壑,也削刮著卓金賢的皮膚。

西吉的年均降水量不達莆田的一半,1997年3月,卓金賢與另外7位支援到寧夏掛職鍛煉的第一批援寧干部抵達黃土高原,8人無一例外,全流鼻血。

因氣候干燥而導致的皮膚瘙癢困擾卓金賢兩年,“天天癢得沒辦法,都抓出血,棉被都沾上血”。1年后,一位來固原開加油站的莆田老鄉(xiāng)教他用醋酸氟輕松乳膏涂抹,但治標不治本,使用一兩周后全身瘙癢又卷土重來,加上這類乳膏含激素,長期使用皮膚容易發(fā)黑。

白天身癢,夜里心癢。剛到寧夏那年,卓金賢34歲,父母年逾七旬,兒子12歲,“所愛隔山?!?,1年回不了幾次家。

卓金賢只敢在夜里給家人打電話,因為距離800公里以上的兩地長途話費每分鐘1元,每晚21時至第二天早上7時有優(yōu)惠價。

西吉同事們下班后有家可回,而他不是住在西吉縣政府的辦公室兼宿舍,就是住在玉泉營開發(fā)區(qū)的宿舍。有時在西吉縣城,夜里整棟政府大樓只有他的房間孤燈如豆。

當時西吉有26個鄉(xiāng)鎮(zhèn)和1個吊裝移民區(qū),那兩年,卓金賢走了個遍,并重點調查28個村和27所學校,有時忙到夜里,卓金賢到次日凌晨才能和家人通上話,西吉干部見狀,說他“顧了西吉大家,忘了莆田小家”。

鄉(xiāng)親家里挖洞當碗

為什么這么拼?

卓金賢在他1997年的日記里寫道:“蒼涼的狹長山脈,望不到綠色,一條長馬路上,建著稀疏的平房,窮困而冷清。”

2020年11月16日,西吉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同時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最后一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這里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

卓金賢想起24年前他走訪鄉(xiāng)鎮(zhèn)時,很多當地百姓都會對他說的一句話:家中幾個兄弟合穿一條褲子。這一幕也被搬到《山海情》劇中,讓觀眾驚愕。

“在那個時代是真實的?!弊拷鹳t回憶當年下基層時,發(fā)現當地老百姓的家中財產一般只有一頭驢、一口灶,還有幾張破桌椅,讓他無法忘懷的是“暗訪”的一戶人家。

他發(fā)現,這家人的土灶旁還挖著6個小坑?!澳阆胂脒@6個坑是干什么的?是當碗用的。”原來這戶村民家里沒有碗。

卓金賢結束支援回福建時,和同僚、親朋說起這件事,“他們根本不相信”。《山海情》中角色吳月娟的原型——福建省扶貧辦原主任、福建省閩寧辦原常務副主任林月嬋,也曾在采訪中提到,1997年他們一行走訪西海固地區(qū)時,看到農民家中窮,沒有碗筷,孩子們只能就著鍋臺上的坑洞吃飯。

百姓家里挖坑吃飯,公家也沒“余碗”。一次,縣里五套班子到距離縣城車程約1個小時的鄉(xiāng)鎮(zhèn)召開現場辦公會,會議到下午五六點左右結束,已經到飯點,下鄉(xiāng)干部們不留下吃飯,而是著急回城,一位干部解釋道:“我們來了三十幾個人,如果在鄉(xiāng)里吃飯,要點面粉還有,但沒有那么多碗?。 ?/p>

原來這個鄉(xiāng)總共就十幾二十號干部,食堂碗筷不夠,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附近沒有街道,沒有餐館,連一家小賣部都沒有。

卓金賢師范專業(yè)出身,當過中學教師,在走訪西吉的中小學校時,他目睹的窘迫至今歷歷在目。

西吉全年平均氣溫也就5攝氏度左右,冬季氣溫最低可以降到零下20攝氏度,而且常年刮風——“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但卓金賢發(fā)現,當時西吉當地的鄉(xiāng)村學校窗戶上沒有玻璃,而是把化肥袋子糊在窗戶框上。風沙一大,一些化肥袋子也被刮得破破爛爛,有些窗戶上甚至什么都沒貼。

