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顏色的詩句是什么
1獨坐 黃 昏誰是伴?紫薇花對 紫 薇郎?!?白居易《直中書省》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 粉 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3夜雨剪春韭,新炊間 黃 粱?!?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4楊柳 青青 江水平,問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5九曲 黃 河萬里沙,浪淘風顛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6王睿樓船下益州,金 陵王氣黯然收?!?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7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唐 劉禹錫《金陵懷古》
8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9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
10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11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12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李白《少年行二首》
1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14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15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6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問劉十九》
1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唐 李白《望廬山瀑布》
18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9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20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21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唐 白居易《泊船瓜洲》
2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月》
24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25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27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牧《送元二使安西》
28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29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0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唐 李白《送友人》
3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32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唐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3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琵琶行》
34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35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唐 杜秋娘《金縷衣》
36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鵝》
37打起黃鸝兒,莫教枝上啼。——唐 金昌緒《閨怨》
38黃沙北風起,半夜又翻營?!?張籍《征西將》
39無數(shù)鈴聲遙過跡,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張籍《涼州詞》
40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唐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4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 杜牧《秋夕》
4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4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44金甲耀兜鍪,黃金拂紫騮?!?馬戴《關(guān)山曲二首》
45金帶連環(huán)素戰(zhàn)袍,馬頭沖雪度臨洮?!?馬戴《出塞詞》
46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白居易《賣炭翁》
47紅淚文姬洛水春,白頭蘇武天山雪?!?溫庭筠《達摩支曲》
48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49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
50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王安石《春夜》
51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宋 蘇軾《上元侍宴》
52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張栻《立春偶成》
53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yīng)說到常山?!?鄭會《題邸間壁》
5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55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裁?!?高蟾《上高侍郎》
56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小園不值》
57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唐 李白《客中行》
58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宋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59魯客抱白鶴,別余往太山?!?李白《送范山人歸太山》
60初行若片雪,杳在青崖間。——唐 李白《送范山人歸太山》
2,關(guān)于天氣的詩句有哪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③,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③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后遂稱營門為轅門。
【評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別的特定環(huán)境。最后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zhuǎn),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 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游廬山大林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杜甫《屏跡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
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
賈至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歐陽修《鳥啼》
窮山候到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jié)爭。
花深葉暗耀明日,日暖眾鳥皆嚶鳴。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兩技,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趙師秀《約客》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袁枚《題桃樹》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烏云壓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
唐·岑參: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清·黃景仁: 地無一片登臨處,天送滿城風雨來。
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東邊日出西邊雨
冬冷夏熱,冬雨夏干;四季如春;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天無三日晴;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懷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八顆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沙暖睡鴛鴦,泥融飛燕子。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付計東西?
月暈而風,礎(chǔ)潤而雨。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輕輕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紅杏枝頭春意鬧。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摟;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閃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懷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3,李白的詩8首 杜甫的詩5首 白居易的詩3首 急求
李白8首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guān)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長干行》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預(yù)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清平調(diào)·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杜甫5首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暮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嚎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墻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關(guān)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guān)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fù)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guān)將,慎勿學(xué)哥舒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 不如棄路旁。
結(jié)發(fā)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 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 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 找沽釵也亍?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 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 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fù)施, 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 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 與君永相望!
無家別
寂寞天寶后, 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 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 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 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貍, 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 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 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 召令習(xí)鼓鞞。
雖從本州役, 內(nèi)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 遠去終轉(zhuǎn)迷。
家鄉(xiāng)既蕩盡, 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 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 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 何以為蒸黎!
