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奧尼亞學派(伊奧尼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

1. 伊奧尼亞學派

1. 伊奧尼亞學派

中世紀歐洲哲學的開端名詞解釋: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產生。

古希臘小亞細亞伊奧尼亞米利都城邦的米利都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泰勒斯(Thales,約前624—前547)。這個學派是古希臘城邦奴隸制孕育出來的第一個哲學派別,最先從原始宗教和神話中脫胎出來,作出了對于世界本原的理性的概括說明,形成了最初的世界觀理論。泰勒斯認為世界萬物有著同一個本原,這個本原就是“水”,萬物皆由水而來,又會消滅而復歸為水。恩格斯曾指出,泰勒斯從水里去尋找“自然現象的無限多樣性的統(tǒng)一”,“是一種原始的、自發(fā)的唯物主義?!?/p>

2. 伊奧尼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

2. 伊奧尼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

沒什么關系。古希臘早期哲學之六:伊奧尼亞學派

希臘的自然哲學,是古希臘哲學發(fā)展的最初階段。這一時期的哲學家們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他們主要探討的是宇宙本原問題,即自然界萬物始基和生存的原因的問題。古希臘自然哲學有三大流派:伊奧尼亞哲學、南意大利哲學和原子唯物論哲學。

伊奧尼亞是希臘在東方的殖民地,位于小亞細亞,為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公元前7 世紀,這一地區(qū)工商業(yè)已相當繁榮,科技文化較為發(fā)達。

它是希臘哲學的搖籃。古希臘哲學兩個最早的學派——米利都學派和愛菲索學派就誕生在伊奧尼亞

3. 伊奧尼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

伊奧尼亞學派比畢達哥拉斯學派更早。

公元前6世紀時,希臘人在伊奧尼亞地區(qū)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愛菲斯是重要的商業(yè)和政治中心,新興的思想很活躍。第一批哲學家在米利都形成學派,愛菲斯的赫拉克特則是以為獨立的哲學家。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伊奧尼亞派;事實上,這兩地的哲學家在歷史上并無實際聯系。

畢達哥拉斯學派亦稱“南意大利學派”,前600一前500年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及其信徒組成的學派。他們多是自然科學家,把美學視為自然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認為宇宙可以用單獨一個主要原理加以說明,這就是數;科學的世界和美的世界是按照數組縱就緒的。美表現于數量比例上的對稱和和諧,和諧起于差異的對立,美的本質在于和諧。

4. 伊奧尼亞學派與元素學差異

前蘇格拉底哲學是西方哲學中,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流派。這一學派的哲學家主要是自然論哲學家和本體論哲學家,他們研究的主題也比較寬泛。例如世界的本源,究極存在等。

代表學派有伊奧尼亞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埃利亞學派,和元素學派。

雖然他們的哲學思想有不清晰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他們對人類思想啟蒙作出的貢獻。

5. 伊奧尼亞學派認為世界本原

對于世界本源的探討從古希臘公認的第一位哲學家和科學家米利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7)就開始了。

原子唯物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種認為世界萬物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的原子組成的唯物主義學說。公元前5~前4世紀由古希臘哲學家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所創(chuàng)立。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繼承了伊奧尼亞學派的唯物主義思想,特別是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說”,進一步提出世界萬物是由原子與虛空構成的理論。他們認為,原子是一種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其根本屬性是絕對“充實性”,它沒有空隙,不可穿透。虛空也是實在的,不過它是空的,是原子運動的場所和條件。由于原子自身的原因,它在虛空中產生了急劇和零亂的運動,彼此發(fā)生碰撞而結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世界及其中的事物。

6. 伊奧尼亞學派代表人物

古希臘早期四大哲學流派:伊奧尼亞派、畢達哥拉斯派、愛利亞派、元素派。

古希臘晚期四大哲學流派:犬儒主義學派、斯多亞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新柏拉圖學派。

7. 伊奧尼亞學派的主要觀點

答:1、伊奧尼亞派:公元前6世紀時,希臘人在伊奧尼亞地區(qū)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愛菲斯是重要的商業(yè)和政治中心,新興的思想很活躍。第一批哲學家在米利都形成學派,愛菲斯的赫拉克特則是以為獨立的哲學家。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伊奧尼亞派;事實上,這兩地的哲學家在歷史上并無實際聯系。

2、畢達哥拉斯學派亦稱“南意大利學派”,是一個集政治、學術、宗教三位于一體的組織。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所創(chuàng)立。

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末,公元前5世紀被迫解散,其成員大多是數學家、天文學家、音樂家。它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探討美的本質的學派。

南意大利學派

3、犬儒主義學派是古希臘四大學派之一(犬儒主義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新柏拉圖學派)。一般認為是蘇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創(chuàng)立的,另一人物第歐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則因為住在木桶里的怪異行為而成為更有名的犬儒主義者。