再走進教室一看,桌椅也少得可憐。一間教室40多位學生,五六個孩子擠在同一張桌子旁,坐的凳子有高有低,參差不齊,都是孩子們從自家?guī)淼模斑@種條件的學校在當時的西吉農村很普遍”,缺桌少椅的狀況“比比皆是”。

眼前,卓金賢手里的茶壺隨著他的手腕起起落落,待客的一壺茶沏完,又傳來一陣水聲,而24年前,這樣耗水泡功夫茶的場景與習慣,在西吉難以想象。

“喊水”“水花”“水旺”……在《山海情》中,帶“水”字的角色名字尤多,在十年九旱的西海固,人對水的渴盼近乎于對生命本身。卓金賢說,當年他在西吉時,能夠洗上熱水澡的只有3個地方——賓館、電力公司和總工會,夏天隔上一周,他才會“節(jié)約一點”去洗澡。

而在1997年的玉泉營開發(fā)區(qū),也就是今天的閩寧鎮(zhèn),西部6個村沒有水站沒有水井,先來拓荒的移民人家只能在戈壁灘上拉著板車,繞過鐵路,走3公里到東邊的移民點打水喝。

在西吉,當時最具經濟價值的作物是土豆,可卓金賢到土豆收購點現場,看到當地鄉(xiāng)親只能拉著板車、帶著被褥,排起長隊賣土豆,有時一排就排上兩三天,到夜里,大伙兒露天和衣而睡。

只是生活再難,手里再緊巴巴,鄉(xiāng)親們都愿意拿出最好的吃食來款待遠方來客。下鄉(xiāng)時,村民們會煮漿水面招待卓金賢,第一次在田坪鄉(xiāng)調研時,鄉(xiāng)上見他是遠方客人,特地為他做了一頓羊羔肉。

“起步不容易”

沒有水,就打水井、建揚水站;沒有錢,就廣泛動員,把年輕人送往東南沿海掙錢;土豆沒有銷路,就牽線搭橋把淀粉廠引進來,把廣告打出去;吊莊移民區(qū)沒有產業(yè),就搭棚種菇……

哪里有困難,就哪里找出路,一切解決方案都能一言以蔽之,但個中曲折,卓金賢三言兩語說不完。

到2007年時,寧夏全區(qū)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菇棚1.75萬個,創(chuàng)產值近億元,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yè)成為閩寧對口扶貧的一個重要產業(yè)。

但萬事開頭難,在《山海情》中,閩寧村的雙孢菇從一菇難求到產能過剩,而真實情況是,食用菌“第一年賣不出去,真的賣不出去”。

作為菌菇種植的組織者之一,卓金賢回憶道,在閩寧村栽培菌菇的第一年,實際是由福建省政府出資,由菌草專家林占熺教授帶領團隊進行示范栽培。七八個菇棚是林占熺團隊成員親手搭建的,和劇中一樣,為了保溫,菇棚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

卓金賢找到各村書記,動員移民來示范種菇點學習、跟崗,跟崗的村民可以拿到工錢,“不然他們哪里會來”?

種植的菌菇品種不只電視劇中的雙孢菇,卓金賢介紹,最主要也是后來推廣的菌菇品種是當地人所稱的“草菇”,因為“草菇產量大,能就地消化,便宜,老百姓吃得起”,同時也試種過其他品種。

第一年種菇試驗成功,銷路卻并不暢通,“因為當地人不認識蘑菇”,加之價格高,“拿到銀川去賣,一斤1塊錢都賣不出去”。后來這批食用菌被空運到福建銷售,沒收回成本,“虧了”,卓金賢回想起來,“起步不容易,就算在莆田起步也不是很容易”。

菌菇產業(yè)發(fā)展之前,更亟待解決的是吊莊移民區(qū)基本生活問題——吃水。

時隔20多年,謝興昌還記得當年的吊裝移民區(qū)——“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也跑”。沒地方住,就打地坑;沒水喝,就到幾公里外打水。謝興昌還記得,當年卓金賢帶領大伙兒修建人飲和三級揚水站,從根本上解決了用水問題。

