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茅臺中文拼音為什么是MOUTAI
- 2,為何茅臺的商標上面是MOUTAI
- 3,為什么茅臺酒注冊商標上的拼音是MOUTAI
- 4,為什么茅臺酒注冊商標上的拼音是MOUTAI
- 5,茅臺酒的拼音為什么是moutai
1,茅臺中文拼音為什么是MOUTAI
這不是拼音,這是取中文音的英語,英語發(fā)音讀起來就像maotai
2,為何茅臺的商標上面是MOUTAI
用的是威妥瑪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簡稱威氏拼音法 。中國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國和國際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這個方案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
3,為什么茅臺酒注冊商標上的拼音是MOUTAI
“國酒茅臺”,英文為“KWEICHOW MOUTAI”?!癕OUTAI”是茅臺酒的國際注冊商標,并非漢語拼音。最初外國人讀“茅臺”二字就這樣發(fā)音,考慮到此讀音在國際上已具知名度,干脆就給茅臺酒取了這個音譯名。 以前的我們國家沒有規(guī)范漢語拼音的國際音標時,一些專有名詞的英文譯法都是根據(jù)外國人的發(fā)音習慣來寫的,如北京:EKING, 天津:TIENTSIN。現(xiàn)在地名都規(guī)范地用漢字的漢語拼音來拼寫了(香港,澳門等除外)。 一些約定俗成的老專有名詞就保留了以前的譯法。“KWEICHOW MOUTAI”這樣的寫法更能體現(xiàn)它悠久的聞名歷史和國際知名度。
4,為什么茅臺酒注冊商標上的拼音是MOUTAI
“國酒茅臺”,英文為“KWEICHOW MOUTAI”?!癕OUTAI”是茅臺酒的國際注冊商標,并非漢語拼音。最初外國人讀“茅臺”二字就這樣發(fā)音,考慮到此讀音在國際上已具知名度,干脆就給茅臺酒取了這個音譯名。 以前的我們國家沒有規(guī)范漢語拼音的國際音標時,一些專有名詞的英文譯法都是根據(jù)外國人的發(fā)音習慣來寫的,如北京:PEKING, 天津:TIENTSIN?,F(xiàn)在地名都規(guī)范地用漢字的漢語拼音來拼寫了(香港,澳門等除外)。 一些約定俗成的老專有名詞就保留了以前的譯法?!癒WEICHOW MOUTAI”這樣的寫法更能體現(xiàn)它悠久的聞名歷史和國際知名度。
5,茅臺酒的拼音為什么是moutai
上世紀20年代,貴州茅臺酒已經(jīng)走向世界,當時使用的是威妥瑪拼音,還沒有現(xiàn)代漢語拼音,貴州茅臺酒就是KWEICHOW MOUTAI。而直到1958年2月11日,中國政府正式批準《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案》。此后,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威妥瑪拼音系統(tǒng)逐漸被現(xiàn)代漢語拼音所取代。但是由于貴州茅臺酒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已經(jīng)為人們所熟知,所以繼續(xù)沿用KWEICHOW MOUTAI這一拼寫。因此茅臺的拼音是MOUTAI擴展資料:貴州茅臺的歷史茅臺酒作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后,茅臺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茅臺酒之所以被譽為“國酒”,是由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nèi)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jīng)濟生活中發(fā)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yè)中的傳統(tǒng)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因而當之無愧。據(jù)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釀酒。漢代,今茅臺鎮(zhèn)一帶有了“枸醬酒”?!蹲窳x府志》載:枸醬,酒之始也。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zhèn)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chǎn)的構醬酒后,將此酒帶回長安,敬獻武帝,武帝飲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這成為茅臺酒走出深山的開始,此后,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于世。唐宋以后,茅臺酒逐漸成為歷代王朝貢酒,通過南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到了清代,茅臺鎮(zhèn)酒業(yè)興旺,“茅臺春”、“茅臺燒春”、“同沙茅臺”等名酒聲名鵲起?!?a href="/pinpai/huamao/">華茅”就是茅臺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chǎn)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chǎn)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