當時奉行這一主義的哲學家或思想家,他們的舉止言談行為方式甚至生活態(tài)度與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們拋棄世俗的眼光和世俗的追求和評判,而去追求世俗所不了解的道德。于是人們就稱這些人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樣的人”。至于這個稱謂是不是肯定來源于此,學界的觀點并不一致。

安提斯泰尼

4、新柏拉圖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圖,而新柏拉圖學派則是公元3~6世紀流行于古羅馬的唯心主義哲學流派。開創(chuàng)者是亞歷山大里亞的阿蒙尼阿·薩卡(約 175~約242)。著名代表是普羅提諾(Plotinus,約公元205~270),他曾從師于薩卡,后在羅馬創(chuàng)辦學校,形成亞歷山大里亞-羅馬新柏拉圖學派,或稱普羅提諾學派。約自 262年起,波菲利也成為該派重要代表。 4世紀以后,該學派形成許多新的支派,主要有:以揚布里柯(~約 330)為代表的敘利亞學派;以小普魯泰克(350~433)和普洛克洛(約411~485)為代表的雅典學派;以希帕蒂亞(約370~約415)為代表的亞歷山大里亞學派。其中以雅典學派最著名。 529年,東羅馬皇帝尤斯底年下令封閉雅典新柏拉圖派的學園,該派在組織上趨于瓦解。

柏拉圖

8. 伊奧尼亞學派的組成

四大學派是伊奧尼亞派、畢達哥拉斯派、愛利亞派、元素派。

一、伊奧尼亞派

1.這個派系有時又分為米利都學派和愛菲斯學派。由于他們地處同一個地區(qū),于是將其合為一個派別。

2.首先是泰利斯的水本原說。泰利斯被公認為西方哲學史上的第一個位哲學家。他第一個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而他的觀點就是:水是世界的本原。

3.他的理由是水滋養(yǎng)萬物。今天看來他的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今天人們在太空中尋找,希望能找到像地球一樣的星球,能夠適合人類生存。而水則是判斷一個星球是否有生命跡象的重要標準。而他當時的世界觀則受埃及人的影響,認為世界是漂浮在水上的。因此他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

二、畢達哥拉斯派

1.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特點之一,就是通過靈魂觀而把宗教和哲學結合在一起。他們將哲學思辨作為凈化靈魂的一種活動。凈化靈魂的手段是音樂和哲學,而這二者都需要數的規(guī)定性。

2.首先他們認為一個事物可以缺乏某一種物理屬性,但不能缺乏數的規(guī)定性。比如一張桌子,可以沒有水、火等屬性,但它是一張桌子,體現了“一”,有四條腿,體現了“四”。

3.其次他們認為數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構成事物的基本單元。他們認為一切事物都具有幾何形狀,而幾何結構與數字相對應:1是點,2是線,3是面,4是體。亞里士多德認為他們混淆了抽象的數字單元和有體積的物理質點。

三、愛利亞派

1.在伊奧尼亞派的“變的一”和畢達哥拉斯派“不變的多”之后,愛利亞派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

2.首先看克塞諾芬尼的理神論。他認為神是唯一的,不變的本原。首先他通過歸納法,認為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神,而每一個神都類似于他們本民族的形象。通過這些不同各類的神,他認為神的觀念的相對性只能導致荒謬性。因此他的結論是神必須是超乎這個世界之上,是絕對意義上的神。神必須具有唯一性和普遍性。

3.克塞諾芬尼的神,不是宗教意義上的神,而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最高原則的代名詞。希臘哲學家所說的神都是統(tǒng)管萬物的、非人格的原則、原因或實體,是人的理智所能認識的最高對象。

4.愛利亞派最重要的人物則是巴門尼德。他是克塞諾芬尼的學生,是愛利亞派的實際創(chuàng)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四、元素派

1.元素的愿意是“字母”,元素的性質是物理性質。亞里士多德認為,這一派的哲學家把世界本原歸結為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單元,是變的、多的。

2.首先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他認為火、土、氣、水是組成萬物的四根。萬物因四根的組合而生成,分散而消亡。而愛和恨是組合和消亡的原動力。因此四根說不止包括四個物理本原,還應加上愛和恨這兩個規(guī)律和原則的本原。四根有時從多中生一,有時從一中生多。前者表示生成,后者表示朽滅。但根卻保持整體數量的不變,即“全體的每一部分即不盈也不缺”。

3.恩培多克勒認為,人和外部事物具有同樣的本原,因此人的根和事物的根相接觸,就會產生感覺。他將同類本原的接觸稱為流射,而流射基本上只是屬于感覺的認識。但他認為思想等同于,或非常接近于感覺。這里他將思想和感覺趨于同化了,沒有認識到感覺和思想的本質區(qū)別。

4.當時人們對認識的性質的看法分為兩類:同類相知和異類相知的原則。同類相知指對一種事物的感覺與這種事物相似;異類相知指感覺與事實的真實相反

熱文