“這一次我去看,那個水井我看不到了。”2020年卓金賢再訪閩寧鎮(zhèn)時,已經找不到當年他參與開發(fā)的水井,可他還記得,20多年前從井里涌出水的那一刻,“老百姓真的高興”。

“我們這里打機井感覺沒什么,很簡單,他們打井要打到地下100多米深,一般都在150米左右?!?50米,相當于往地下鉆出1棟30層大樓,卓金賢清楚地記得這些數字。西北地旱,出水難,政府出資,一口井造價近50萬元,要求工程方打出的機井出水量必須達標,簽訂了近乎對賭的協(xié)議。

卓金賢還記得水井完工的那天,玉泉營開發(fā)區(qū)幾個村的許多移民都跑來現場,“嘩——”深處的井水冒出地表,“那一天老百姓才叫高興”!

飲用水解決了,灌溉水也一步步到位,移民們歡喜,可修水渠時的意外,卻讓卓金賢急得掉眼淚。1998年,他主持修建閩寧鎮(zhèn)的第一條水渠,水渠全長近10公里,把黃河水引來灌溉,這項三級引水工程要解決方圓幾十里內村民們的灌溉問題。

整項工程歷時上百天,戈壁灘上塵土飛揚,卓金賢三不五時就到現場視察,竣工在即,已經到試水階段,意外發(fā)生了——水渠個別地段出現溜坡,不及時補救,金貴的黃河水白白流走,辛苦修筑的水渠也功虧一簣。

當時工程條件有限,只是在布滿沙石的地表挖出水渠,不像今天可以通過水泥管引流或用水泥硬化。西北沙壤土松松軟軟,一滲水,整條水渠都岌岌可危。

“很著急,當時確實是掉了眼淚?!弊拷鹳t說,當時深夜12點多水才抽上來,又溜坡,同時即將迎來上級視察,試水立刻終止。好在當晚備足人手,緊急搶修,卓金賢與其他干部以及施工隊在現場一夜未眠,直到次日白天才離開。

吊莊移民區(qū)的建設得忙活,“老家”西吉的扶貧任務也不能忘。為了解決西吉土豆銷路問題,卓金賢牽線搭橋,聯(lián)系了當時中央電視臺三農頻道,拿到一年多的免費廣告投放機會,品質最優(yōu)的土豆很快被搶購一空。

“莆田禽苗走天下”,卓金賢又聯(lián)系莆商,把養(yǎng)殖廠開到西吉來,培養(yǎng)上百個當地養(yǎng)殖農戶。很快,前來投資淀粉廠的莆田香江集團捐資100萬元,在西吉修建5所希望小學。

跨越山海的不解之緣

卓金賢援寧的那兩年,西吉縣工業(yè)產值增長突破“天花板”。

1997年,西吉縣工業(yè)產值1.5億元,增長了103.7%,是近10年工業(yè)投資的總和。1998年,西吉縣的工業(yè)產值超過4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

卓金賢離開西吉時,閩寧鎮(zhèn)的食用菌產業(yè)打開銷路,已經步入正軌,到1999年,謝興昌所在的閩賀村搭了300多個蘑菇棚,一棚收入七八千元,當時普通干部職工的月工資也就300元。

卓金賢的愿望也漸漸實現。西吉直達莆田的定期班車通了,他用“燙嘴”普通話歡送走的西吉工人里,有人成為技術骨干,有人在異鄉(xiāng)自主創(chuàng)業(yè),還有人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小企業(yè)。20多年過去,早期走出山區(qū)的一些西吉工人也在莆田安家落戶,甚至成為當地大中型電子企業(yè)、物流企業(yè)的高管。

“莆田與西吉通婚的夫妻有100多對?!彪x開20多年,卓金賢依然惦記著西吉“老鄉(xiāng)”們的一舉一動。

“西吉和莆田很有緣分!”“緣分”兩個字,卓金賢高頻提到。

西吉的電話區(qū)號是“0954”,而莆田的電話區(qū)號是“0594”,24年前,卓金賢在西吉時用BP機與近2000公里外的愛人通電話,無論西吉還是莆田的接線員,每次都要提高嗓門再問他一次:“到底是0954還是0594?!”不只是西吉與莆田,福建的電話區(qū)號是“059”開頭,而寧夏是“095”開頭。

