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以下8個字的古詩風月酒夜江水人花等等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雨過山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9.四月南風大發(fā)黃,棗花未落蔭桐長。(李頎《送陳章甫》)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道潛《臨平道中》) 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14.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15.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文天祥《金陵驛》)16、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1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2,除了文天祥你還在哪些有骨氣的中國人的事跡
石達開《蜀海叢談》就死之日,成都將軍為崇實與駱文忠同坐督署大堂,司道以次合城文武咸在。石及兩王躋堂,為設(shè)三拜墊于堂下。三人者皆跏趺坐墊上。其頭巾及靴褂皆黃緞為之。惟石之頭巾上,加繡五色花。兩王則否。蓋即章制之等威也。清制,將軍位在總督之右,駱故讓崇先問。崇語音低,不辯作何語。只見石昂頭怒目視,崇頓氣沮語塞。駱始言曰,石某今日就戮,為汝想,亦殊值得。計起事以來,蹂躪數(shù)省,我方封疆大吏,死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結(jié),抑何所恨。石笑曰,是俗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今生你殺我,安知來世我不殺汝耶。遂就梆。石下階,步略緩,兩王仍左右侍立,且曰,“仍主帥先行?!笔挤挪较刃小J菚r先太守甫戳取來川,充成都保甲總局提調(diào),所目睹也。石之死處,在成都城內(nèi)上蓮花街督標箭道。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tài)。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林啟榮太平天國鎮(zhèn)守南京上游門戶九江的名將,隸屬楊秀清部;廣西人,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為援救賴漢英被圍困于南昌,林與曾天養(yǎng)參與石祥禎領(lǐng)導的“西征”援軍,攻克安慶、九江;次年擢殿右十二檢點,1854年起鎮(zhèn)守九江,九江外圍湖口則為太平軍另一名將羅大綱(又名羅亞旺)駐守,林、羅分別于1855年、1857年兩次擊敗湘軍來攻,林且因此被封贈太平天國“貞天侯”;后清軍長期圍攻,于1858年5月初被湘軍李續(xù)賓、水師楊載福部攻克九江,林啟榮及守城17000名太平軍戰(zhàn)死。江忠源太平軍炸毀水西門,攻入廬州城中。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親兵阻止,都司馬良勛背著他逃走。江忠源猛咬馬良勛的耳朵,奮力掙脫,繼續(xù)與太平軍交戰(zhàn)。到達水閘橋時,江忠源已身中七處創(chuàng)傷,只得投入古塘,跳水自殺,時年四十二歲。
3,中國史上有哪些 像文天祥一樣的人
那就太多了,漢代有:衛(wèi)青、霍去病等,衛(wèi)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zhàn),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lǐng),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率軍與匈奴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但從不結(jié)黨干預政事。他對士卒體恤較多,威信很高?;羧ゲ。ü?40—公元前117),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漢族,杰出的軍事家。漢代名將衛(wèi)青的外甥,好騎射。善于長途奔襲。經(jīng)典之戰(zhàn):決戰(zhàn)漠北。 晉代有:謝安、祖逖等。在兩宋時期有楊業(yè)祖孫、岳飛、韓世忠、文天祥等。楊業(yè)(?-986年),本名重貴,又名繼業(yè),原籍麟州新秦(今陜西神木北)?!端问贰酚涊d為山西太原人。宋朝名將、軍事家。岳飛(1103-1142)字鵬舉,精忠報國之人,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zhèn)程崗村)人。明有袁崇煥,這些不能算是民族英雄,但明代有戚繼光、譚綸、鄧子龍等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lǐng)、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率軍之日于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戰(zhàn),終于掃平倭寇之患,被現(xiàn)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謚武毅。世人稱其帶領(lǐng)的軍隊為“戚家軍”。有多部軍事著作及詩作傳世,戚繼光紀念館現(xiàn)為福建省愛國教育基地。譚綸 (1520-1577) 字子理,號二華。江西宜黃潭坊人(今屬江西宜黃鳳岡鎮(zhèn)人)。杰出的軍事家、抗倭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他和戚繼光合稱“戚譚”,鄧子龍(1531-1598),一說(約1528—1598) 明代抗倭名將。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江西豐城杜市鎮(zhèn)鄧家村人??齻ッ艚荩斢律茟?zhàn)。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武舉。后赴福建、廣東沿??官粒尚⌒I涟芽?。曾參與鎮(zhèn)壓江西、廣東等地農(nóng)民起義。萬歷二年(1574),遷銅鼓石守備。不久,署都指揮僉事,掌浙江都司。后升參將,領(lǐng)兵平息麻陽(今湖南麻陽西南)苗民金道侶起事和五開衛(wèi)(今貴州黎平)兵變。十一年,任云南永昌衛(wèi)參將,率兵激戰(zhàn)攀枝花(今屬四川),陣斬引緬甸軍入境的木邦部罕虔,升副總兵。統(tǒng)領(lǐng)姚安營兼領(lǐng)騰沖營,因虐待騰沖兵致兵亂,被奪職。十八年,受命立功自贖,率軍與游擊楊威部配合,平息丁改十寨起事,復副總兵,署金山參將事。