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河口火鍋哪里比較好吃
樓主,你好老河口貼吧里已經(jīng)有混在老河口的骨灰級吃貨細數(shù)了各種老河口美食可以去翻翻看,看過就算了,徒有虛名渣渣而已。加上現(xiàn)在老河口有不少各種回家創(chuàng)業(yè)人士開了不少火鍋店很難去評選哪家火鍋好吃千人千味。因為本人腸胃一直不好吃火鍋現(xiàn)在只吃清水火鍋你如果問我清水鍋好吃么?我只能回答 海底撈清水鍋還不錯,因為服務還不錯。特意推薦兩家本人家里火鍋理由:本人小時候因為父親在老河口當?shù)刈畲髧鵂I酒廠工作,所以酒常年不斷,家里經(jīng)常來各種叔叔吃飯,父親經(jīng)常用那種銅火鍋,也就是中間是煙筒兩邊鼓鼓的燒碳的火鍋,配上母親切的各種菜,一桌人吃得不亦樂乎,想起來過去二十年之久了,也早已搬家,銅火鍋和童年也無跡可尋了。 2.老河口高級中學對面火鍋理由:不是看不起老河口新開的各種火鍋店,實在是吃怕了。這年頭用口水油的老板都算是祖上積德,這輩子算大善人了,更別提地溝油火鍋,吃完拉肚子,不感謝他爸媽都不好意思說吃過火鍋。 去年過年,小學同學特意拉著我去大東門高級中學對面一家大排檔吃飯,特意點了一個排骨火鍋,說實話,藕和排骨真心好吃,藕是老河口當?shù)嘏?,特面,排骨下午才去市場買的,現(xiàn)成高壓鍋壓,現(xiàn)做,最后好吃的什么都沒剩下。店沒有牌匾,老板名字叫二哥。特熱情,剛坐下端茶倒水給遞煙,吃著一半還過來敬酒。受寵若驚,服務直比海底撈,讓我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社會道上味兒,至于后來喝多了什么曾經(jīng)做過誰的業(yè)務,讓我在武漢找誰誰幫忙我都沒聽見。 最后吃完結(jié)賬5個人竟然只吃了160,老板說打折給150就行了,因為同學跟他很熟,價格低到發(fā)指,在我腦子里5個人不吃個七八百都不算吃飯。 至于為什么非要推薦這家,說白了吃個氛圍,當然火鍋真心好吃,而且量很足很足,足到完全可以體現(xiàn)老河口的經(jīng)濟和消費水平。 至于為什么非要推薦這一家,那是因為逝去的青春,正因為當年我被高中班主任趕出老河口高級中學大門,高中只上了一年半,大東門網(wǎng)吧游戲廳留下我各種身影,曾經(jīng)叼著煙留著長發(fā)雙手插口袋晚上站在十二中門口背著書包裝著開山等著人,曾經(jīng)被老師和同學說今生永遠沒有出息的社會渣子。 時間過去很久,此刻一邊敲著字一邊望著玻璃外武漢廣埠屯下面的車水馬龍,今年第一年生意一般,電腦出了不少,不賺錢,接的幾個網(wǎng)絡工程賺了點,說這些不是為了裝逼,也不是為了證明我不是社會渣子是為人民幣熱情服務的奸商,而是深深的反悔,如果我當初高中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泡個大學白富美妹子,也不會去讀民辦大學,也不會走那么多彎路,因為彎路走多了慢慢就麻木了。 打這么多廢話沒有任何炫耀和裝X的意思,而是想說如果你問我:老河口三中那家胡辣湯好喝嗎? 我絕對會告訴你,一般般甚至是不好喝。 為什么? 因為我家就在三中旁邊住,他家第一天開業(yè)我就在那吃,那年我三中初一。你如果問我為什么說不好喝,說實話,跟我小學喝的別家胡辣湯比,他家簡直是渣渣,但是你問我,你小學喝的那家在哪里,抱歉,那家已經(jīng)消失多年,現(xiàn)在叫望江樓花園。 如果你問我,老河口哪家湯面好吃? 我絕對會告訴你,幾乎沒有一家,不要跟我提什么襄陽牛雜面,我吃過一次,再也沒吃過, 為什么? 因為第一眼我看它的碗就不爽,黃色的金屬碗? 拜托,老河口正宗的湯面絕對不用這種碗!還配上豆奶? 逗逼么? 老河口正宗的湯面剝5分鐘大蒜,打一碗稀飯再吃湯面。 熱干面先吃一半再加點湯面的湯! 這TM才是老河口的面! 牛雜面? 以前老河口有叫牛雜面這種面么? 叫雜碎面,記好了! 雖然名字不好聽。 不要跟我提什么牛排面牛雜面多好吃,如果時光拉回15年前,請去老河口北京路現(xiàn)五小斜對面的道子口嘗嘗一對老夫妻做的雜碎湯和鍋盔饃,然后你就知道三中胡辣湯和鍋盔饃并不好吃而是現(xiàn)在沒多少地方吃這東西了。 就像有朋友總是問我有沒有以前八幾年的光化大曲,仙人渡酒廠的五糧特液真的假的?我總是孜孜不倦問身邊人還有沒有以前的金蝶煙、金鱷煙,我高價收購但很難再找到了。 曾經(jīng)某人大筆一揮,國營下崗造就了滿大街的人力三輪車和逼不得已成為務工輸出城市的老河口,街上這些騎三輪車的人逐漸老去你坐在上面看他們蹬的費力都心疼,似乎美食和當年的同窗同學一樣難尋了。 回正題,老河口火鍋好吃的地方還是有的,除了新開的武商別去之外,本人家住的巡司街、南街、大東門、濱江公園旁邊三棵樹附近的黃酒館都是吃火鍋的好去處,美食不在網(wǎng)上,要你自己慢慢搜尋。{0}
2,金樽酒廠的釀造總工程師是曹大明嗎
金樽酒廠的釀造總工程師,由原茅臺酒廠生產(chǎn)老總、高級釀造工程師曹大明擔任。他給金樽專酒廠帶來了茅屬臺傳承千年的釀造工藝、以及茅臺酒廠的釀造標準和品質(zhì)保障。金樽酒廠在曹大明的嚴苛品控下,始終堅持足年窖藏,并嚴格按照正統(tǒng)茅臺醬香釀造工藝,即以手工傳統(tǒng)釀造為主,一年一個生產(chǎn)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的傳統(tǒng)古法——144道繁雜的工序,每一道都追求精益求精。{1}
3,求嘉峪關主要景點導游詞
嘉峪關位于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經(jīng)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65年以關名建市?! ?.嘉峪關 基本介紹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保存嘉峪關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嘉峪關,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關市西南隅祁連山脈嘉峪山 嘉峪關 地理位置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東經(jīng)98°17′、北緯39°47′,嘉峪關位于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嘉峪關市區(qū)西南6公里處,位于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關城,位于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嘉峪關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著稱于世,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建筑群體 嘉峪關現(xiàn)在關城以內(nèi)城為主,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筑而成,西側(cè)以嘉峪關圖片99999塊磚包墻。東西城垣開門,東為光化門,西為柔遠門。均筑甕城。嘉峪關內(nèi)城墻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是長城眾多關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這里還有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展現(xiàn)長城文化的專題博物館——長城博物館?! v史沿革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jié)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嘉峪關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nèi)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nèi)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nèi)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nèi)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筑有羅城,羅城城墻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nèi)現(xiàn)有的建筑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烙w系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gòu)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zhèn)?,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gòu)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ㄖY(jié)構(gòu) 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萬里長城時置。當時明征虜大將軍馮勝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險要地勢,選為河西第一隘口,開始筑城設關,以后經(jīng)歷一百多年時間擴建,才形成一嘉峪關個比較完整的防御體系。明弘治年間,為防吐魯番東侵,曾進行重修。