白居易3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4,我最喜歡的贈別詩至少兩首 我最喜歡的寫景詩至少三首 我最
贈別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芙蓉樓送辛漸。寫景詩 春曉。小池。絕句。山行。敘事詩 靜夜思。清明。勵志詩 夏日絕句。過零丁洋。哲理詩 題西林壁。游山西村。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曲 天凈沙.秋
激勵的 賣炭翁 白居易 序 苦宮市也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儲甫臂晃賺浩辮彤播廓屏邐迤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鋼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無家別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lí。 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qí。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xí)鼓鞞bǐng. 雖從本州役,內(nèi)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zhuǎn)迷。 家鄉(xiāng)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編輯本段]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xiāng)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編輯本段]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1。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jié)發(fā)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2。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3。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4。 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5。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6。 君今住死地,沉痛迫中腸7。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8。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9。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10。 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11。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12。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yè)城戍(shù)。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yù)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薄爸心薪^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潼關(guān)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guān)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fù)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guān)將,慎勿學(xué)哥舒!” 寫景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贈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阿薩颯颯颯颯是CF吃飯
5,詩有哪幾種形式
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90字)、小令(58字以內(nèi))。詞有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之分,雙調(diào)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diào)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表現(xiàn)手法分:敘事詩 《木蘭辭》 《石壕吏》 《孔雀東南飛》
抒情詩 所占比重最大
哲理詩 艾青“夢里走了很多路,醒來卻是躺在床上?!?/div>
我所知道的是:詩分古體詩,如古風;近體詩也叫今體詩或律詩,有五律、七律、很少有六律。還有就是現(xiàn)代詩。古風在寫的時候,忌諱孤仄,也就是仄聲韻的字不能用單個的。近體詩或稱律詩忌諱孤平,也就是不能用單個的平聲字?,F(xiàn)代詩沒什么忌諱,有的也不必押韻。就像把每一句話用一個回車鍵一樣。字數(shù)也沒限制。
一、表達方式共有四種
1、記敘
說明: 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
例句: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
賞析 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
說明: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賞析: 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fā)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gòu)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3、議論
說明: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例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賞析: 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4、抒情
說明: 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例句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
賞析: 首聯(lián)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huán)境三者相互照應(yīng),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翱托小迸c“故鄉(xiāng)”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
二、修辭方法
1、比喻
說明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煞譃槊饔?、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賞析 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
說明 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句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賞析 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張
說明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例句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賞析 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4、對偶
說明 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例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賞析 從篇法結(jié)構(gòu)來講,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盁o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5、比擬
說明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例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賞析 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6、排比
說明 把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例句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賞析 純用名詞組合,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
7、設(shè)問
說明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句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保ㄔ×?,阿魯威作)
賞析 以設(shè)問開篇,點明題旨,領(lǐng)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
8、反問
說明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例句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賞析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diào)了歷史之必然。
9、起興
說明 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例句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的《錦瑟》)
賞析 首聯(lián)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10、虛實結(jié)合
說明 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例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馈队炅剽彙罚?
賞析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shè)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jié)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三、表現(xiàn)手法
1、 用典
說明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例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賞析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fù)中原的決心。
“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聯(lián)想
說明 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guān)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例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保ㄙR知章《詠柳》)
賞析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3、 想象
說明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例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
賞析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4、襯托 或 烘托
說明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例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保ㄌK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賞析 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5、渲染
說明 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
例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賞析 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6、象征
說明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句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兜茄轮莩亲鳌罚?
