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國三年茅臺酒廠叫什么名
1952 年茅臺鎮(zhèn)zf強行沒收榮合、成義、恒興三酒廠,合并為國營茅臺酒廠。榮合老板王氏拒絕合并。被扣土匪帽子槍斃。
2,貴州仁懷恒興酒坊民國時期有此酒廠嗎出產過什么酒
民國期間沒有。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恒興酒廠于1990年3月22日在貴州 遵義 茅臺鎮(zhèn)(行政區(qū)號520382,郵政編碼564501)注冊成立,我們主要經營白酒釀造, 自產自銷,注冊員工人數為20人,注冊資本27萬元人民幣
3,歷史上仁懷縣有那幾個酒廠
清光緒二年(1876年)四川總督丁寶楨改革川鹽運銷制度,實行官運商銷。以遵義人唐炯為總辦,遵義人華聯(lián)輝為總局文案。亦官亦商的華家設在茅臺村的“永隆?!丙}號在華聯(lián)輝指示下,于清光緒三年之后,在毀于兵災的“茅臺燒房”廢墟上再建酒房,名“成裕酒房”,生產茅臺燒。后“成裕酒房”沿襲乾隆時就有的“成義號”更名為“成義酒房”。其生產的酒,改名“回沙茅酒”。 繼“成義酒房”之后十年,縣人石榮霄、孫全太、王立夫合股聯(lián)營開辦“榮太和燒房”。這與清道光以前用“燒房”名酒廠完全一樣。后因孫全太退股,榮太和燒房更名為“榮和燒房”,生產的酒名“榮和茅酒”。 民國四年(1915),北洋政府農商部,把貴州省仁懷縣茅臺村產的“回沙茅酒”、“榮和茅酒”,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送出,統(tǒng)稱“茅臺酒”。參加由美國倡導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茅臺酒的名字始于此。 民國十八年(1929年)貴陽市商人周秉衡在茅臺村開辦“衡昌酒房”。后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貴陽賴永初接管周氏“衡昌酒房”并更名為“恒興酒廠”。生產酒先名“衡昌茅臺”,后名“賴茅”。 解放后,于1951年11月5日、8日,分兩次協(xié)議,國家以舊幣一億二千萬元(一萬元舊幣折人民幣一元))購買了“成義酒房”。同時還接管了“榮和酒房”,組建成國營企業(yè)。廠名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