這關雄偉壯觀,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萬里長城沿線分布著許多關隘,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而后者經(jīng)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關隘,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關隘。但嘉峪關初建時不過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而現(xiàn)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比原來的大數(shù)倍。它由外城、內(nèi)城和甕城組合而成,關城周長733米,就中內(nèi)城周長640米,面積為原先的大小。內(nèi)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筑有甕城,城樓對稱,三層三檐五間式,周圍有廊,單檐歇山頂,高17米。城四隅有角樓、南、北墻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兩門內(nèi)北側(cè)有馬道達城頂。關城正中有一官井,舊有亭,今已廢。西門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墻,構(gòu)成一個羅城,這就是外城。外城比內(nèi)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門額刻“嘉峪關”三個大字。門頂原有城樓,與東西二樓形制相同,三樓東西成一線,上懸“天下第一雄關”匾額。1924年城樓被毀。西面羅城磚砌,東、南、北有土筑圍墻,連接長城。城外有城,迭門重城,成并守之勢。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城內(nèi)靠北有游擊衙門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國成立后,關城曾多次維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v史價值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xù)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于荒漠地區(qū),河西走廊夾于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于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lián)系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fā)展的“城邦”,對內(nèi)地漢族政權(quán)時附時叛。到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jīng)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后,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qū)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shù)次在嘉峪關作戰(zhàn)。嘉峪關矗立于大漠邊緣,顯得雄壯非凡?;哪貐^(qū)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嘉峪關的環(huán)境又很吸引人。廣闊的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cè)城墻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于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jīng)嘉峪關,見這關如此雄偉,有詩贊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了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見只見一丸泥?!睒O言這關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敝赋鲞@關真乃“天下第一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jù)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后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筑工程上的絕招?,F(xiàn)在這塊磚還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后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淵源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嘉峪關,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jié)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 嘉峪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nèi)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nèi)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nèi)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嘉峪關內(nèi)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筑有羅城,羅城城墻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nèi)現(xiàn)有的建筑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gòu)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zhèn)洌c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gòu)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幕z產(chǎn) 長城文化遺產(chǎn)“萬里長城——嘉峪關”: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guī)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叭f里長城——嘉峪關”初建于明洪武五年 嘉峪關 (公元1372年),由內(nèi)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長城由西長城、東長城和北長城三部分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內(nèi)外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共同構(gòu)成了嘉峪關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zhèn)守嘉峪關的游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簽發(fā)關文等情景。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游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 長城第一墩: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它是明代萬嘉峪關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依托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qū),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qū)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功能區(qū)。景區(qū)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nèi)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鶓冶陂L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里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nèi)的黑山巖畫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zhàn)國,它是中國北方地區(qū)時嘉峪關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跡。