賞析 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7、對比與對照
說明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例句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賞析 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8、抑揚
說明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例句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保ㄍ醪g《閨怨》)
賞析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9、照應(yīng)
說明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jié)構(gòu)顯得緊湊、嚴謹。
例句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yīng)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賞析 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送”字。
10、 動靜
說明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趣。
例句 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賞析 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11、正/側(cè)面描寫
說明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cè)面描寫。
例句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保ㄍ醪g《從軍行》)
賞析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王詩第二句側(cè)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12、直抒胸臆
說明 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賞析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說明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例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 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14、托物言志
說明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chǔ)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句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賞析 托物言志,寫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抒發(fā)人才被埋沒的感慨。
現(xiàn)代詩1 敘事詩
2 抒情詩
3 格律詩(格式、規(guī)則)行數(shù)、字數(shù)、聲調(diào)、音韻、詞語對照、句式排列要求嚴格
4 自由詩(自然,內(nèi)在節(jié)奏、語言通俗)
5 散文詩(意境,激情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古詩七言絕句 五言絕句 七言律詩 七言絕句
邊塞詩,田園詩,諷刺詩,時事詩,
6,寫作手法及其作用5條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nèi)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tài)與動態(tài)、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按特征分類有:1白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關(guān)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diào),向?qū)W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闭Z言 簡潔,印象深刻。 2、細描,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象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新風霞的《傻二哥》則寫得更細膩,把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從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聲調(diào)、吆喝的內(nèi)容到他對顧客和鄰里窮哥們兒的態(tài)度都細細寫來,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善良、勤快、樂觀,窮而有志的年輕 人的性格和形象。3、襯托,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人 們常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就是這個意思。襯托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托,可以以景物來襯托人,也可以人襯托人,還可以物來襯托人,但這些都要根據(jù)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來使用。魯迅是很擅長襯托筆法的文學(xué)大家,他的《在酒樓上》正襯、反襯都寫得極 好,同學(xué)們可以反復(fù)閱讀。這里摘出兩段,請大家欣賞:? “窗外只有漬痕班駁的墻壁,貼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色天,白皚皚的絕無精彩,而且 微雪又飛舞起來了?!庇镁拔飶恼嬉r托了呂韋甫懶散懷舊的心情。? “幾株老梅競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為意;……山楂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 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某心于遠行?!庇谩?梅”與“花”反襯呂韋甫的懶散心情。 關(guān)于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xiàn)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guān)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并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yīng)當為在用語言、藝術(shù)、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guān)于表現(xiàn)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征 襯托 想象 聯(lián)想 照應(yīng)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jié)合 側(cè)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shù)量不限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于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即:藝術(shù)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yīng),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yīng)、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zhèn)让姹扔飨笳?