二十年遭劾罷歸。萬歷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zhàn)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著有《橫戈集》、《陣法直指》等。清代有林則徐、鄧世昌等。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quán)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漢族,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qū)),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xiāng)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鄧煥莊,專營茶葉生意,嘗于廣州及津、滬、漢、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shè)祥發(fā)源茶莊,并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人學習算術(shù)、英語。 1867年6月,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任職。以制造輪船須培養(yǎng)造船人才,開辦制造學堂(前學堂);因法國長于制造,故應用法文教學。以駕駛輪船須培養(yǎng)駕駛?cè)瞬?,開辦駕駛管輪學堂(后學堂);因英國長于駕駛,故應用英文教學。這兩個學堂與船廠同時興辦,所招學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羅豐祿、何心川、蔣超英、劉步蟾、葉伯鋆、方伯謙、林同書、鄭文成、林泰曾、李達璋、嚴復、沈有恒、邱寶仁、陳毓淞、林永升、葉祖珪、陳錦榮、黃煊、許壽山、林承謨、柴卓群、鄭溥泉、黃建勛。船政第一次招考學生后,又從廣東招來已學過英語,并且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鄧世昌、葉富、呂瀚、李和、張成、李田、黎家本、林國祥、梁梓芳、卓關(guān)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時就聰穎好學,“有干略”。1868年,他懷著救國的志愿,以各門課程考核皆優(yōu)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成為該學堂駕駛班第一屆學生。他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yè)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習駕駛,隨船巡歷南洋各島。1874年被任命為“琛?!北蟾?,以后歷任“海東云艦”、“振威艦”、“飛霆艦”等兵船管帶。1879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他被調(diào)到北洋海軍,任“鎮(zhèn)南”炮船的管帶。1867年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管帶,次年任“海東云”炮艦管帶,時值日軍侵臺,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又調(diào)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1880年調(diào)入北洋水師,先后擔任“飛霆”、“鎮(zhèn)南”蚊炮船管帶和“揚威艦”、“致遠”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黃海海戰(zhàn)中壯烈犧牲。
4,幾年之前的一個滿分作文 題目是窗 寫的是文天祥被金人處死前換一個
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離開廣州,被押送大都。一同被押北上的還有行朝官員鄧光薦,他們一路上論詩談史,雖然身為囚徒,并不垂頭喪氣,還想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 他們從廣州經(jīng)英德、曲江,越梅嶺進入江西南安(大庚),改走贛州水路,經(jīng)贛州、吉州、隆興,從湖口入鄱陽湖,進入長江后顧流東下,經(jīng)安慶、池州、魯港,采石磯,六月十二日到達建康.在建康逗留了兩個多月。在建康,文天祥為鄧光薦編了詩集,取名《東海集》,意為應象魯仲連那祥,寧蹈東海而死,義不帝秦,反映了他們寧死不向元朝統(tǒng)治者屈服的決心.到建康不久,鄧光薦就病了,往后文天祥要獨自北上.兩位志士要分手時,鄧光薦依依不舍地寫下了一闋《念奴嬌·驛中官別》,贈送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州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恨,細看濤生云滅。睨柱吞贏,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這闋詞贊揚了文天祥壯志凌云、百折不回的精神,也為他生不逢時、天不我助而無限惋惜。文天祥也步原韻奉和了一闋: 乾坤能大,算蛟龍原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更那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葉飄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頗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發(fā).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文天祥在這闋詞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跡。盡管迭遭挫折,最后失敗,仍然要做英雄人物,不向元政府低頭。雖然人形憔悴,而丹心不改。八月二十四日,他繼續(xù)北上,從建康經(jīng)揚州、高郵、淮安、徐州、新濟州(今山東濟寧)、河間,保州(今河北保定),十月初一日晚上,到達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會同館里,這里是接待投降官員的。管理人員以美酒佳肴款待,視為上賓,接著,勸降的人接踵而來,而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留夢炎,此人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官至丞相。他在臨安危急時棄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禮部尚書。