巖畫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余幅。巖畫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巖畫對于研究西北地區(qū)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qū)巖畫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園——新城魏晉墓群”是2001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的中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是“果園——新城魏晉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關市區(qū)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zhèn),在這里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660余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nèi)容包括牧畜、農(nóng)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這些磚壁畫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實物資料。繪畫筆法簡練,畫技高超,其繪畫內(nèi)容在美術(shù)領域填補了中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 ∶耖g傳說 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簡陋的建筑條件下,能建起如此偉的關城,是很不簡單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嘉峪關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經(jīng)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jié)省。監(jiān)督修關的監(jiān)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shù)量,易開占經(jīng)過詳細計算后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北O(jiān)事管依言發(fā)磚,并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笨⒐ず螅皇O乱粔K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上。監(jiān)事管發(fā)覺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北O(jiān)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后,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fā)愁,眼看隆冬季節(jié)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里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云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xiàn)有幾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后,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jié)成一條冰道,然后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jié)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jié)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并成為工匠出師后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嘉峪關城,城墻高9米,還要在城墻之上修建數(shù)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墻,用磚數(shù)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后,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 嘉峪關 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墻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里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墻。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墻。 擊石燕鳴: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筑巢于嘉峪關柔遠門內(nèi)。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墻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fā)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后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墻,就發(fā)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nèi)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zhàn)時,夫人就擊墻祈祝,后來發(fā)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墻角擊墻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種風俗?! ∠嚓P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關游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nèi)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古典戲臺。由木制屏風把前后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制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nèi)容。頂部為中國傳統(tǒng)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cè)是一組風情壁畫,內(nèi)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yǎng)的尤物。這些繪畫內(nèi)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cè)書寫有對聯(lián):“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lián)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檐歇山頂式建筑,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內(nèi)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制山水人物彩畫80余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天下雄關”碑 關西門外百余米處,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關”石碑。清嘉慶十四年(1809)肅鎮(zhèn)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里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并勒石為碑。給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紀念。 柔遠門 內(nèi)城西門,門額刻“柔遠”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對邊陲(關外)各游牧民族實行“懷柔”政策,安撫邊遠地區(qū),以實現(xiàn)長治久安的治國方略。 內(nèi)城 內(nèi)城墻高9米,加垛墻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歷經(jīng)六百多年,墻體雖有剝落,但大部份仍然完整牢固。