、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于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修辭方法簡說 常見的修辭方法,高考規(guī)定為8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 1.比喻:比喻的結(jié)構(gòu)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gòu)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間有相似點。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借代: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可用部分代整體,以特征代本體,以專名代泛稱等,如《藥》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體。比喻要求本體與喻體有相似點,借代要求借體與本體有相同處。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4.夸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焙笠痪涫褂昧恕翱s小”的夸張??鋸堃锨楹侠?,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5.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yīng)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相關(guān);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gòu)成。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 7.設(shè)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啟人思考。 8.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寫作手法概述(一) 寫作手法一般包括三個層次:表達方法,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表達方式: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 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fā)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gòu)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保赝Ⅲ蕖渡躺皆缧小罚? 首聯(lián)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huán)境三者相互照應(yīng),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翱托小迸c“故鄉(xiāng)”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 寫作手法概述(二) 修辭手法(修辭格): 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借代: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對偶: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從篇法結(jié)構(gòu)來講,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跋韧笛邸睒O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排比:把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 純用名詞組合,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 設(shè)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 以設(shè)問開篇,點明題旨,領(lǐng)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diào)了歷史之必然。 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的《錦瑟》) 首聯(lián)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寫作手法概述(三) 表現(xiàn)手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fù)中原的決心。 “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guān)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保ㄙR知章《詠柳》)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保▌⒂礤a的《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虛實結(jié)合: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shè)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jié)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襯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億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寫作手法概述(四) 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保ɡ畎住对街杏[古》) 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保ㄍ醪g《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照應(yīng):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jié)構(gòu)顯得緊湊、嚴謹。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yīng)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送”字。 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趣。 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拔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正側(cè)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cè)面描寫。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保ㄍ醪g《從軍行》)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王詩第二句側(cè)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chǔ)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托物言志,寫柳樹獨出荒園無人觀賞,抒發(fā)人才被埋沒的感概。 意象: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寂寞沙洲冷?!保ㄌK軾的《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詞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內(nèi)在的意蘊的融合統(tǒng)一。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 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詩句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心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與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
