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名稱的由來簡述
紅星楊,位于革命老區(qū)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王家峪村八路軍總部舊址,主要景點是一棵奇特而挺拔參天的白楊樹。 該楊樹的每一個小樹枝,沿著樹枝的橫紋輕輕掰開,在樹枝的斷面就出現(xiàn)一個紅色的非常清晰的"五星"圖案,端端正正,就象解放軍的五星帽徽一樣。人們都稱之為--"紅星楊"。 關于這棵白楊樹中的"紅星",還有一段神奇而美麗的傳說。
1939年到1940年,八路軍總部轉戰(zhàn)駐扎在了太行山腹地的王家峪村。當時,不僅日寇常常對根據(jù)地進行掃蕩,而且國民黨政府也停止了給八路軍的供給,并發(fā)動第一次反共高潮,我根據(jù)地處于日、偽、頑聯(lián)合進攻的嚴重關頭,根據(jù)地軍民生活極其艱苦。就在這個時刻,朱總司令堅定不移地帶領敵后軍民,堅持"前門打虎,后門拒狼",一面自衛(wèi)反擊,一面開展生產(chǎn)自救。朱總司令和廣大戰(zhàn)士們一樣吃著野菜糊糊粥,穿著自織自染的土布衣裳,他們一邊打仗,一邊開荒種田。1940年清明節(jié),總部機關和作戰(zhàn)部隊的戰(zhàn)士們在蟠龍至下合村一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植樹運動,朱總司令也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勞動,只見他來到王家峪的寨灣,手拿镢頭,挖坑植樹。此時此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過幾天他就要離開生活戰(zhàn)斗了兩年半時間的太行山,準備到重慶與蔣介石就兩軍摩擦問題進行談判,他想起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歷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此行將會是何結局?他心中難已預料,想到這里,他決定在此留下一個永恒的紀念,于是把他珍藏了兩年半的一顆紅星拿出來,埋在樹種的根下。
2. 中國 名稱的由來
炎帝來自湖北烈山、今湖北隨洲。炎帝,神農(nóng)氏(有說為神農(nóng)后人)部落首領的名稱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其為中國傳說時代(或稱上古時代),約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陜西、湖北一帶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據(jù)傳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后又稱烈山氏。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fā)展用草藥治病;他發(fā)明刀耕火種創(chuàng)造了兩種翻土農(nóng)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制耒耜,種五谷,奠定了耒耜的使用和種五谷,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nóng)耕文明轉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2、立市廛,首辟市場。據(jù)《周易·系辭下》載,神農(nóng)"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nóng)發(fā)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商業(yè)發(fā)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nóng)教民麻桑為布帛后,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樂百姓。據(jù)《世本·下篇》載,神農(nóng)發(fā)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后來叫神農(nóng)琴。神農(nóng)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fā)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nóng)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5、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nóng)始創(chuàng)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wèi)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3. 中國名稱的由來簡述20字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提出“先要組織黨一一共產(chǎn)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fā)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zhàn)部?!?/p>
192O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fā)起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chǎn)國際建議和支持下于1921年7日23日一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突遭變故,被迫體會。
七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譚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人在湖心島游船中莊嚴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
由于黨的“一大”召開于七月,中共中央發(fā)文正式規(guī)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今年是建黨99年,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核心力量,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
4. 中國名稱始于
說茶道美學的起源,不得不提及一位極富爭議的人,他茶、畫、詩、書、瓷習無不精,曾改變中國歷史與藝術的發(fā)展軌跡,也為宋代興盛與衰亡的轉折點,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里程碑、茶道美學的奠基人,他就是宋徽宗趙佶。
所著茶論中絲毫不見宋徽宗的帝王霸氣,隱于茶之后的,是那個自幼失去雙親,孤獨而又細膩的趙佶?!恫枵摗分械脑S多思想深遠地影響了現(xiàn)代人的飲茶觀念,也影響了中華民族的藝術軌跡。
5. 中國名稱的由來簡述50字
中國空間站叫天宮號,來源于嫦娥奔月。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或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tǒng)。建造計劃預計于2020年至2025年間進行,預計在2022年前后建成。
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應用。
載人空間站叫天宮出自中國傳統(tǒng)神話,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宮有三個倉:天和、問天、夢天。
中國載人空間站命名“天宮”,“天宮”又名“紫微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一方面寓意對未知天空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有讓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
6. 中國名稱來歷百度百科
據(jù)說,縣志上記載的是:都昌縣城原名古南鎮(zhèn),異名都村。至唐武德年間置縣,隸治王市??h因地名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因故而取名曰:都昌。還一層意思就是取其希望全縣各都昌盛興旺之義 。但民間的一個說法是:都昌有36都,希望都繁榮昌盛,所以叫都昌。
7. 中國各地名稱的由來
中國省份名稱及其簡稱的由來:
一、四個直轄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據(jù)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zhàn)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zhèn),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衛(wèi),始稱天津衛(wèi),取“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mào)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qū)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zhèn)。1292年,上海改鎮(zhèn)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qū)的漁民發(fā)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zhàn)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二、五個自治區(qū)
1、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
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于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nèi)、外蒙古之稱。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以盟旗為內(nèi)蒙古。
取全稱中“內(nèi)蒙古”三字作為簡稱。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
轄區(qū)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后,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3、西藏自治區(qū)(藏)
元時稱西藏地區(qū)為“烏思藏”?!盀跛肌笔遣卣Z“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西藏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wèi)”,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qū)。
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于故稱“烏思藏”。
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
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后氏后裔,故將建立的割據(jù)政權定國號為“夏”。宋代,黨項族拓拔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立國號“夏”,創(chuàng)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在這里設寧夏行省,始有寧夏之名。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取全稱中的“寧”字作為簡稱。
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
宋設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一名產(chǎn)生。元設廣西兩江道。明設廣西省。1958年設廣西僮族自治區(qū),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因自宋至清,廣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廣西簡稱“桂”。另一說認為廣西秦時曾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歷史上廣西2/3地域屬桂林郡,故廣西簡稱“桂”。
