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1.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語出《詩經(jīng)·大雅·抑》第八首:“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彼童而角,實虹小子。”翻譯:努力修明你德行,使它完美無倫比?! ? 言談舉止要慎重,切莫馬虎失禮儀?! ? 不犯錯誤不害人,人們無不效法你?! ? 有人贈我一只桃,回報他用一只李?! ? 羊崽無角說有角,實是惑亂你小子。

2.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2.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詩經(jīng)》中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說;還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木報瓊”是“投桃報李”的升級版 現(xiàn)在的意思是你給我一些好處,我還報你多一些好處,也就是有禮尚往來的意思

3.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故事典故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從字面上看別人解人之困,授之以桃,而受惠之人卻以李相報,當(dāng)時有負(fù)于授桃之人了。桃之味比李美,李之實比桃小。故疑此語為貶義。但人們?nèi)粘V型诒磉_(dá)時犯錯誤,說受人恩惠,過后報答,言曰;“投桃報李”,此種,要么看出受惠之人慳吝油滑,要么看出受惠之人謙遜誠實。

寓意是要知恩圖報;也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出自《詩經(jīng)·大雅·抑》,作者:衛(wèi)武公,朝代:春秋時期。

原段為: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譯文:修明德行養(yǎng)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舉止謹(jǐn)慎行為美,儀容端正有禮貌。不犯過錯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籃桃,我把李子來相報。胡說羊羔頭生角,實是亂你周王朝

擴(kuò)展資料: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引申及相似成語:

1、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2、投木報瓊:出自《衛(wèi)風(fēng)·木瓜》,作者為周代無名氏。

原句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譯文:他送我的是紅桃,我報他的是瓊瑤,瓊瑤哪能算報答,是求彼此永相好。

4.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道理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wèi)風(fēng)·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瑤(瑤、玖)”生發(fā)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并論。

5.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是貶義嗎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意思是:

他把李子送給我,我以桃子回贈他。寓意是要知恩圖報;也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出自《詩經(jīng)·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xué),引起國人關(guān)注。時人陽虎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沒見,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豬,最終得到了孔子的回訪。

這就是當(dāng)時儒家所提倡的禮尚往來思想。而這種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衛(wèi)武公受到人民愛戴,就應(yīng)作為楷模,以報答人民,后人簡潔為投桃報李成語。

6.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是誰說的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下一句是:彼童而角,實虹小子。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給我,我以李子回贈他。寓意是要知恩圖報。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也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出自《詩經(jīng)·大雅·抑》。原文如下:

先秦:佚名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xùn)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yuǎn)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nèi),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zhì)爾人民,謹(jǐn)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jǐn)y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yuǎn),昊天不忒?;剡y其德,俾民大棘。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兒子宜臼,幽王昏庸殘暴,寵愛褒姒,最后被來犯的西戎軍隊殺死在驪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擁立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晉文侯、鄭武公、衛(wèi)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護(hù)送平王到洛邑,東周從此開始。其時周室衰微,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當(dāng),《王風(fēng)·君子于役》、《王風(fēng)·揚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無期度”,“不撫其民,而遠(yuǎn)屯戍于母家(申國)”之作。而此詩作者衛(wèi)武公則是周的元老,經(jīng)歷了厲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厲王流放,宣王中興,幽王覆滅,他都是目擊者,平王在位時,他已八九十歲,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敗壞,政治黑暗,不禁憂憤不已,寫下了這首《抑》詩。

7.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感悟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意思:他人送給我桃子,那么我就回贈他李子。常常用來比喻人跟人之間應(yīng)該禮尚往來,有禮有節(jié)。原句為:“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出自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大雅·抑》中。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biāo)題,沒有內(nèi)容。

8.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類似的句子

"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

9.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出自哪里

簡稱投桃報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給我,我以李子回贈他。寓意是要知恩圖報。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出自《詩經(jīng)·大雅·抑》。典故: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xué),引起國人關(guān)注。時人陽虎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沒見,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豬,最終得到了孔子的回訪。這就是當(dāng)時儒家所提倡的“禮尚往來”思想。而這種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衛(wèi)武公受到人民愛戴,就應(yīng)作為楷模,以報答人民,后人簡潔為“投桃報李”成語。

10.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英文

【漢語】桃【英語】peach【音標(biāo)】英語讀音【pi:t?】美語讀音【pit?】【例句】Thefollowingsummerthepeachtreewasladenwithfruit.第二年夏天桃樹就結(jié)滿了桃子。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