7,次北固山下是寫的哪個季節(jié)是屬于哪種詩
應(yīng)是指冬末,春節(jié)前 江南冬暖而春早,故未到春天,潮水已起 而“歸雁”只是因鄉(xiāng)書不達,所尋求之寄托,可看作虛寫,不指明季節(jié) 是五言律詩: 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句構(gòu)成。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據(jù)《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索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xù)產(chǎn)生,并被采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江南可采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詩始于何時,前人的看法頗不一致。舊傳西漢枚乘、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實際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 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后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圣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鐘嶸《詩品》說他「質(zhì)木無文」,這說明文人初學(xué)五言詩體,技巧還很不熟練。 繼作者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和趙壹《疾邪歌》等,表現(xiàn)技巧日趨成熟。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五言古詩已經(jīng)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辭之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xiàn)了大批名作。 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靈活細致地書行和敘事。在音節(jié)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yīng)漢以后發(fā)展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tǒng)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后,產(chǎn)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后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詩歌并不例外。如所周知,詩是一種可以歌詠的 韻文。詩和其他藝術(shù)形式一樣,起源于勞動。它是為協(xié)調(diào)勞動節(jié)奏而產(chǎn)生的。最初的詩 歌,是人類的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舊詩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學(xué)史上,一般提到舊詩,都把它分為兩種體裁,即"古體詩"和"近體詩"。 這所謂古體詩和近體詩,并不完全是以時代而劃分的,那只是一種體裁的叫法。大家不 要在字義上引起誤會。至于新詩,即白話文的自由詩,不在舊詩之列,也不要誤會它是 近體詩。 所謂近體詩(又稱近體詩,那是古人的叫法),這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它們由齊、 梁時代的"新體詩"開始由不大講究規(guī)律的詩格,轉(zhuǎn)入極度講究的了。詩人沈約在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論,首先就奠定了律詩的基礎(chǔ)。初時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創(chuàng)造的。 律詩和絕句是近體詩的兩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詩的格律,絕句也可以了然;因為絕句是 隨著律詩而來的。 律詩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種每首八句的詩體。它們由一定的平仄和對偶,有和 諧的音節(jié),有整齊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圍和限制。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聲之分。不屬于平聲的,就是仄聲。 關(guān)于這,我們下面再作詳談。律詩、絕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謂對偶,就是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再字面上成為排偶一對對子,相對成為兩聯(lián)。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兩句,稱為"前聯(lián)"或"頷聯(lián)";五、六句,稱為"后聯(lián)"或"頸聯(lián)"。這些對 句,好比門的雙扉,車的兩輪,凡是虛字和實字,均須銖兩悉稱。有意對、事對、正對? 反對、方法很多,這里不妨先舉白居易一首題為《草》的五言律詩來看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對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對子。但開頭和結(jié)尾 兩句都不用對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們先來弄清"四聲",再談律詩、絕句怎樣運用這些平仄。 四聲和平仄 我們已經(jīng)說過,寫舊詩,特別是格律嚴謹?shù)穆稍?、絕句,必須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對聲韻有點常識的,當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沒有留意過這一 方面的話,那就大有說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謂平、仄,那就是每一個字的平聲和仄聲。 怎樣才叫平聲,又怎樣才叫仄聲呢?原來中國自東晉以后,人們做詩作文,都非常講究 聲調(diào)。齊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約,都在這一方面著有專書,把每一個字的聲調(diào),調(diào)為 平、上、去、入四聲。 舉一個例子來說,"方"為平聲;"襖"為上聲;"放"為去聲;"霍"為入聲。 除平聲之外,上、去、入三聲,都屬仄聲。但要知道,平聲本身也有"陰平"和"陽平"之 分。如:"方"為陰平,"房"為陽平。至于上、去、入三聲,卻是沒有陰陽之分的。 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調(diào),都有陰平、陽平、上、去、入(簡稱陰、陽、上、去、入)之分;每一個字,要不屬于平聲,便屬于仄聲(即上、去、入)。