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鳳英廣場舞打連香,打連廂歌詞

1,打連廂歌詞

打連廂又稱金錢棍,北方稱霸王鞭或花棍,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舞蹈藝術。演員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細木制成,長二尺許,其中四至六處挖有空檔,每檔中串以銅錢,分上下兩面,表演時,上下左右舞動,并敲擊身體四肢、肩、背各部,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響聲。演者邊唱邊舞,其歌曲多為各地漢族民間小調,作為一種漢族民俗文化,通常在節(jié)日或廟會打連廂窄樣春衫稱細腰,蔚藍首帕髻云飄;霸王鞭舞金錢落,惱亂徐州疊金橋。這是清代《百戲竹枝詞》中對霸王鞭的描寫。原詩有注日:“徐州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jié)歌,其曲名《疊斷橋》,甚動聽,行每復藍帕,作首妝?!边@與英美煙草公司在1905年出品的煙畫.畫面所繪的表演情景甚為相似,可以互為佐證。依此,可以看出“打霸王鞭”這種街頭表演的形式.原是發(fā)源于江蘇徐州一帶。

打連廂歌詞

2,民歌正月就把那蓮廂打呀叫什么歌名

”正月就把那蓮廂打呀“是民間舞蹈《打蓮相》的配唱。因為多為民間流傳的唱本或者舞者現(xiàn)場編唱記錄,因此詞曲作者不詳。歌詞:正月就把那蓮廂打呀,(柳蓮花呀柳蓮花呀),二月就把風箏扎也,(柳哇哩咚啷當海棠花)。冬月就把大雪下呀,(柳蓮花呀柳蓮花呀),臘月就把年豬殺也,(柳哇哩咚啷當海棠花)。起源相傳許多年前,一群乞丐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到有錢人家的門口,手拿一根短棍又唱又跳,說一些恭維、奉承、吉祥喜慶的話,討主人歡心,求得一些食物充饑。慢慢地,有錢人家為討吉利,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請一些人專門到家里唱,賞些紅包。后來,人們把短棍改成了竹子,并裝上銅錢,敲打時銅錢相互撞擊響聲大,更熱鬧,這樣就成了現(xiàn)今我們看到的蓮湘了。擴展資料:打蓮湘又稱霸王鞭或打連廂。是一種傳統(tǒng)民俗舞蹈。蓮湘用一米長的細竹筒做成,每節(jié)部分雕空、嵌以鐵錢。打蓮湘可由一人手拍竹板為唱,三四人手搖蓮湘和之。蓮湘系由一根約長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兩端鏤成三個圓孔,每一孔中各串數(shù)個銅錢,涂以彩漆,兩端飾花穗彩綢,亦稱“竹簽”、“花棍”。舞時可由數(shù)人、數(shù)十人乃至上百人參加。表演時,男女青年各持蓮湘做各種舞蹈動作,從頭打到腳,從前打到后,邊打邊唱,人數(shù)不拘,唱詞多據(jù)民間唱本,也可現(xiàn)場編唱,亦可男女雙人對打,形成舞、打、跳、躍的連續(xù)動作。行進時,可打出前進、停留、蹲下等多種步法。廣場上可組成十字、井字等隊形,隨著男女交錯對擊,一起一落,節(jié)奏鮮明,動作活潑,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區(qū)。上海著名滑稽戲老藝術家笑嘻嘻的拿手絕活之一便是打蓮湘。敲擊肩、背、腳、頭、臂、腰、腿,變換快慢節(jié)奏,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處處充盈著飛舞之美,呈現(xiàn)出輕松活潑的風格,被稱為“民間舞的瑰寶”。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打蓮湘

民歌正月就把那蓮廂打呀叫什么歌名

3,打連廂的表演

所謂霸王鞭,是一根三尺多長的竹竿,兩端各掏空兩對一寸多長的孔眼,每個孔眼內都鑲有一對銅錢。傳說,楚霸王項羽當年在戲馬臺前馴馬時,用的是一種綴鈴的竹鞭,樣式與此相近,故而得名。藝人用此鞭有節(jié)奏地擊節(jié)身體的不同部位,演唱歌曲故事,載歌載舞,娛己娛人,可聽可賞,活潑有趣。明清時期,打霸王鞭是在農村荒災時節(jié),是河南婦孺作歌行乞的一種手段。上世紀50年代,打霸王鞭發(fā)展成一種普及的漢族民俗娛樂形式,幾乎與扭秧歌、太平鼓一樣,婦孺皆會。因其節(jié)奏感強,有人將它改編為少年體操,一度在小學里推廣。筆者兒時上體育課時,就是人手一鞭,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舞得嘩嘩作響,至今記憶猶新。細考。打霸王鞭實際來自“打連廂”.而打連廂卻是很有歷史來頭的歌舞表演。相傳武王伐封時.黃飛虎就曾化裝為打連廂的藝人混出關去,最終起兵造反,推翻了殷紂。至于連廂如何打.如何唱.如何表演.則無明確的說明。倒是毛西河在《詞話》一書里,把連廂一詞解說得比較詳細,他說:“古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即舞曲中詞,亦不必與舞者搬演照應……宋末,有安定郡王趙令疇者,始作‘商調鼓子詞’,譜《西廂》傳奇,則純以事實譜詞曲間,然猶無演白也。至金章宗時有董解元,不知何人,實作《西廂彈詞》,則有白有曲,專以一人彈并念唱之?!薄八煤蠼鹱髑鍢罚逻|時大樂之制.有所謂‘連廂詞’者,則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笙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詞;而復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兒者,并雜色人等人勾欄扮演,隨唱詞作舉止,如‘參了菩薩’,則末泥揖;‘只將花笑抵,則旦兒捻花類,北人至今謂之連廂,曰‘打連廂’,‘唱連廂’,又曰‘連廂搬演’……“至元人浩曲.則歌者舞者合作一人……然其時司唱猶屬一人,仿連廂之法,不能速變?!鼻逋婊ㄖ魅怂膽騽R編《綴白裘》中,就有《連廂》一劇。另有《側帽余談》中也有記載:連廂者,“范銅為干,約二尺許,空其中,綴以環(huán),雜劇有《打連廂》即此。蓋一二雛伶喬扮好女郎,執(zhí)檀板,且歌且拍……”這里可以看到連廂是與霸王鞭相同。打連廂似乎與打霸王鞭是同一表演形式。只是,明朝前期的打連廂,要比近代的霸王鞭的表演要復雜得多。如今“霸王鞭”已是中國城鄉(xiāng)常見的歌舞表演形式,流行于我國北方和中南一帶,只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稱呼,如“打連廂”、“九子鞭”、“打花錢”、“金錢棍”、“敲金杠”等。“舞者手持花棍,忽上忽下,時左時右地揮動,敲擊四肢、肩、背等.不斷打擊出有節(jié)奏的響聲”。有的“霸王鞭”做得更見匠心,除了在竹竿上穿穿銅錢外,還在竹竿兩端安上彩色鞭穗,有用麻制的,也有用紅綢、絲線制作的。舞動時不僅可以聽到銅錢撞擊的“嘩嘩”聲,更可欣賞彩穗飛舞的熱鬧場景。由此可見,從打連廂到打霸王鞭.其間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變化過程.

打連廂的表演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