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card定理
在數(shù)學中,柯西-利普希茨定理(Cauchy-Lipschitz Theorem),又稱皮卡-林德勒夫定理(Picard-Lindel?f Theorem),保證了一元常微分方程的局部解以至最大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此定理最早由奧古斯丁·路易·柯西于1820年發(fā)表,但直到1868年,才由魯?shù)婪颉だ障4慕o出確定的形式。
另一個很常見的叫法是皮卡-林德勒夫定理,得名于數(shù)學家埃米爾·皮卡和恩斯特·林德勒夫。
2. picard定理英文版
在數(shù)學中,柯西-利普希茨定理(Cauchy-Lipschitz Theorem),又稱皮卡-林德勒夫定理(Picard-Lindel?f Theorem),保證了一元常微分方程的局部解以至最大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此定理最早由奧古斯丁·路易·柯西于1820年發(fā)表,但直到1868年,才由魯?shù)婪颉だ障4慕o出確定的形式。
另一個很常見的叫法是皮卡-林德勒夫定理,得名于數(shù)學家埃米爾·皮卡和恩斯特·林德勒夫。
3. picard定理證明
1、皮卡(Picard,Charles Emile,1856年7月24日—1941年12月11日)是法國數(shù)學家。生於巴黎,卒於同地。1877年畢業(yè)於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獲得博士學位。1879年被聘為圖盧茲大學教授,同時任教於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綜合工科學校。1898年任巴黎大學教授。1917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終身秘書。他是倫敦皇家學會、原蘇聯(lián)科學院等30多所重要科研機構(gòu)的成員,并被5所外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曾獲多種科學獎金。
皮卡的主要貢獻在解析函數(shù)論、微分方程、代數(shù)幾何學和力學等方面。1879年他提出皮卡第一定理,次年得到皮卡第二定理。這兩個定理成為復變函數(shù)論許多新方向的起點。1883–1888年皮卡將龐加萊(Poincaré)自守函數(shù)的方法推廣到二元復變函數(shù),進而研究了代數(shù)曲面(1901),導致了“皮卡群”(Picard Group)的建立。他推廣了逐步逼近法,證明了含復變量的微分方程和積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皮卡是他所處時代法國最杰出的數(shù)學家之一,他逝世后,巴黎科學院頒發(fā)了以他的
名字
命名的獎?wù)隆F渲饕饔小斗治鰯?shù)學專論》(1891–1896)、《泛函方程講義》(1928)、《二元代數(shù)函數(shù)論》(1897,1906)等。
2、皮卡(PICK-UP)又名轎卡。顧名思義,亦轎亦卡,是一種采用轎車車頭和駕駛室,同時帶有敞開式貨車車廂的車型。其特點是既有轎車般的舒適性,又不失動力強勁,而且比轎車的載貨和適應(yīng)不良路面的能力還強。最常見的
皮卡車
型是雙排座皮卡,這種車型是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人們在市場上見得最多的皮卡。
4. picard定理公式
1671年,法國天文學家皮卡爾(Jean Picard,1620~1682)通過望遠鏡觀測恒星,精確地測量了地球的周長和經(jīng)度1°的長度。他的測量方法是“以恒星代替太陽,用一個點代替一個大天體”,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
作為法國科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參與創(chuàng)建巴黎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皮卡爾利用惠更斯(Christiaan Huyg(h)ens,荷蘭物理學家,1629~1695)的測微器和自己的方法,測量出赤道上1°經(jīng)度為61.9英里,所以地球的周長為24.876英里,半徑為3950英里。這個數(shù)據(jù)與今天的值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了。
正因為有如此“精確”的數(shù)值,才使得牛頓發(fā)現(xiàn)自己1666年計算的月球運動的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這一結(jié)果無疑驗證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而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利用則更進一步推動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5. picard定理例題
Weierstrass 魏爾斯特拉斯(古典分析學集大成者,德國人)
Cantor 康托爾 (集合論鼻祖)
Bernoulli 伯努力 (伯努力方程)
Fatou 法都(Fatou引理)
S.Lie 李 (創(chuàng)造了Lie群)
Euler 歐拉(歐拉公式)
Gauss 高斯(高斯方程)
Sturm 斯圖謨(Liouvel-Sturm定理)
Neumann 諾伊曼(電腦)
Caratheodory 卡拉西奧多禮(外測度)
Newton 牛頓(物理學教父)
Jordan 約當(Jordan標準型)
Laplace 拉普拉斯(拉普拉斯雙曲型方程)
Maxwell 麥克斯韋(電磁學,Maxwell方程組)
Riesz 黎茨(泛函Riesz定理)
Fourier 傅立葉(Fourier變換)
Noether 諾特(抽象代數(shù)之母)
Kepler 開普勒(天文學)
Sobolev 所伯列夫(Sobolev空間)
Leibniz 萊不尼茲(微積分)
Lagrange 拉格朗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Holder 赫爾得(Holder不等式)
Poisson 泊松(概率論,Poisson過程)
H.Hopf 霍普夫(微分幾何大師)
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勾股定理發(fā)現(xiàn)者)
Baire 貝爾(Baire綱)
Haar 哈爾(Haar測度)
Fermat 費馬(Fermat大定理)
E.Laudau 朗道(解析數(shù)論)
Markov 馬爾可夫(Markov過程)
Wronski 朗斯基(Wronski行列式)
Rouche 儒契(Rouche定理、Rouche函數(shù))
Taylor 泰勒(Taylor展開)
Picard 皮卡(大小Picard定理)
Schauder 肖德爾(泛函Schauder基、Schauder不動點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