閩賀村、蘭江村、月亮村、木蘭村、武河村、黃夷村……在為玉泉營開發(fā)區(qū)6個村取名時,卓金賢又把閩寧元素穿插其中:“你看,閩江、賀蘭,黃河、武夷,月亮山是西吉很出名的山,木蘭溪是莆田的母親河?!备=ê蛯幭牡纳剿?,在卓金賢的“用情至深”下,交織在地名里。

卓金賢結束支援時,當地政府贈予他的紀念掛毯,至今還懸掛在他家墻上/受訪者供圖

就像卓金賢放不下這段“莆吉情”,海的另一頭,西吉老同事們也掛念著他。

“2000年以前,閩寧鎮(zhèn)屬于西吉縣管理。20世紀90年代,我記得從福建莆田來了一位名叫卓金賢的副縣長,在移民吊莊水利設施建設現場不怕泥不怕土,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吃苦耐勞,甘于奉獻,這也是最早一批福建援寧干部的典型形象?!?020年7月,閩寧鎮(zhèn)原隆村的黨支部書記王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聽到這段評價,卓金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擺擺手:“那幾天試水我肯定都在現場,我們主要是起到一個協(xié)調作用,具體工程還是施工隊在干?!?/p>

“陳金山原型”的稱號,卓金賢也拒絕認領:“也不能說(陳金山)就是我。”他再三表示,盡管部分情節(jié)與他個人經歷重合,但陳金山從頭到尾是一個集體形象的化身,而不是特別指向具體人物。甚至有同事稱卓金賢為“陳金山原型”、媒體試圖采訪時,卓金賢有些抗拒。

在卓金賢看來,比他更值得被采訪的是更早織就閩寧情誼的前輩們。

卓金賢還清楚地記得,在他援寧前,就已經有3位莆田籍大學畢業(yè)生在上世紀60年代遠赴西吉支援,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離開。

第一位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分配在西吉農村學校當老師,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回到福建,幾乎是《山海情》中“白校長”這一角色的原型。

《山海情》劇中角色“白校長”

第二位是軍醫(yī)大畢業(yè)的醫(yī)學生,供職于西吉縣防疫站,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返回莆田。

第三位同樣是一名教師。“西吉和莆田的緣分,是在我援寧之前的60年代,從這3個人開始的?!?/p>

另外,1996年以來,共有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醫(y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愿者參與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2020年7月,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援寧群體被授予“時代楷?!狈Q號。

卓金賢與西吉的緣分還沒有結束。一家閩寧兩省高校共同研發(fā)、運作馬鈴薯產業(yè)的農企拿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卓金賢把消息轉發(fā)到朋友圈;《焦點訪談》關注閩寧鎮(zhèn)從“干沙灘”變成“金沙灘”,他也轉發(fā)到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里,還有一座綠油油的西吉——

推送圖文中,7月的西吉茵茵一片,山林原野草木蔥蘢,綠意盎然的濕地上白羊朵朵。黃土溝壑不見蹤影,生態(tài)豐美了,西吉仿佛回到史書記載的秦漢時期:“大山喬木,連跨數郡,萬里麟集,茂林蔭翳?!?/p>

2020年7月,卓金賢再次來到閩寧鎮(zhèn),他記憶中主路兩旁的荒灘,如今行道樹蔥綠挺拔,風吹葉搖,仿佛在歡迎故人遠來。更深處,聯(lián)排規(guī)整的居民樓、產業(yè)園矗立,謝興昌的院前大樹柔枝顫動。

“謝書記,好久沒看見你了!”看到58歲的卓金賢在不遠處下車,早在路旁等候、今年65歲的謝興昌綻開笑容,一路小跑迎接。這24年,他們就是沿著這條風沙相隨的開拓之路,一起小跑到瓜果飄香的今天。

2. 馬得福原型人物生平

電視劇《山海情》中的楊明珍雖然是個虛構的人物形象,沒有像吳月娟(原型吳月娥)、馬得福(原型謝興昌)、凌一農(原型林占禧)、張樹成(原型李雙成)等有現實原型,而想勞務站工作人員娟子、車間主任楊明珍等原型的綜合型的,是同類形象的典型代表。