三、兩個特別行政區(qū)
1、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港)
宋代以前,這里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2、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澳)
名字最早記錄于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chǎn)“蠔”。后又稱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伴T”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nèi)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huán)、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相封成門??傊仁前?,又是門,故曰澳門。 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四、23個省
1、黑龍江?。ê冢?/p>
1671年為抵御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筑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
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于河流黑龍江。
2、吉林?。?/p>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將軍。1907年將其轄區(qū)改稱吉林省。
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
3、遼寧省(遼)
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北、遼寧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置遼陽府。元設遼陽行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后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fā)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改稱遼寧省。
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nèi)有遼河,故簡稱“遼”。
4、河北?。剑?/p>
戰(zhàn)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qū)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
轄區(qū)相當于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5、山西?。〞x)
戰(zhàn)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qū)名稱的開始。明處設山西省。
轄區(qū)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
6、青海省(青)
因境內(nèi)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這里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為正名。1928年設青海省。
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nèi)有青海湖故簡稱“青”。
7、山東省(魯)
戰(zhàn)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qū)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qū)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
轄區(qū)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8、河南?。ㄔィ┕欧Q
古稱黃河以南地區(qū)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
轄區(qū)相當于《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9、江蘇?。ㄌK)
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
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jīng)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
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nèi)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11、浙江?。ㄕ悖?/p>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zhàn)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浙西兩個地區(qū)。唐以后這兩個地區(qū)轉化為政區(qū)名稱。明初設浙江省。
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故簡稱“浙”。
12、福建?。ㄩ})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jié)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qū)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nèi)有閩江,故簡稱“閩”。
13、江西?。ㄚM)
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后皆設江西省。
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jié)度使,始出現(xiàn)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省。
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15、湖北?。ǘ酰?/p>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chǎn)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16、廣東?。ɑ洠?/p>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xiàn)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
轄區(qū)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17、臺灣省(臺)
臺灣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鳀”。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歷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
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
18、海南省(瓊)
因其位于南中國海域,境內(nèi)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19、甘肅?。ǜ驶螂])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jiān)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并入陜西省,清代恢復省治。
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
由于甘、陜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20、陜西?。兓蚯兀?/p>
陜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今陜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后設陜西節(jié)度使,陜西始轉化為政區(qū)名稱。宋設陜西路。元設陜西行省。清設陜西省。
取全稱中的“陜”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qū)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21、四川?。ùɑ蚴瘢?/p>
轄區(qū)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jié)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后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chǎn)生。元時合并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qū)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22、貴州?。ㄙF或黔)
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shù)卣Z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
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nèi)有貴山,故簡稱“貴”。
轄區(qū)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內(nèi)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
23、云南?。ㄔ苹虻幔?/p>
因在云嶺以南,故名云南。西漢時設云南縣。三國蜀漢時設云南郡。元設云南行省。明設云南布政使司。清設云南省。
取全稱中的“云”字作為簡稱。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zhàn)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nèi)有滇池,故簡稱“滇”。
8. 中國全稱的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全稱及縮寫
①中國英文名稱:China
中國在英語里一般都叫做China。
?、谥袊⑽拿Q縮寫:CHN
CHN是在聯(lián)合國注冊的國家代碼,國際會議、體育比賽等正式場合代表國家時都用這種統(tǒng)一的國家代碼。在網(wǎng)絡域名中則以.cn作為縮寫。
?、壑腥A人民共和國英文名稱: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比China更為莊重嚴肅,在世界地圖上、官方上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是簡稱,因此在奧運會這種全世界性質的正式場合,不能用簡稱。
?、苤腥A人民共和國英文名稱縮寫:PRC或者P.R.China
PRC(也常用P. R. 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縮寫,強調(diào)了人民共和的國家性質,在商業(yè)和法律文件及國家間的會晤等一些嚴謹?shù)膱龊铣S谩?/p>
9. 中國的名稱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tài)區(qū)”,區(qū)內(nèi)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fā)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巖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