文天祥見到留夢炎疾惡如仇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窘然退下。隨后是瀛國公趙顯,即德佑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號,封瀛國公。只有九歲的趙顯當然不懂得如何勸文天祥投降,元朝統(tǒng)治者是想利用君臣關(guān)系來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見到趙顯,跪下痛哭流涕,連聲說:“圣駕請回”,趙顯只好快快而去。 元朝權(quán)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馬親自來勸降.阿合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義正詞嚴地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馬見文天樣威武不屈,便譏諷地說:“那你怎么會來到這里呢?”,文天祥正言厲色答說:“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會來北方了”。阿合馬無言答對,色厲內(nèi)在地環(huán)顧左右說?!斑@個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斷他的話,高叫:“亡國之人,要殺便殺,說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馬毫無辦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馬司衙門囚禁起來。十一月初五日,孛羅丞相召文天祥到樞密院,再一次勸降。文天祥回答說:“我盡忠于宋朝,宋亡只求速死.’表現(xiàn)出他忠貞不二。孛羅又說:“你們丟掉君王(趙顯),另立二王(趙昰、趙昺),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必昧_再問:“那你干出什么功績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盡一天責,談何功績!”,又說:“現(xiàn)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說什么!” 元朝政府知道文天祥是錚錚鐵漢,不能易其心志,于是在牢獄中折磨他。文天祥安之若素,在獄中編自己的詩集《指南后錄》,又集杜詩二百首,并作題記,這些題記是很有價值的南宋末年歷史資料。 土牢寬八尺,深三丈二尺,四面都是土墻,只有一個很小的門戶,冬天陰冷,夏天悶熱。有一年夏天,下了傾盆大雨,牢房積水盈尺,水退以后,炎熱逼人,空氣中充滿著濕味,霉味,臭味,簡直使人無法忍受,文天祥居然無災無病,活了下來,他自己也覺得奇怪。忽然他悟出了真諦:因為自己有精神上的修養(yǎng),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就是天地間的正氣。有這種正氣,就可以戰(zhàn)勝種種邪氣。于是文天祥提筆寫下了他那篇氣壯山河、千古不朽的《正氣歌》。 元政府一些官員想利用文天祥的聲望來鞏固對南方的統(tǒng)治,又有人提出繼續(xù)勸降.另一些則反對,認為文天祥不死,是留下一個后患。元朝最高統(tǒng)治者還沒有下最后的決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議事中問道:“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奏稱:“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諭,將給文天祥高官顯位,又下令兵馬司優(yōu)待文天祥,給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絕元朝政府給他的優(yōu)待。 這時北方傳說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眾數(shù)千人,準備打進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備.對于文天祥的處置,也到了最后決定的時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來到皇宮大殿上,長揖不跪,侍衛(wèi)官強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對文天祥說:“你在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當令你在中書省有一坐處(意即當宰相)?!?文天祥堅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狀元宰相,宋朝滅亡,只求速死,不當久生。”“不愿當宰相就當樞密。”忽必烈命人傳話?!安荒墚敗?。文天祥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愿意怎么祥?”“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無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帶回兵馬司監(jiān)獄。十二月初九日,這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元朝政府派來監(jiān)斬官,率領(lǐng)士兵和樂隊到兵馬司監(jiān)獄來,頓時金鼓齊鳴。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對獄卒說:“我事畢矣!”即被帶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場,文天祥問旁邊的老百姓。哪邊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兩拜,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文天祥被殺后,大都街頭巷尾,時常傳出哭泣的聲音。 就義的第二天,文天祥的夫人歐陽氏來收領(lǐng)遺體,在衣帶間發(fā)現(xiàn)這祥一篇附有序言的贊: 吾位居將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軍敗國辱,為囚虜,其當死久矣!頃被執(zhí)以來,欲引決而無間。今天與之機,謹向南百拜以死。其贊曰:孔日成仁,孟日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 文天祥一生剛直不阿,以國為本、高風亮節(jié),深受歷代人民敬仰。清代秦簧詩云;“破碎河山余正氣,英靈風雨護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