比如:“陰”字,本身就是陰平;“陽”字是陽平,“上”字是上聲;“去”字是去聲;“入”字是入聲。如果把這四聲調(diào)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別出每一個字是屬平屬仄的。這里不妨再舉幾個例,以便對這方面陌生的讀者,可以藉此將四聲調(diào)熟一些,請看下面: 因(陰)、忍(上)、?。ㄈィ?、一(入); 人(陽)、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聲調(diào)熟,分出那一字是平聲,那一字是仄聲,這樣,我們才可以談這些平仄再舊詩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詩的平仄 律詩,是舊詩“近體詩”中一種最流行的形式。所謂“律”,是含有規(guī)律的意思的。這些規(guī)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長短,對偶的工整,等等?,F(xiàn)在,先說平仄。 律詩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兩種。如寫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學(xué)做舊詩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這并不困難。這里不妨提供一些記憶它的竅訣。第一,這八句中,事實上是兩組。開頭的四句,自成一組;后邊四句,只是重復(fù)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記四句便夠了。第二,每一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話,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頭來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話,二、三兩句,一定是仄聲開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聲。(但是,上列一式,卻有變體。因為第一句如不押韻,可以用“平平平仄仄”來起的,那么,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為一組了。 上列的一種,是用平聲起頭的格式;但另有一種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韻,也可用“仄仄平平仄”來開始的。 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就只有這兩種,加上首句的變化,成為四式。但是,當你熟讀了第一種之后,知道第二種是變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念起來,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這些平仄,怎樣和詩句配合呢? 現(xiàn)在舉一個例子來參看一下。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不妨把這首詩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們前面所談的第一種: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首詩的平仄,當然是合乎這個格律的。但如果你逐個字地來對一對,不難會發(fā)覺第三、第七和第八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應(yīng)為平聲,現(xiàn)在卻是仄聲,整句就要變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揮”字和“茲”字也不合,應(yīng)仄而平,應(yīng)平而仄,變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對,應(yīng)仄而平,成為“平平平仄平”了。 這些不符平仄之處,是不是詩人不小心,下筆有誤呢?抑或是在遣詞用字時,找不到更適宜的,因此就將就一下算數(shù)呢? 不。要知道,律詩也好,絕句也好,在談平仄的時候,是有這么一條規(guī)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边@句話的實際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這幾個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對也不算錯;但第二、四、六,卻一定要嚴守格律,不能弄得應(yīng)平而仄,或應(yīng)仄而平的。 這首詩因為是五言,所以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痹嚳纯慈娔侨洳粎f(xié)平仄的字,不是在每句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么? 前面所舉出的李白那首《送友人》,第一句“青山橫北郭”,跟以后的句子是不押韻的。這種句式,在談平仄的開始時,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了。 現(xiàn)在,再舉一首,是由第一句開始便押韻的,這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詩押的是庚韻,跟李白那首《送友人》一樣??墒怯傻谝痪淦?,便開始押韻了,這因為它采用的是這一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要溫習(xí)一下這些平仄格式,拿這和上面所舉出的例子來參照對看,杜甫這首五言律詩,只有第三和第七句的起首一字外,全詩的平仄,都是絕對依照規(guī)格的。至于第三、七句起首這個字,當然是運用“一、三、五不論”這個原則了。 人們說,杜詩格律嚴謹,這不僅指他的筆法、意境而言,并且和他的格律有關(guān)的。試看,這首詩的對仗是多么工整,而平仄又多么謹守不易,所以,讀來聲調(diào)鏗鏘,不同凡響。 要學(xué)好平仄,這里不妨再提供一個竅訣:多選幾首平仄和原格律一字不易的好詩,熟讀到能夠背誦,以后寫詩時,便在心里有一個范本,不怕有錯;也不必老念著“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這一套了。有些舊詩的范本如《唐詩三百首》,在每一首詩的文字旁邊,都標點有平仄符號的,那是平聲用圈(o);仄聲用點(.)。找一本這樣的范本來看看,這對于初研平仄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七言律詩的平仄 七言律詩,跟五言律詩,都是在唐代時,才大未流行的。而且,七言在后來,樹林上還比五言為多。在唐代以前,五言詩已大為普遍,而七言的古詩也甚少。這可見事物是由無到有,以及不斷向前發(fā)展的。 說到七言律詩的聲調(diào)、平仄,大致和五言律詩差不多。前人說,五言出于四言,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說,七言出于五言。試看只要在五言律句的每句上面加上兩個字,便成為七言了。舉個例子,比如五言是“仄仄仄平平”,若加二字,便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是“平平平仄仄”,若加二字,即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凡是平聲開始的句子,加上兩個;反之,仄聲開始的卻加兩個平聲?,F(xiàn)在將七言律詩的兩種平仄公式,分舉如下。 平起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拿這定式和五言的參照一下,不是很明顯地表示出,它是由五言發(fā)展而來的嗎?它一樣遵守著“平起平收”的規(guī)律。此外,這一式如首句不押韻,同樣可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F(xiàn)在再拿兩首唐人的七律來作實例參看。 這是劉長卿的《長沙過賈宜宅》。平仄如上面的定式,首句開始押韻: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思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再看元稹的《空悲懷》。