該劇中的楊明珍是周放扮演的車間楊主任,是個個子高,氣場大,打工妹出身,靠自身不斷努做到管理層的女人,她對海吉女工們苛刻嚴歷,但刀子嘴豆腐心。

車間主任楊明珍雖然沒有確切的人物原型,但名字來源于寧夏固原市青年網絡作家楊潤澤的長篇網絡小說《針尖大的天空》。小說首發(fā)于起點中文網,《針尖大的天空》是首部反映西海固赴閩務工人員的現實性作品,作者從一些“小人物”的平民入手,從他們的成長沉思了當代西海固農民工的變遷。西海固,都說是天下最窮的地方。西海固的農民,勇于突破現狀,在政府的號召下走出了大山。作者在照實的“現實”基礎上表述了自己對西海固農民工的獨特看法,充分展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背景,以及在這個大背景下的西海固農民工的異地他鄉(xiāng)的生存與愛情。楊潤澤小說一向堅持平民、平實,而作品給我們讀者留下了這個群體的苦難與贊歌,也許存有絲許的批判。《針尖大的天空》寫了小生命、小社會,溶入最底層、最平凡生存活動。主人公的成長、愛情,卻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回味,那味悠長甘甜。

車間主任的名字楊明珍正是來源于《針尖大的天空》主人公“楊銘軒”。

3. 山海情馬得福原型人物

電視劇《山海情》中,少年馬德福的扮演者是宋崔啟昊。

主要圍繞上個世紀90年代陜北地區(qū)農村扶貧的故事展開,作為主演的黃軒在劇中飾演一個名叫馬得福的年輕村干部,是村里為數不多的高材生,致力于帶領全村走出貧困。并且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剛出場時馬得福是一個年僅19歲的少年,這對于實際年齡已經35歲的黃軒來說無疑是有難度的事情,因為現在大家都很討厭演員扮嫩,所以除非保養(yǎng)得特別好,或者是能從骨子里演出那種少男少女的靈動和純真,很多演員都沒有膽量去接那種比自己小太多的劇作,而黃軒一出場后大家的所有顧慮都消失了。

4. 馬得福原型人物當什么官

黃軒演的是《山海情》,劇中扮演馬德福

他扮演西北男人,大概也是還有西北的情懷在吧。

馬得福,在劇中雖然是主演,卻并不搶戲,還在一眾老戲骨中有自己的特色。

第一次回村的少年意氣,見到水花的害羞關心。

再次回村的焦慮煩惱,面對村里老人的無奈。

每次見到父親佩服驕傲又倔強的神情都很真實。

他表現最突出的是西北男人的隱忍。

5. 馬得福原型人物張樹成

馬得福黃軒

馬喊水張嘉譯

楊縣長閆妮

凌一農黃覺

吳月娟姚晨

得福媽陶紅

潘書記王凱

李水花熱依扎

白麥苗黃堯

馬得寶白宇帆

李大有尤勇

張樹成胡明

水旺姜冠南

秀兒王莎莎

陳金山郭京飛

白崇禮祖峰

丁世俊白宇

馬秋紅郎月婷

馬得花鄒元清

-孫茜

楊尕娃李金江

娟子韓丹彤

譚書記譚希和

郭閩航江奇霖

白麥苗(少年)郭飛歌

馬喊水張嘉益

李大有尤勇智

安永富張優(yōu)

6. 馬得福的原型是誰

山海情中德福的扮演者黃軒。

黃軒,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男演員。在劇中,他的表現真的很出色。把這個人物塑造得特別成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劇中,他給觀眾傳達了一種努力就會成功的正能量。

這部劇主要的內容講述馬德福的工作過程,他是一個特別有自信的人,所以在街道組織發(fā)下來的任務的時候,他一直都很積極,可是村民的不配合,還有工作中其他的情況發(fā)生,都讓他傻了眼,他才知道這個工作不好,之后就給觀眾展現了他的努力。

7. 馬得福原型人物圖片

作為一個寧夏的我,今天來給捋一捋:首先馬得福的原型是謝興昌,凌一農教授原型是林占璽教授,吳月娟主任原型是林月娟主任,張樹成書記原型是李雙城等等

推薦閱讀

樂福是什么酒,如今流行樂福鞋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