修筑城墻用的黃土,都是經(jīng)過認真篩選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曬,將草籽曬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伴L城工牌”現(xiàn)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nèi),“工牌”為石質(zhì),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筑工程結(jié)束后,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墻一定距離內(nèi),用箭射墻,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墻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墻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zhì)量。 羅城和箭樓 羅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肅州兵備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傲_城”是應敵的正面,“凸”字形城墻全部用磚包砌,非常堅固?!傲_城”南北兩端建有“箭樓”,是觀望關西、關南、關北烽火的設施。兩端與外城墻相接,外城墻又與關城南北的長城相聯(lián)。 角樓和敵樓 內(nèi)城四角有角樓,也叫“戍樓”,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墻建有敵樓,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這里回望,“光化樓”、“柔遠樓”及“嘉峪關樓”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這種“過洞式城門”及高臺樓閣建筑形式,是中國幾千年建筑歷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續(xù)發(fā)展。 嘉峪關 光化門 內(nèi)城東門,門額上刻“光化門”三字,面向東方,表示旭日東升,瑞氣普照大地。門洞由自黑山開采的石條鋪成。 光化樓 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時任肅州兵備副憲李端澄主持修建?!肮饣瘶恰睘槿龑尤苄巾斒浇Y(jié)構(gòu),樓高17米。精雕細刻,五彩裝成。樓閣第一層為磚木結(jié)構(gòu),第二、三層是木結(jié)構(gòu)榫卯咬合而成。雖然經(jīng)歷了近五百年的風風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災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關城之上,盡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高超和精妙。 關帝廟 明末清初從內(nèi)城遷到現(xiàn)處。廟內(nèi)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偯娣e720平方米。 關帝廟曾多次擴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關游擊將軍熊敏謙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關關城文管所自籌資金70萬元對關帝廟進行了重新修復,對牌樓進行了彩繪,使關帝廟恢復了明清時的風采。 東甕城和西甕城 嘉峪關東西兩甕城布局森嚴,東甕城門樓眉額刻“朝宗”兩字,表示過往朝廷官員雖遠行“極邊”,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與此相對的“西甕城”,門額刻“會極”二字。意即從西域來的諸侯,仕官,商旅,親善友好地在這里相會,從這里經(jīng)過,向中原王朝朝貢。西甕城也劈門南向,不與內(nèi)城門直通,使關城更加肅穆幽深,成為內(nèi)城的一道防線。 游擊將軍府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后來成為明清兩代鎮(zhèn)守嘉峪關的游擊將軍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F(xiàn)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礎上恢復修建的,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為1755平方米,建筑面積808平方米。 在嘉峪關古代軍事史上,游擊將軍府不但是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統(tǒng)治地方、檢查商旅使者往來、聯(lián)系西域和中亞及各少數(shù)民族的樞紐機關。 游擊將軍府復原陳列以歷史史料為依據(jù),以現(xiàn)有建筑為框架,以超級寫實主義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為主要形式,深入細致地展現(xiàn)了嘉峪關游擊將軍的生活史跡。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簽發(fā)關文等情景。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游擊將軍及其家眷的生活場面。陳列從人物生活入手,內(nèi)容嚴謹、科學、準確,高分子仿真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使其成為參觀、游覽嘉峪關的一處亮點。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jié)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nèi)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nèi)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nèi)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nèi)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筑有羅城,羅城城墻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nèi)現(xiàn)有的建筑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gòu)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zhèn)?,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gòu)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明代,嘉峪關管轄著“腹里、沿邊、境外墩臺三十九座”。關內(nèi)墩臺林立,縱橫交織,相互了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負著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jù)點,這里曾經(jīng)伴隨著雄偉壯觀的嘉峪關演繹過許多神奇的故事,詩曰:長城第一墩“清流討賴臨危壁,大嶺祁連斷戰(zhàn)氛。鎧甲冰河聞拆斗,旌旗旭日舞鵬鯤”。 長城第一墩景區(qū)自然景致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里,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游走于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郁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后,祁連山中長云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余收遠岫和云濕,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游景區(qū)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qū)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qū)、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nèi)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qū)有貴賓接待室、游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臺、滑索、旅游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 景區(qū)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nèi)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閑、娛樂、懷古游學的好去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