平仄雖用的是上面的定式,但首句不押韻,所以,第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 七言律詩,除了上面所舉出的一種“平起平收”的定式之外,一如五言律詩一樣,也有另一種“仄起平收”的定式。這里且把它抄下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用這一式,首句不押韻的話,應(yīng)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F(xiàn)在也舉兩首唐詩作實例,不妨以此來比對一下。這是杜甫的《蜀相》,平仄就是用上面的定式,并且一開始押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但他另一首也是詠嘆諸葛孔明的《詠懷古跡》,雖用同樣的平仄,首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句一般是不算協(xié)韻的。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上面所舉的各實例,如果你小心核對,發(fā)覺其中個別的字,若有不合平仄之處,那也不能算錯的;因為你別忘記我們曾提到過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guī)律。關(guān)于律詩的平仄,五言的也好,七言的也好,到此可以告一個段落。但是,這只是一般的規(guī)律和方式,此外,還有許多特殊和值得一談之處。以后,我們談過了絕句之后,還要回過頭來,再一一作更詳細的談?wù)摵椭赋龅摹?相同字、下三連、孤平 什么又叫做相同字、下三連、孤平呢? 相同字,這比較易于解釋。比如《黃鶴樓》中開頭那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每句都有一個“黃鶴”重復(fù),這不是相同字嗎? 在古詩中,以相同的字,相同的詞,甚至相同的句來表現(xiàn),并不出奇。那不特不算不妥;而且,詩人還王往往要讓某些字或詞,在詩中重復(fù)幾次,以求取得明確的意思,或者加強其氣勢哩!翻開最古的詩集《詩經(jīng)》,便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詩經(jīng)》如此,其他的民歌也如此。我們可以再看兩首: 《滄浪之水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采蓮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漁戲蓮葉東,漁戲蓮葉西, 漁戲蓮葉南,漁戲蓮葉北! 但這種寫法,在唐以后的近體詩中,已經(jīng)沒有;就是盛唐詩人所寫的古時,也沒有這類句法和大量重復(fù)的字、詞、句了。 在古時中,可以大量運用的字、詞、句,而在律詩、絕句中,卻引為禁忌,這不單是詩風的問題,主要是古人用語簡單,而古詩大半又是源于民歌民謠,口語化得多。近體詩已成為文人筆下的文藝作品,自然是要字斟句酌了。 也許有人說,除了《黃鶴樓》一詩外,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不是一開始也有相同字嗎?它開頭的兩句便是:“鳳凰臺上鳳凰游,風去臺空江自流”,一句中便有兩個“鳳凰”,這豈非比之《黃鶴樓》更為甚?但要知道李白此作,是刻意模仿《黃鶴樓》,而且要與它爭勝的。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律、絕詩中,實在是很難找到了。尤其是協(xié)韻(即押韻腳)的字,更不能相同;因為一旦相同,讀來便不夠鏗鏘了。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律、絕詩中,實在是很難找到了。尤其是協(xié)韻(即押韻腳)的字,更不能相同;因為一旦相同,讀來便不夠鏗鏘了。 我們已經(jīng)談過,律、絕雖受一定的平仄格律限制,但是,一般仍有一個通融的規(guī)律,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币饧磫螖?shù)的字,無論在七言、五言中,都可以變通,不必一定嚴守平仄,但雙數(shù)的字則否。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在寫詩時,詩句的平仄可以變?yōu)椤柏破狡截曝破狡健币残械摹_@樣的句子很多。然而,可不可以一下子變?yōu)椤柏破狡截破狡狡健蹦??這詩把一、三、五三個字的平仄都變了。但那卻是不許可的;因為這句最后三個字,卻一連用平聲,讀來極不順口。不過,《黃鶴樓》的第四句:“白云千載空悠悠”正是如此。那是例外的例外。應(yīng)該知道:無論是平聲也好,仄聲也好,都不可以在句末一連三個出現(xiàn)的。只要多讀一下前人的詩,便知道了。至于說到孤平,那就是在每一句中,單獨一個平聲字被夾在句子里,如:“仄平仄仄仄平平”,這也是不行的。但《黃鶴樓》卻有這種句子,所以又是特別的例外。 以前,我們談律詩、絕句的格式時,曾經(jīng)指出過一些記憶那些平仄的竅訣。如果更具體地來說,這就是前人們在做詩時所常提到的“黏”“對”法。 什么叫做“黏”和“對”呢? 先舉一個平仄的格式(仄起定式)為例: 仄仄(起)仄平平,平平(對)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對)仄平平。 仄仄(黏)平平仄,平平(對)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對)仄平平。 細看上述的平仄格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個規(guī)則,即“對”和“黏”。所謂“對”,就是由第二句起,每句的第二字、第四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規(guī)律),必須和上句的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比如,現(xiàn)在這個格式的起句第二個字是仄聲,接著的第二句第二個字,便要用平聲來和它“對”了。同樣,同一格式的起句第四個字是平聲,那么第二句的第四個字,便要用仄聲來對。 所謂“黏”呢?那是每句的第二、四個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規(guī)律),必須與上句的平仄黏連相同。比如,現(xiàn)在這個格式的第二句第二字是平聲,那么,第三句第二字,也必須是平聲。四、六等字類推。 如果應(yīng)黏反對,或應(yīng)對反黏呢?換言之,應(yīng)仄而用平,應(yīng)平而用仄呢?這就叫做“拗”了。 為什么“黏”“對”之法,只以二、四、六字為標準呢?這誠如我們以前談過,一、三、五等字,是可以通融變化的。 “失黏”和“失對” 我們既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黏”,什么叫做“對”,這不特在做起律詩和絕句來,不會出現(xiàn)拗聲,違反平仄格律;而且,在記憶這些平仄的格律的時候,也容易得多。為什么呢?記憶的竅訣是這樣的: 當念出第一句,即起句的平仄之后,第二句便立刻用“對”,而第三句用“黏”,第四句又用“對”。這樣一“對”一“黏”相間,無論是八句的律詩也好,四句的絕句也好,只要記住每句的二、四、六字,都要符合“對”和“黏”的方法,平仄自然不會錯了。 在近體詩中,律詩和絕句,都必須遵守這“對”、“黏”的平仄規(guī)律。否則,違反法則,便叫“失對”和“失黏”(“失黏”也有人叫做“失嚴”)。特別在做律詩的時候,這規(guī)律猶應(yīng)嚴格遵守。 不過,唐代詩人作品中,也偶有“失對”的。至于“失黏”的更多。 這里舉一個“失黏”的例子: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這首詩,按格律,既然起句第二字是平聲,第二句第二字用仄聲來“對”,這沒有錯;但第三句第二字就該用仄聲來“黏”了,可是這里卻用了平聲,連第四句也隨之錯了。整首詩只有“對”,而沒有“黏”,故叫“失黏”。 這種錯失,在古人也許是有意的,但新學(xué)者做詩時,是最常犯的。所以要特別留意,不要拿古人的例外的作品,為自己辯護。 說容易點吧 律詩一般有8句,絕句有4句 而且絕句具有:起、承、轉(zhuǎn)、合的特點,第3句的最后一個字不壓韻,其他3句的最后一個字都壓韻。還有就是仄起平收(仄是第3第4聲,平是第1第2聲)。一般詩句都是前半句起,后半句收,意思就是逗號前的半句讀第3或者第4聲,逗號后的半句讀1、2聲。 七言律詩:每個句子都有7個字,共8句 五言律詩:每個句子都有5個字,共8句 七言絕句:每個句子都有7個字,共4句 五言絕句:每個句子都有5個字,共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